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创伤性鼻出血治疗(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祝由网 2023-12-18 05:47:46

创伤性鼻出血治疗

一.全身情况处理

1.对呼吸道阻塞的处理

外伤所致的鼻出血,应同时注意呼吸道情况,可分别轻重缓急适当处理,对有呼吸道阻塞者,应首先解除。

2.对休克的处理

对出血剧烈者,不宜从容检查,此时除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外,还要迅速判断是否有出血性休克。发生休克后鼻出血常自行停止,切不可误为已愈。应注意休克前期症状,如脉块而细弱、焦虑、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渴、冷汗、胸闷等。若出血量达500~1000ml,应注意保温,取侧卧位,给氧,立即静脉输液。收缩压低于11.3kPa(85mmHg)时,说明血容量已损失较多,应及时输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对估计急性鼻出血量并无参考价值。

3.止血药应用

止血药对创伤性鼻出血仅起辅助作用。安络血、止血敏对毛细血管出血有效,6-氨基己酸一般对凝血功能障碍者有效,维生素K对凝血酶原减少者有效。

二.止血方法

1.局部药物止血法

以1%麻黄素生理盐水或凝血质或凝血酶紧塞鼻腔5min至2h。渗血较剧者可选用各种止血海绵,如淀粉海绵、可吸收性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纤维蛋白等,浸于凝血酶溶液中,对鼻腔无刺激性,且易被吸收。中药马勃、血余炭末、海螵蛸、槐花,白芪及紫球草等,经制作消毒可用于鼻腔出血。对局部损伤轻、病人痛苦小。马勃附着力强,能加强血小板的破坏,有助于血块形成。

2.局部烧灼凝固法

以1%丁卡因作鼻粘膜表面麻醉,或用1%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加稀释异丙基肾上腺素局部注射,作麻醉及初步止血,然后用仪器或药物使出血点或小出血区局部组织凝固以制止出血。仪器可用高频电刀、双极电凝器、电烙器、透热器或激光器的聚集光束等;药物可选30%~50%硝酸银、50%三氯醋酸或纯铬酸等。凝固时以出现明显白膜为主,用药时应避免将棉签在粘膜上摩擦或有多余药液流到健康粘膜上。还应注意勿在鼻中隔两侧对应部位同时进行凝固,以免发生穿孔。

3.堵塞止血法

(1)前鼻孔堵塞法:为严重鼻出血的首选措施。堵塞物为无菌凡士林纱条。堵塞应逐渐由后向前,由上而下,呈折叠式,以免纱条坠入鼻咽。堵塞纱条应在24h后取出,以免发生鼻窦或中耳并发症。如需延长堵塞时间,则应在堵塞物中加入抗生素粉。气囊压迫止血为前鼻孔堵塞的改良方法,将附有通气孔的硅胶膜气囊置于鼻腔可能出血部位,囊内注气使其扩张以压迫止血。

(2)后鼻孔堵塞法:出血侧鼻腔经前鼻孔堵塞后仍有血流入咽部或由对侧鼻孔涌出者,提示出血部位在鼻腔后部,此时,应行后鼻孔堵塞。先将凡士林纱条卷叠成枕形或圆锥形,略大于病人的后鼻孔,两端各留有约25cm长的双线。堵塞时先收敛和麻醉鼻腔粘膜,用导尿管由前鼻孔沿鼻底部插入直达咽部,将首端从口腔内抽出,系上堵塞物上的双线,再抽拉导尿管的尾端,引出堵塞物的双线,即可将堵塞物由口腔送入鼻咽部,紧塞后鼻孔,另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前鼻孔堵塞(图1)。前鼻孔处的双线用纱布卷作固定,口咽部所留双线供以后取堵塞物时作牵拉用。后鼻孔堵塞一般在24~36h内取出,否则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及颅底骨髓炎等。

4.动脉结扎法

如以上方法不能制止严重的创伤性鼻出血,则应进行动脉结扎术。结扎动脉之前应确定出血的责任血管。鼻部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两个系统。凡出血区位于中鼻甲下缘以上者,则为颈内动脉分支出血,应结扎筛前动脉;凡出血区位于中鼻甲下缘以下者,则为颈外动脉分支出血,应予结扎颈外动脉或颌内动脉。筛前动脉一般可用丝线结扎或以小银夹夹住,结扎后不可切断,以免断端缩入骨管内,遇扎线脱落时发生眶内出血、眼球突出等并发症。

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鼻出血的治疗原则应是“先治标、后治本”,即首先尽快把血止住,然后施以病因治疗。从治疗方面考虑,鼻出血可分为小量出血、突发性严重出血两大类。
一.小量出血
对这类鼻衄应首先查明出血点。由于出血量小,允许有充分时间仔细寻找出血点。用一般鼻镜发现出血部位后,治疗方法如下:
1.烧灼法出血部鼻粘膜表面麻醉,在该部点涂5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利用其蛋白凝固作用使破裂的小血管封闭。也可电灼该部,或者应用激光或冷冻治疗。
2.粘膜下剥离对于鼻中隔前部粘膜出血点反复出血的病例,可采用此法。操作方法与常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相同,如有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应予切除,剥离范围应稍广些。Narwla(1987)根据一组资料研究后认为,此法优于结扎动脉,之所以有效,可能是由于一些病例实际上有鼻中隔偏曲,或者充分破坏了粘膜下血管网之故。
3.瘢痕形成法鼻粘膜表面麻醉,用眼科三角刀在鼻中隔易出血区做三条切口,长1~1.5cm,切开粘膜,割断扩张的毛细胞血管,切口两侧做1~2mm宽的粘膜下剥离,压迫24小时。
4.鼻内窥镜下电灼术用前鼻镜检查难以发现出血点时,可进行鼻内窥镜检查,以发现鼻后部出血部位,如鼻中隔后部、下鼻道后外侧壁、鼻底后部和中鼻道等处。在内窥镜下引入电灼器头进行烧灼,也可经光导纤维导入激光烧灼。由于C02和YAG激光易引起较大面积烧伤,故以KTP激光较为合适。应先烧灼出血点周围,最后再在血管断端处烧灼。
二.突发性严重出血
此型鼻衄多来势汹猛,迅速止血甚为重要,然后再进一步查找病因进行治疗。止血措施主要有:
1.前鼻孔鼻腔填塞法这是治疗严重鼻衄的首选措施。填塞物为无菌凡士林纱条,填压时应预先置一硬塑鼻导管,以维持起码的鼻通气,双侧鼻填塞时尤为重要。鼻填塞时间一般为24小时,到时可一次或分次取出,以免发生鼻窦或中耳并发症。如需填塞物留置数天甚至一周,填塞物中应加入抗生素粉,也可应用碘仿纱条。凡士林纱条填塞患者痛苦较大,现有改良方法如下:
(1)止血套填塞法将涂有油剂的指套或橡皮套先置于鼻腔,然后以纱条作套内填塞。
(2)气囊压迫止血法将附有通气管的橡皮膜或硅胶膜气囊置于鼻腔出血部位,套内注气使其扩张以压迫止血,且借通气管维持鼻呼吸。
2.鼻后孔填塞法若出血侧鼻腔经前鼻孔填塞后仍有血流入咽部或由对侧鼻孔涌出者,提示出血部位在鼻腔后部,此时应行后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物不可留置过久,一般应于24~36小时内取出,否则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颅底骨髓炎、脑膜炎等,故后鼻孔填塞尤应注意防止感染。主要填塞物是锥形纱球。现多主张改用带通气管的气囊压迫,不仅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先用表面麻醉剂喷患侧鼻腔和咽部,取细导尿管由前鼻孔插入鼻腔,沿鼻底经后鼻孔而至口咽部,将其首端用止血钳拉出口外,尾端则留于前鼻孔外。再将事前准备好的无菌凡士林油纱球(锥形纱球,稍粗于大拇指头)取双线系于导尿管前端,将导尿管尾端从前鼻孔向回拉,纱球即由口腔向后停留于咽部,此时速用止血钳将纱球向后上推入鼻咽部,并同时将鼻孔处的导尿管尾端向外拉紧,使纱球堵塞于患侧后鼻孔。前鼻孔露出的双丝线不可放松,继续进行前鼻填塞,再于前鼻孔放一干纱球,将双丝线在纱布球上打结,使后鼻填塞的纱球不致向下滑脱。将纱球上垂于咽部的双线从口腔引至颊部,用胶布固定,留作两天后取出纱球时向下牵引之用。
对于突发性鼻衄,若用多次填塞势必损伤鼻粘膜,以致出血日趋加重。此是可应用可吸收性填塞物,一次填塞后不再取出更换,一周后填塞物即在鼻腔内液化吸收或自行排出。此类物质为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纤维蛋白绵(fibrinfoam)等,使用时先将其浸入凝血剂溶液中,挤出多余液体后填塞于鼻内。
鼻腔填塞仍是目前治疗鼻衄的主要方法。前鼻孔填塞成功率在90%以上,前、后鼻孔填塞则在48%~80%之间,Monux(1990)报道322例鼻腔填塞止血成功率为100%。尽管填塞法效果较好,但其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心、肺功能不良者,可出现严重反应如心肌梗塞或死亡,故对此类患者行鼻腔填塞后,应密切观察心、肺功能及其变化。
3.血管阻断术鼻腔填塞仍不能有效止血者,应行血管阻断术。一般分为血管外治疗和血管治疗。
(1)颈外动脉结扎术鼻腔中鼻甲水平以下血管,系颈外动脉的末梢支,结扎后有一定止血效果。
患者仰卧,肩部垫高,头部向对侧,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行浸润麻醉。以甲状软骨上角为中点,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胸锁乳突肌向后牵引,显露颈总动脉及其颈内颈外两个分支,然后向上剥离颈外动脉,暴露其分出的甲状腺上动脉及其上方的舌动脉,将切口内上方的二腹肌后腹和舌下神经向上牵引。在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之间用动脉瘤针穿粗丝线绕过颈外动脉并结扎之,此时颞浅动脉应停止搏动,也是判断结扎成功与否的标志。
颈动脉畸形可致手术困难,常见的下列四种特殊情况需要妥善处理:
①颈总动脉分支处有半数以上是在甲状软骨上缘平面之上。一般切口只能暴露颈总动脉而找不到颈外动脉,切勿将颈总动脉误行结扎。遇此情况应向上延长切口,暴露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用拉钩将腮腺向上牵引,在腮腺深处寻找颈外动脉并结扎之。在剥离和牵引腮腺时注意勿损伤面神经。
②甲状腺上动脉有时由颈总动脉直接分出。遇此情况须向上剥离,寻找颈总动脉的分歧处,鉴别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有舌动脉分出者为颈外动脉,无分支者为颈内动脉,这样可避免误将甲状腺上动脉以上的颈总动脉当作颈外动脉,而错扎了颈总动脉。
③颈外动脉有时位于颈内动脉的后方。遇此情况不应单凭走行位置判断孰为颈外孰为颈内,而应严格按照有无分支来判断。只有分清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之后方可结扎,以免误扎颈内动脉。
④甲状腺上动脉有时缺如,有时与舌动脉合并为一支。遇此情况只要判定颈总动脉分歧处,即可结扎颈外动脉,而无误扎颈内动脉之虞。
在分离颈总动脉分支处时,应于动脉鞘内滴入1%奴佛卡因以防颈动脉窦反射。
颈总动脉结扎仅适用于外伤性颈内动脉瘤所致的鼻衄。手术时应避免损伤迷走神经。但颈总动脉结扎毕竟会使脑组织的供血量降低,为安全计,最好在结扎前作一适应性试验,即用手指压迫颈总动脉10分钟,观察患者有无脑电图变化及脑神经阳性体征,此法称为Matas试验,若无不良反应即可结扎。
临床上发现,颈外动脉结扎后侧支循环建立迅速,止血效果有时并不巩固,故近来多主张结扎远端血管。
(2)颌内动脉结扎术由于鼻内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颌内动脉,故结扎后应最为有效。可采取上颌窦进路或口腔内进路。
①上颌窦进路首由Seiffert(1928)报道,后由Chandler等推广应用。该进路即常规上颌窦根治术进路,但唇龈切口宜稍长,前壁窗口宜稍大。进入窦腔凿去窦后壁时应尽量向内侧扩大。切开后壁骨膜进入翼腭窝后,用血管钳剥离脂肪组织,见到一条横行的静脉后,于其深处4~5mm即可找到颌内动脉,然后在下列三处放置血管夹夹颌内动脉远侧端、腭降动脉远侧端和起始端近颌内动脉主干处。
②经口腔内进路在上颌骨严重损伤或肿瘤充满上颌窦、急性上颌窦炎以及上颌窦气化不良时,可选经口腔进路。该法首由Maceri(1984)介绍,在上列2、3磨牙处切开口腔粘膜,越过颊龈沟达下颌支,适当分离取出颊部脂肪垫,稍扩大切口并伸入手指钝性分离确定下颌支及颞肌附着点。分离颞肌但要保留其下端附着点,于下颌支(侧面)与该肌内侧之间即可触摸到颌内动脉,确定血管后在其远端及近端分别置两个和1个血管夹。术毕还纳脂肪垫,缝合切口。此法主要是切开颊脂肪垫,于颌内动脉入翼腭窝发出分支之前的上颌骨后方结扎。不过颌内动脉在口内粘膜下的深度不一,浅者12mm,深者可达40mm。
(3)筛前动脉结扎术适用于鼻腔上部及筛窦外伤性鼻衄,或虽经颌内动脉结扎仍有鼻衄者,因颌内动脉闭塞后可有来自颈内动脉的血液经吻合支向鼻的颈外动脉分支供血之故。
于患侧内眦与鼻根中线之间做弧形切口,上达眉梢,下至内眦平面,深达骨膜。沿眶骨壁向深处剥离骨膜,于2~3cm处,可见筛前动脉鞘横行至筛前孔,分离动脉并予结扎或双极电凝凝结。
(4)上唇动脉结扎术适用于较剧烈的鼻腔前下部出血,虽经填压仍无效果,指压患侧前鼻孔出血减少,系上唇动脉末梢出血者。将1%普鲁卡因1~2ml注入前鼻孔下方0.5cm处并向鼻前庭浸润,用缝针从前鼻孔下方0.5cm处刺入,向上绕至鼻前庭底部约0.5cm深处穿出,在前鼻孔下方打结。
(5)翼腭窝注射法本法系将一定量药液注入由脂肪组织充填的封闭间隙——翼腭窝内,使窝内血管受压,致鼻粘膜血流量减少,血管闭合,达到止血目的。可经腭大孔注射,腭大孔至蝶腭孔、圆孔、眶下裂、视神经孔等处的距离皆为2.6cm以上。腭大管的方向与硬腭水平面向后上方的角度为60°~80°。用长4cm的口腔科麻醉针头,在距针尖2.5cm处弯曲60°,以防刺入过深而误入眶内或颅内,将含有0.1%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2~3ml于半分钟内注射完毕,也可将0.25%普鲁卡因5~10ml经颊部皮肤直接注入翼腭窝内。
经鼻腔填塞或颌内动脉结扎术后仍有严重出血者,可行颌内动脉栓塞。该法系将5F导管经同侧肌动脉或颈总动脉穿刺导入出血侧颈外动脉,在荧光屏透视下引入颌内动脉。先行血管造影,以明确有无与颈内动脉或眼动脉的交通支。若无大的交通支,即可将1mm×3mm大小混合50%盐水和50%造影剂的明胶海绵粒徐缓注入颌内动脉,直至在透视下见其分支不显影为止。注入明胶海绵时的压力要尽量轻,以免明胶海绵小块遇到障碍发生返流,误入颈内动脉,造成脑血管栓塞。栓塞完毕观察15分钟,若无出血即退出导管。
三.颈内动脉破裂致严重鼻衄
颅底骨折引起颈内动脉破裂出血,形成假性动脉瘤,至一定程度又再次出血,血液经蝶窦流入鼻腔。对此类鼻出血应先行前后鼻腔填塞,然后选择以下治疗:
1.假性动脉瘤孤立术先行患侧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结扎,然后行患侧前颅窝开颅术,将假性动脉瘤近端的颈内动脉用Scoville夹子夹闭,必要时再结扎眼动脉,这样可使假性动脉瘤无血液来源,完全孤立,达到止血目的。
2.蝶窦内肌肉填塞止血法鼻外切口,经筛窦开放蝶窦。于蝶窦外上壁检查颈内动脉压迹,吸出窦内血块,用自体肌肉紧紧填塞以压迫颈内动脉裂口。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
3.可脱性气囊栓塞术在X线荧光屏监视下,经动脉穿刺,导入动脉导管至颈内动脉破裂处,用可脱性气囊栓塞该处,气囊充气后压迫局部达到止血目的,将气囊置留于该部而把导管退出。该法疗效确实,且可避免开颅。
至于其他一些疾病引起的鼻衄,主要应是治疗原发病,如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病等。对于鼻窦和鼻咽部肿瘤、炎性肉芽肿引起的鼻衄,也应治疗原发病。鼻咽部血管纤瘤如发生突然性大出血,应先行气管切开术,然后行前后鼻腔填塞,以为手术准备争取时间。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鼻衄易长期反复发作,有时也较剧烈。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剥离鼻中隔和鼻底部的粘膜并予切除,以自体游离皮片移植创面,缝合固定。也可用筋膜代替游离皮片。
四.鼻出血的全身治疗
1.输血与输液应根据失血量而定。若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精神萎靡,应予输血。若因鼻填塞进食不便,或因误咽较多鼻血而引起较重呕吐者,应及时输液,补充电解质。
2.止血药物的使用可在实施前述止血措施之后使用,但对治疗鼻出血的疗效不够确切。近年Vinayak等(1993)静脉注射glypressin治疗急性鼻出血,据称疗效满意。
3.相关疾病的病因治疗。

鼻子出血治疗方法

以下为资料,建议看一看,有帮助。
鼻子出血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这是因为在鼻腔两侧鼻孔中间有一层隔膜,这里有好几对血管会合,尤其是在鼻中隔的前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叫鼻前庭的区域,鼻前庭里的小血管密集成网,仅靠一层非常娇嫩的粘膜保护着,因此小血管容易破裂而出血。出血量少时血呈点状滴出,多时血呈柱状喷出。
通常诱发鼻出血的因素有这样几种:
1、气候干燥。鼻粘膜是喜湿润,忌干燥的,无论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还是在寒冷腊月的季节,只要室内外气候干燥,就容易发生鼻子出血现象。
2、发热。发热时心率加快,血液流速快,小血管处于扩张,加上发热时进水量少,出汗多,在口干舌燥的情况下,容易使鼻子出血。
3、外伤。用手挖鼻孔损伤鼻粘膜导致血管破裂;鼻部外伤中如跌伤、碰伤;鼻腔中有异物;或者有时因咳嗽、打喷嚏,用力擤鼻涕等外力,都可能损伤鼻粘膜引起鼻子出血。因此,应针对诱发原因来预防鼻子出血。
一旦出现鼻子出血怎么办呢?
一、首先镇静,立即用拇指及食指将两侧鼻翼向鼻中隔捏紧后压迫止血。
二、头向前倾,面向下张口呼吸,或躺下头垫高。决不要将头昂起,这样会使血咽下肚去,太多了吐出来,反会误为呕血。
三、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鼻根部,使血管遇冷收缩止血。
四、用消毒棉花、纱布或卫生纸堵塞出血部位,压迫破裂血管止血。如堵塞后出血仍然不止,或血经咽从嘴里出来,应该立即去医院鼻科急诊,不可怠慢。
此外,还要说明,鼻子经常出血,可能是鼻子局部的问题,也可能是某种疾病中的一个表现,因此经常鼻子出血的同学,应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这是我给别人回答的方法,但你如果经常是一侧鼻子流血,应该去医院详细检查

我就是从小老流鼻血
N多年了
后来医院检查是鼻黏膜溃疡,是因为我小时侯扣鼻子,鼻黏膜感染了
做手术了,把老的鼻黏切掉,叫它重新长

因为我老流鼻血,所以经验也不少,,其中用过:
冷敷额头,或冷水灌鼻孔
用俗称(本地称呼,其他地方不知道怎么称呼)“剔剔牙”(音)的草(叶子一圈是刺)的叶子捏出的水滴在棉花上塞在鼻子里。
用醋、云南白药放在棉花团内塞在鼻子里
左鼻孔流血举右手,右鼻孔流血举左手。
左右手中指仅仅勾在一起
捏在鼻翼(鼻子与眼睛交界地方)上的血管上2分钟。

以上是我用过的方法,但没感觉特有效的。但是我现在看来还是觉得平时鼻子流血常见的误区,应该说以下,就是不要仰头。仰头对止血毫无用出
因为我因为鼻子流血也去过医院(他们是打止血针,或用棉花团滴上化学药品,然后找出血点压迫止血,光用化学药品就很有效了,但在医院由于找到的出血点比较深,所以塞的棉花都把鼻孔撑起来了,但很有效,,你说冷敷无效,不妨试试医院的止血用的化学药品,名字我不记得了,你可以在医院问问),在医院里面看医生处理方法很科学,,生活中可以用,
那就是不要仰头,对着镜子找到出血点(如果浅的话好找,深的话在生活中就不实用了)用棉花团压迫止血,这种方法见效最快。

我认为相对来说好用的,效果好可行性高的方法 在压迫鼻翼血管的同时,冷水灌鼻孔(头勾一点,用冰冷水灌鼻孔,使降温,但不利于血管破裂处愈合,那就灌一会再塞住,捏鼻翼血管的手一直不丢,然后在冷敷额头)(不很仰头,稍微仰一点点,鼻子朝前伸,防止污染衣服)一般2分钟后就可以搞定

流鼻血又叫鼻衄,是一个症状。鼻衄的病因有两种,一种是全身性原因,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症等。高血压一般多见于成年人,而且多有高血压病史。血液病往往会在皮肤和口腔粘膜上有出血点、淤斑,或者是有出血不止的情况等。另一种就是鼻腔的局部原因:外伤、肿瘤、特殊性感染性疾病等。还有妇女的代偿性月经。外伤多有外伤病史、肿瘤引起的鼻出血多为固定在一侧,并且有其它症状如鼻塞等症状;特异惺 感染包括结核、梅毒、鼻硬结症等,这些病都是少见病,并且应该都有过去病史的。
鼻出血中最常见的还是由于鼻腔干燥而引起的鼻出血。这种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多,而且不固定在一侧,因为出血部位是靠近鼻腔前端正所以止血容易,且多能自止。这是因为鼻腔前端鼻中隔的前下方这里的血管浅表,粘膜干燥极易引起破裂。如果是属于这种情况,建议尽量不要挖鼻子,保持大便以爱畅,少用力。晚上睡觉前,鼻腔涂金霉素眼膏后热敷。适当口服维生素K、B2、C等,还可以服用中药牛黄解毒片。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建议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流鼻血的止血方法有哪些?鼻子出血如何治疗恢复?

流鼻血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主要是由于生活护理不当,或者其他疾病导致的,通常流鼻血症状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缓解,但是有些就需要前往医院治疗了,那么流鼻血的止血方法有哪些?鼻子出血如何治疗恢复?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吧。
1、流鼻血怎么快速止血
鼻出血可轻可重。轻者仅仅是早上起床擤鼻涕中稍带血丝,严重的大量出血甚至可以导致失血性休克、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危险境况。
2、鼻子为什么容易出血
笼统的说鼻子主要由互相贯通的鼻腔、周围的四组鼻窦(前额部的额窦、内眦处的筛窦、眼球后方的蝶窦以及眼眶下方牙槽骨以上的上颌窦)、以及后面的鼻咽部组成。
其中鼻腔由中间的鼻中隔也就是鼻梁骨一分为二,到鼻咽部处又合二为一。整个鼻腔里都有粘膜覆盖,粘膜内有血管,所以粘膜破了常常就会引起鼻出血。
鼻出血可能的原因包括鼻子局部病因,主要指鼻腔和鼻窦及其周围结构的炎症(鼻炎、鼻窦炎、鼻咽炎等)、外伤(挖鼻、揉鼻、用力擤鼻涕、摔伤等)、肿瘤、畸形(鼻中隔偏曲等)、异物(小孩常见)等引起的鼻出血。
除了鼻子外,全身病因也有可能。电视剧经典桥段之一就是主人公鼻子出血了,结果一查是白血病的情节。全身病因中只要是能引起血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变脆的病因均有可能引起鼻出血。其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肝肾等慢性疾病、中毒、内分泌失调等。
3、可自行处理的鼻出血
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量都不会太大,主要表现为涕中带血丝,塞入鼻腔的纸巾或棉球上有血丝或鲜血,或者鲜血自鼻孔滴下但速度不快、不连续。稍加压迫或不处理会自行停止。
这些情况常见于鼻腔前部的出血,因为那边有血管丛,由于天气干燥、慢性鼻炎等导致鼻腔粘膜充血、变薄,再加上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等导致充血粘膜糜烂或损伤而出血,儿童以此种情况多见。
1、压迫止血
一般出血量不大的患者可以通过休息、轻轻从鼻孔两侧向中间鼻梁骨方向按压、或者鼻腔内填塞棉球几分钟等方法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经常将纸巾或棉球塞入鼻腔内擦鼻涕、挠痒等,因为反复摩擦会损伤鼻腔粘膜从而引起鼻出血,使原有的鼻出血加重或经久不愈。
2、低头,不是抬头
头仰起来只是会使本来从鼻孔流出的血液向后经鼻咽部流至口中,或者咽下至胃内,这样似乎看起来出血量减少了,其实只是改变了血流途径而已。咽下可能会产生消化道刺激症状。
3、用冷毛巾敷头
采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部,可促使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出血。
还有一部分病人是由于那个位置有小血管瘤,常在喷嚏、用力屏气或者提重物时反复发生鼻出血,虽然量不大,但是建议在止血后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4、哪种流鼻血需看急诊
如果鲜血为连续滴下,甚至成为血流,那说明鼻腔内的出血速度不算慢了,这时应该考虑去医院就诊。无论血是从一侧鼻孔流出,或是经鼻咽流下至口中吐出大量鲜血,甚至从对侧鼻孔涌出,这种出血量迅速且大的情况都应立即就近就诊。
这种大量出血的情况,出血点往往位于鼻腔的后部或鼻咽部,自行止血无效,可能是较粗大的血管或血管瘤破裂出血,或者前面提到的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所致。
1、出血不要下咽
就诊途中注意让病人尽量将口中鲜血吐出、不要下咽,一方面避免咽下去的血液对胃部刺激引起后期呕吐,另一方面有利于医生估计出血量。
2、提供给医生准确信息
为了能使医生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病人或家属最好能较为准确地提供以下信息:鼻出血的时间、频率、诱因、开始出血时的表现,如血首先从哪侧鼻孔流出,先从前鼻孔流出还是口中吐出、是否经过治疗及之前的医疗记录、平时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等。
3、常规治疗
(1)找到出血点,烫凝:如果医生通过检查,顺利找到出血点,一般会通过铬酸把出血点烫掉或电凝止血的方法。
(2)找不到出血点,填塞:但实际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鼻出血都能发现出血点,或找到引起出血的原因,在未明确出血点时,通常医生会采取经鼻孔填塞油纱布的方法进行止血,填塞后需维持48-72小时再到医院抽出填塞物。
(3)再甚者,手术处理:如果在门急诊通过鼻腔填塞的方法仍不能有效止血,或者出血点位置太靠后,在诊室内无法处理时,那么就需要至手术室在内窥镜下进行全面的鼻腔探查,寻找出血点、彻底止血。
4、寻找病因
除了明确鼻子局部出血的,医生会通过测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功能等检查能诊断是否有高血压、常见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病因。
5、怎么预防鼻出血
主要针对鼻子局部病因造成的鼻出血,应避免挖鼻、揉鼻、用力擤鼻。天气干燥时注意保湿,除了通过加湿器等给空气增加湿度,局部还可以涂一些金霉素油膏润滑鼻腔粘膜。
尤其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目前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日趋增高,许多患儿由于鼻痒常常会挖鼻、揉鼻等,从而引起鼻出血,因此除了治疗鼻出血外还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从而从根本上避免鼻出血的反复发生。
鼻出血是小事也是大事,当发生鼻出血时无需慌张害怕,首先自行进行压迫止血,如该方法无效或出血量特别大,应及时就近就诊。此外千万不要忽略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
6、如何保护鼻子健康
1、避免气味刺激
应当_量避免灰尘、化学有害气体或特殊气味的刺激。因为过多的不良刺激,可以影响鼻黏膜的功能,使嗅觉发生障碍。鼻腔的温度一般在32℃左右,气温过热、过冷,都对鼻黏膜的功能有不良影响。
2、经常洗鼻子
无论何季节,均提倡用冷水洗脸,并在清洗时适当按摩鼻部,以改善鼻内血液_圈,提高抗冷御寒能力,减少伤风感冒的机会。另外,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也有利于鼻炎、鼻窦炎的早日康_。
3、用正确方法擤鼻涕
人在感冒之后,往往伴有鼻塞或者流鼻涕等症状。有鼻涕需要清除时,切忌用力同时勐擤两边鼻翼,宜以轻柔手法,先擤一侧再擤另外一侧。以防止鼻涕进入咽鼓管和鼓室,引发急性中耳炎。
4、避免引发鼻病
许多鼻部疾病的发生与伤风感冒等唿吸道感染有明显的关_。因此,预防伤风感冒对预防鼻病尤为重要。鼻腔疾病不易被发现,但一旦发现,往往为时已晚。如有鼻塞、脓涕或涕中带血丝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5、杜绝不良习惯
常用手指挖鼻孔,既不雅观,又是一种不良的卫生习惯,它能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挖鼻孔还会使鼻腔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危害大脑健康。
过分乾燥和污浊的空气常会使鼻子的排尘运动受到限制,甚至造成纤毛脱落,抗菌能力降低。易患感冒、鼻窦炎等疾病。因此。室内应经常开窗换气,以保持空气的湿润和新鲜。
剪鼻毛亦是不良的习惯,会削弱鼻腔防御机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86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