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立秋宜防热伤风(立秋容易感冒 注意预防很重要)

祝由网 2023-11-12 17:53:21

立秋宜防热伤风

刚到立秋,有不少家长唯恐天气凉了,孩子会伤风感冒,早早就添加衣服,孩子因此容易患热伤风。所以,立秋宜防热伤风。

常言道“春捂秋冻”、“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是因为,人体体温调节是靠皮下毛细管的收缩与扩张来实现的,如果不急于多加衣服,让机体逐渐适应环境,就能减少伤风感冒的发生。

立秋容易感冒 注意预防很重要

  立秋的时候我们养生要注意,这时候由于处于一个季节交替的时候,所以说我们能够发现立秋的时候温度变化是非常大的,这时候我们很容易会因为温度的变化导致出现身体问题,立秋的时候常见的情况就是感冒,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一起看看吧。

  在立秋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时候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对于我们健康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特别对儿童来说立秋的时候更容易会患上感冒的问题,而且特别容易产生假冷真热的症状,这样的原因产生主要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供血不足,四肢本身就较成年人容易发凉。不少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认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厚衣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起来,结果小儿的体热得不到及时散发,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热惊厥的问题,对儿童健康影响更大,所以说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立秋的感冒情况。

  首先立秋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在这时候对于夜晚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的情况应该避免,否则很容易会导致的腹泻、头重等情况产生,因此我们在立秋的是千万要注意不要贪凉,不要猛吹空调,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不宜过长,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对吹。在立秋的时候还应该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以免雪上加霜,这样会导致感冒问题更严重。

  立秋的时候我们养生需要注意的情况比较多,在这时候大家容易因为高温导致感冒的情况产生,所以说注意预防好就很重要,上面介绍的情况是大家要注意的,立秋的时候我们容易产生感冒的情况,大家应该谨慎的去对待,这样才健康。

立秋是几月几日2018(立秋是几月几日)


最近天气比较热,人们都说,夏天到了立秋就好了,2018年立秋是几月几日?立秋了还会热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18年立秋是几月几日
2018年8月7日立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秋就表示正式进入秋天了,立秋是夏天到秋天的过渡节气,所以,在立秋节气的时候觉得和夏天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到下一个节气秋天的气候表现就会比较明显了。
立秋了还会热吗
立秋后温度依然比较高。
2018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中伏的基础上还有一个闰中伏,立秋正是在闰中伏上,立秋后要过一个星期才会进入末伏,末伏后还有一阵子热的,末伏的结束日期是8月25日,基本上要到9月才会凉快。
立秋后还会热多久
立秋后大概20天左右后,天气会慢慢开始转凉。
有句俗语叫“立秋后18天地火”,说的就是立秋后天气情况的变化,立秋后20天左右已经进入初秋,到了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节气,此时天气逐渐转凉,即使白天的温度还是在30°以上,早晚的温度却会很凉爽。
立秋吃什么
秋茄
茄子性凉,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具有清热凉血、宽肠利气的作用。
有句俗话叫“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说的就是立秋吃茄子的典故,到了立秋节气,就表明正式进入秋天了,此时还有一些燥热,要吃一些凉性食物,帮助身体清火,这个时候收获的茄子叫“秋茄”,“秋茄”口感细嫩,具有独特的清香,比普通的茄子味道更佳。
黄瓜
黄瓜营养丰富,其中含有纤维素、脂肪、维生素、糖类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等成分,食用后有清热解毒、消肿排水的作用。
立秋之后,天气燥热,黄瓜性凉,吃一些黄瓜可以帮助身体清热,而且黄瓜的水分高,经常食用还可以给身体补水,所以,黄瓜是秋天必吃的一款食物。
南瓜
南瓜是秋天的应季食物,南瓜性温,食用后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的作用。
入秋之后,天气会变得十分的干燥,皮肤上的水分会快速的蒸发,身上很容易出现燥热的情况,南瓜具有润燥的作用,水分也多,可以改善秋日干燥带来的不适感,而且秋燥,吃些南瓜可以润润燥。
西瓜
西瓜性凉,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后有生津止渴、解暑解烦的作用。
立秋后秋老虎来势汹汹,所以,此时宜食用具有清凉作用的食物,西瓜是性凉食物,立秋的时候吃西瓜具有缓解秋燥的作用。
立秋饮食指南
1,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往往进食过多。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建议吃些高蛋白的食物,既清暑热又补益。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食品。避免湿热之气积蓄,带有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等,都有散发的功用,提倡多吃。
3,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秋季由热转凉,人体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不要过于生冷,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经过长夏后身体消耗很大,脾胃虚寒,食物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应少吃。
4,适当吃一些解暑清凉的食物
一般来说,喝些绿豆汤,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5,应忌过燥的食物
中医养生认为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立秋后要预防哪些疾病
防心脑血管病
立秋后余热未消,血压易升高;大量出汗使血液粘度增高,炎热使大脑血流骤然减少,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也易诱发心脑梗死性卒中。
防热伤风
立秋之后,中午热早晚凉。
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着凉就鼻塞流涕、打喷嚏,发烧,俗称热伤风。发热重、恶寒轻,常见为发热,出汗多但是热不退。
防缺钾性软瘫
气候炎热,大量的钾离子随汗液排泄而丢失,易发低血钾症。四肢酸软无力,神经肌肉系统松弛软瘫,腱反射减退。严重时还会伴有胸闷心悸、腹胀恶心等,甚至呼吸困难及严重心律失常。
防中暑
立秋后晴天尚有余热,若无足够防暑降温措施,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畅,亦可发生中暑。
防冰箱肠炎
许多人喜欢吃冰箱中的食物。往往几小时后即出现耶尔氏菌中毒症状,俗称"电冰箱肠炎"。临床上的表现为:腹部隐痛,畏寒、发热、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厌油、纳差和轻中度腹泻,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肠麻痹。
防乙脑
7-9月是乙脑流行季节,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急,开始时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是感冒,但是没有流鼻涕、咳嗽的感冒症状,况且发热越来越高,很难退烧,精神差,爱睡觉等,应该提高警惕性。
立秋后怎么护肤
秋季气候趋于干燥,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此时如果不注意保养,角质层出现“缺水”症状,皮肤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出现缺水性的皱纹,同时秋季过后就是更为干燥的冬季,如果不注意保养,皮肤就会受到损伤。
1、一定要将脸洗干净
不论肌肤如何干涩,只要脸部接触脏污的空气,就一定要卸妆洗脸。原则是洗脸时不要太过用力地按摩,并且选择含较高保湿成分的卸妆洗脸产品,充分搓揉起泡沫后再按摩。洗完脸后,只要再用干净的毛巾吸掉脸部水分即可。同时秋天要降低彩妆的使用率。
2、注意防护紫外线侵害
有人以为秋天的太阳不如夏天那般毒辣,防晒美白的工作便疏忽了,殊不知秋阳的紫外线量其实是很大的,此时若外出一定要搽上具防晒系数的润肤霜、隔离霜或粉底,又因为秋天肌肤易干燥,最好选择含有保湿成分的。
3、对抗肌肤弹性减弱
肌肤在夏天所受到的伤害会在秋天时完全显现出来,不仅肌肤表现干燥,连本身的弹性也减弱,此时可以进行1~2周持续不断的密集滋润保养。每隔两三天使用保湿性较高的面膜敷一次脸,对于情况较糟的部位还可以按摩辅助,并配合维他命C的摄取,如此才能让肌肤尽快回复原本的健康。
4、为肌肤做好防冻保护
在十分寒冷的情况下,会使身体及皮肤的供血量因此而减少,而皮肤便会因此而缺乏养分和酸性物质,使皮肤看起来脆弱而且暗淡无光。在秋天使用一些一些含有高效物质的保养品,既可以激活物质交换,同时又可以提供防冻保护。加强皮肤的锻炼,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以适应以后冬天寒冷的环境。
立秋三候是什么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白露生: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_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民间风俗
北京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南京
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老百姓有“秋后十八盆”的说法,有说十八盆的“盆”是指旧时冬季烤火取暖之火盆,其形为一广口浅底生铁锅,置于方形矮木架上,燃料多为炭墼或木炭,此物解放后很少见了,喻还有十多天炎热的火盆要烤,真正“秋高气爽”还早呢,要到秋分以后才会降临,宋辛弃疾词“天凉好个秋”,非为初秋,而是指中晚秋。一说天气仍然炎热,要洗澡冲凉18天,这“盆”是指澡盆了。另是指立秋后要下十八次雨,气候才会真正凉爽,有“秋后一场雨一场凉”之说。
杭州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天津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四川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台湾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
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_、虾的产期,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6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