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云门穴的位置和功效

祝由网 2023-06-30 14:53:46

相信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也是听说过云门穴这个穴位的,但是有些朋友们对于云门穴还不是非常的熟悉了,其实云门穴也是我们人体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哦,云门穴这个穴位的功效也是非常多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云门穴吧。

云门穴位的位置

【云门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其实云门穴的位置是相当好找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云门穴的取穴方法吧。

取穴方法

(1)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凹陷处。距前正中线(璇玑)6寸,当锁骨外1/3折点下方一横指,中府上1寸。

(2)两手叉腰直立,胸廓上部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形凹窝正中处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胸喙锁筋膜、喙突。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中间支和外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除上述皮神经外,还有头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经头静脉外侧刺入锁骨下窝处的胸喙锁筋膜,直抵肩胛骨的喙突。

按摩云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等。(喘息、呕逆、胸中烦满、气上冲心、胸痛彻背、暴心腹痛、喉痹、瘿气、肩关节周围炎、肩引缺盆痛、肩痛不可举、四肢热不已、上肢麻木、脉代不至寸口。)

【作用功效】云门穴对于帮助我们止咳平喘、清肺除烦的作用是非常不错的,并且还有非常不错的通利关节的功效。

【临床运用】最近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胸肌风湿痛、肩关节周围炎。

【穴位配伍】云门穴配中府穴、大陵穴、期门穴、肺俞穴、魂门穴、隐白穴治主胸中痛;配孔最,治急性支气管炎;配云门、秉风治肩痛不能举。配肺俞,有清宣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配中府、隐白、期门、肺俞,有通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痛、胁痛。

相信我们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云门穴的位置和功效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我们可以知道了,云门穴是我们人体胸部上方的一个穴位,并且这个穴位对于治疗很多的常见病症都是有着非常不错的作用哦。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视频

十二经络养生法

一、手太阴肺经

简介: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它把生化出来的养料上注给肺脉,然后经肺输送至全身。

小贴士:寅时(凌晨3-5点)当令,肺部不好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上夜班者/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可抽烟。

重点穴位:

1、中府:双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为云门穴,云门穴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穴。

功效:调理肺气、治疗哮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

2、尺泽:手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调理肺气、清肺利咽、泄毒止痛。

3、孔最:手掌向上,腕横纹上方朝肱二头肌外侧9横指宽。

功效:治头痛、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痔疮。

4、列缺:前臂内侧前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即是。

功效:头痛,颈项不适、咽喉不适、鼻疾、齿痛、胸闷等。

5、太渊:腕横纹上,桡侧动脉搏动处。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补气。(如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可常按摩此穴。)

6、少商:拇指桡侧,距拇指桡侧指甲约0.1寸。

功效:宣肺、利肺,治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

简介:肺脏、皮肤的守护神。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接小肠食物残渣,取精去粕)。

小贴士:卯时(凌晨5-7点)值班。因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若合理运用,最善消除体内热毒。

重要穴位:

1、合谷:手背部,拇指食指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功效:治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喉咙痛、耳鸣打嗝、眼睛疲劳等。

2、手三里:肘横纹外侧端,曲池穴下2寸。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功效:腰痛,口腔溃疡,消化不良,颈淋巴结炎,肠炎等 。

3、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功效:缓解鼻子各种症状,也可面部美容,除痘祛斑。

三、足阳明胃经

简介:脾胃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小贴士: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中医讲?阳明脉衰,面始焦?,要想美容,应养好自己的阳明经。辰时是胃经最旺的时候,一定要吃早餐。早餐在胃中受纳腐熟,到下一时辰脾经就可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经肺输送全身。

重要穴位:

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功效:治面部水肿、雀斑、细纹等

2、人迎:喉结旁开约2横指。

功效:对气喘咳嗽、通风、咽炎、支气管炎等有效果。

3、滑肉门:肚脐上1大拇指宽,再向两旁约3横指宽处。

功效:消除肚脐周围脂肪,预防肥胖;治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慢性胃肠炎等。

4、天枢:肚脐两侧约2横指宽处。

功效:促进小肠运动,增进脂肪代谢,治疗腹部及全身肥胖、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痛经等。

5、气冲:大腿根部,腹股沟能摸到动脉波动处

功效:通经活络,治膀胱炎、尿频尿急、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不育等。

6、足三里: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

功效:治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秘、呕吐等。

7、头维:头前侧,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处

功效:预防头发干枯分叉、秃头白头等,可治头皮痒、偏头痛、视力减退等。

4、足太阴脾经

简介:脾为后天之本

小贴士:脾经出现问题,最先的表现是舌头不灵活、僵硬。若女性月经不调/不来,经期流鼻血(中医叫经血倒流),则表示脾统血功能减弱;若嘴唇变薄等也说明脾经有问题,因脾开窍于口。脾经巳时值班,此时揉脾经最好。

重要穴位:

1、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功效:治失眠、心悸心慌、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小便不利等。

2、地机: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与阴陵穴连线上,阴陵穴下3寸。

功效: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治腹痛腹胀等

3、阴陵穴: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治膝关节红肿疼痛、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失禁、白带增多等。

4、血海:膝盖骨内侧上缘约3横指宽处

功效:治疗气血不足、贫血、头晕眼花、湿疹、皮肤粗糙/瘙痒、膝关节疼痛、痛经等。

5、大横:脐中旁开4寸(乳头直下处)

功效:治疗腹部肥胖、腹痛腹胀、便秘等

五、手少阴心经

简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小贴士:午时阳气盛,动养阳,静养阴,此时因静养,应午睡。

重要穴位:

1、少海:曲肘,在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取穴。

功效:能运化心血,宁心安神,是调节心肾的重要穴位。

2、灵道:腕横纹上1.5寸处

功效:宽胸理气,升清降浊,宁心安神,能平静心神,治疗心跳过速。

3、通里:腕横纹上1寸

功效:沟通心肾,开窍利咽。语言不利者可多按此穴。

4、神门: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功效:治失眠多梦、心悸心慌、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

5、少府: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处。

功效:能发散心火、宁心安神。

六、手太阳小肠经

简介:小肠将脾胃加工过的食物,进一步加工,有用的上输于肺,无用的归于膀胱。

小贴士:调理好小肠经,对消化、泌尿、循环等多个系统都有良性调节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少泽:小指背面外侧指甲角根部。

功效:治乳房胀痛、乳汁少等乳房疾病,也可治头痛、昏迷、咽喉肿痛等。

2、阳谷:手腕外侧,小鱼际根部,腕关节突起的骨头和尺骨头突起间的凹陷处。

功效:耳鸣、口腔炎、腕关节扭伤等

3、天宗:两人面对面,两手4指搭在被按摩者肩膀上,拇指自然向下,拇指指端所指的部位。

功效:乳房胀痛、肩关节疼痛、颈椎病等。

七、足太阳膀胱经

简介:经脉最长、穴位最多,整个背部为之所主,又络肾,与心脑等器官直接发生关系。它直接掌控体内毒素的排泄,决不能忽略。其主要功能是储尿和排尿。

小贴士:太阳经实为人体卫外的屏障,歪斜入侵,太阳则首当其冲。申时按摩膀胱经,可有效防治泌尿系统的疾患。记忆减退者可在申时按摩膀胱经,因膀胱经直达脑部。

八、足少阴肾经

简介: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髓聚而成脑,故肾跟智力有关。另肾精一旦衰少,人的生殖功能则日趋萎缩。

重要穴位:

1、涌泉:将脚掌弓起,脚掌前中1/3凹陷处。

功效:闭经痛经、不孕、鼻子不适、过敏等有效。

2、太溪:内踝正后方凹陷中。

功效:失眠健忘、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性交疼痛、小便频数等。

3、照海:踝关节内侧骨头突起的下缘凹陷中。

功效:阴痒、小便频数、脚气、失眠嗜卧、痛经、咽喉干燥等。

4、筑宾:小腿内侧,内踝尖向上7横指宽处。对晕车有特效。

九、手厥阴心包经

简介:保卫心脏,代心受邪,代心行事。

重要穴位:

1、内关:手臂的内侧中间,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2、大陵:腕掌侧横纹中点

3、劳宫:手握拳时,中指、无名指根的中间点处。

十、手少阳三焦经

简介:腑是容器,胃是一个容器,肠也是一个容器,而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的一个大腔。它是人体最大的腑,主一身的气,即调气的通道。三焦相当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三焦经就是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交通警。它主治头侧、耳目、咽喉、胸肋部疾病。

小贴士:三焦在亥时当令,此时应停止活动,保持心境平和安歇睡眠,以确保三焦经通畅,阴阳调和。

重要穴位:

1、阳池:腕背横纹上,背伸腕关节时手背紧张的肌腱外侧缘。

2、外关: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手臂的外侧正中。

3、角孙:耳尖直上,与发际交点。

4、翳风:耳朵下方耳垂后遮盖之处的凹陷中。

5、耳门:耳屏前上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6、丝竹穴:眉梢的凹陷处。

十一、足少阳胆经

简介:胆主谋略,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措施的功能。跟肝互为表里,与耳目有联系。胆也是中精之府,内存胆汁。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食物消化。

小贴士:子时阴气最重,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间,此时要及时睡觉。子时睡眠养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重要穴位:

1、听会:小耳前下方,张口呈凹陷处

2、头窍阴:头部两侧,耳朵后高骨的后上方

3、阳白:前额,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4、风市:站立时,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中指指尖所在处。

功效:大腿酸痛、腰冷膝痛、全身瘙痒,加快大腿脂肪消耗等。

十二、足厥阴肝经

简介:肝藏血,主疏泄。胆汁的化生、排泄都又肝的疏泄功能控制、调节。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通,脾胃运化功能也旺健。

小贴士:肝气用的多,肝血耗伤就会影响人的视力。丑时睡眠养肝最好。按摩肝经,可通过亥时按同名经心包经来达到按摩肝经的效果。

手臂上的穴位

是天府穴。
天府穴Tiān fǔ(LU3)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疾病〗 气喘,鼻出血,瘿气,臂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穴义〗 输供肺经的阳热之气上达于天。
〖名解〗 天,天部也。府,府宅、门府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和天府处的温度场相比,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在天府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中的气态物,其存在形式为雨状云系,比云门穴的温度、压力要低,所处的天部空间层次也比云门穴的要低。
〖运行规律〗 气血运行分为二个方面,一是云门穴传来的雨状云系气态物进一步散热缩合冷降,化为密度、比重更大的雨状云系并向侠白穴传输,二是随着穴内物质的热散,一部分气化的阳热之气上升于头面的天部。
〖功能作用〗 承传肺经的气血物质,通过热散的方式传递肺经的阳热之气上达天之天部。
〖治法〗 寒则补而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298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