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许多传统风俗也慢慢活跃在人们眼前,小年便是腊月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之一,很多人会在这一天吃糯米饭,产生这样风俗的原因是怎样的呢?来看看下文的具体介绍与详细资料,南方小年的来历与风俗习惯还有哪些呢?
南方什么节日吃糯米饭
在冬至这一天或者是小年这一天,南方人会吃糯米饭,此习俗来源于民间传说。据说上古时期有个叫共工氏的人,此人生有一子,这个儿子每日鱼肉百姓,恶贯满盈,终于在冬至那一天死了。可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变成了疫鬼,继续伤害百姓。这疫鬼最怕赤豆和糯米,于是人们便在冬至这天吃赤豆糯米饭,以此趋避疫鬼,防止灾祸。演变到后来,南方很多地区不仅会在冬至这天吃赤豆糯米饭,还会用糯米饭包裹各种肉类当作祭品用来祭灶神或者是祖先。
南方小年的来历
小年是有说法的。民间传说,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对灶王一定要尊重,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小年,又称祭灶节,并非专指一个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的小年一般是元宵节这天。
南方小年的风俗
南方小年这一天会祭灶神,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犸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能够为自己美言几句。
腊月二十三或者腊月二十四这两天的话都是小年,只不过前者是北方的,后者是南方的,时间不一样,但是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除了时间不一样的,而且风俗也是非常不同的,我们来了解下其中的具体内容吧,千万别弄混了!弄混的话会很尴尬的。
小年在什么时候北方小年在2021年2月4日,南方小年在2021年2月5日
北方怎么过小年在北方过小年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灶神。俗话说,“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糖瓜是一种麦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北方人在祭灶时会给灶王爷供奉糖瓜,也是希望给灶王爷吃了以后,他的嘴巴会变甜一点,上天给玉皇大帝做报告时多言好事。在灶王爷吃完糖瓜之后就要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以求来年衣食无忧。
同时,北方人还喜欢在小年这一天剪窗花。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五福捧珠、鸳鸯戏水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北方过小年还会放鞭炮,因为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而且中国人过节都喜欢热热闹闹的,鞭炮的声响,也可以渲染过节的气氛。另外,饺子是北方小年必不可少的食物。小年夜吃饺子取自于“送行饺子迎风面”这句诗,有期盼亲人回家团聚的意思。
南方怎么过小年在南方,小年这天首先要掸尘。掸尘就是指家家户户要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另外,尘土与陈旧当中的两个chen字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其次,在小年这一天很多南方人都会选择吃一块软软糯糯的年糕。年糕又被称为“年年糕”,与“年年高升”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会一年比一年提高。
另外,南方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婚嫁。民间认为,诸神在小年之后就上天了,便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这一首诗描绘的就是年末的时候“赶乱婚”的场景。
小年来历:
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是在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又称为“小年”。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传说中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要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百姓觉得要敬重灶王才有了祭灶这一风俗,来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风俗:
1、贴灶神画像
小年这天,也是传统意义上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这一天人们不仅会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瓜、糕点等,也会把旧的灶神画像换下来,贴上家家户户“请”回来的一帧新灶王像。
2、剪窗花
小年通常是在为过春节做准备,而剪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剪纸品种之一,小年的窗花内容有喜鹊登梅、狮子滚绣球、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
各地小年的时间差别
1、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古时北方地区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2、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四——“民间传统小年”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这天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3、江浙沪地区:除夕前一天——“小年夜”
江浙沪地区习惯称除夕为“大年夜”,与其对应,除夕前一晚则被称为“小年夜”,这一天也被称为小年。历史上,腊月二十四夜,吴人称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称此夜为小除夕。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扩展资料:
冬至相关
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冬至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也意味进入“数九寒天”。
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这一天是个吉祥喜庆的日子,预示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值得庆贺,因此,冬至又称“冬节”“亚岁”“一阳节”等。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hierxingzuo/349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