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井:出自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井上生旅葵。”指荒凉破败的景象。瓜田故侯:《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秦时封东陵侯,秦之后,于长安城东隐居种瓜。此指明亡后隐遁不出的公卿贵族。“五湖”句:五湖,指太湖及附近湖泊,该句言五湖已被清军所占,供其饮马。这首诗是陈子龙十首七律《秋日杂感》 中的第二首,抒写了诗人亡国的哀叹,复国的决心及深感力单势孤的哀愁。秋日黄昏,诗人独自徘徊在暮色中,低吟高啸,长吁短叹,这不只是因秋景而生感伤,更是悲叹国家的沦亡。阵阵升起的海雾江云,引发了诗人的忧思和联想,他想到了仍在浙江、福建一带活动的鲁王、唐王,想到了复明事业。诗人虽然立志复国,不相信天道昏聩,令明亡清兴,但此刻的忧愁却实在无法排解。抗清战友一个个相继阵亡,家园荒芜,尸骸横陈,王公贵族们,纷纷隐遁逃避,这一切,让诗人感到前驱无伴,分外孤独。更听说太湖及附近地区已为清兵所占领,纵有归隐之念,又哪有泛舟的处所呢? 诗歌尾联在哀愁中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反清复明的志向:既已无地可以隐避,又何不奋身一搏,作殊死的斗争?此诗通过对诗人内心活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为国担忧,立志复国却又深感势单力薄的心情。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凄楚的,而这正是诗人爱国情怀的表露。全诗除第一句外,其余诸句或有寓意,或化用典故名句,使诗歌显得虚虚实实,朦朦胧胧,让人浮想联翩,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复杂而波动起伏的内在情感。陈子龙(1608年-1647年),初名陈介,字人中,更字卧子,又字懋中,号轶符、海士,晚年自号大樽。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末年大臣、学者、民族英雄,工部侍郎陈所闻之子。陈子龙早年曾受夏允彝推崇,于崇祯初年参加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复社”,又与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等结“几社”,为“几社六子”之一。崇祯十年(1637年),中进士,选授惠州司理,随后丁母忧;服除后授绍兴府推官。明亡后,以兵科给事中起复。弘光元年(1645年),与沈犹龙起兵松江开展抗清活动,后事败隐居。隆武年间加入吴昜义军,隆武帝授兵部左待郎、左都御史,鲁王监国授兵部尚书、节制七省漕务。永历元年(1647年),为提督吴胜兆作书潜通明守将黄斌卿反正。最终遭泄密被捕,于五月十三日投水殉国,享年四十岁。乾隆朝谥“忠裕”。陈子龙是明末重要作家,其诗歌成就较高,形成沉雄瑰丽的独特风貌,为云间诗派首席,被誉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誉为“明代第一词人”、清词中兴的开创者。骈文精妙,奏疏与策论功底深厚,小品文自成一格。曾主编《皇明经世文编》,删改徐光启《农政全书》并定稿。著有词集《江蓠槛》《湘真阁存稿》,文集《安雅堂稿》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uzibaijia/1369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不修不知道原来真气运行法和丹道修炼有···
下一篇: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三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