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道佛修行的本质 - 了却性与命

荆十三 2024-01-18 11:38:32

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一切都只是过程而不是永恒呢,生命的归宿到底在哪里,该怎么做才能使这有限的生命获得最完美的结局,不至于浪费呢?

要回答,就必须转到宇宙生命的本质源头上来……

微信图片_20240108162208.png

探讨生命的的本质,有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个方面,是宇宙中产生了生命,生命在这个世界生老病死,好像过客,来去匆匆,十分短暂,而天地相对生命来讲,是那样的久远,那样的恒长。那么宇宙间有没有永恒的存在,生命能不能象天地那样恒长久呢?

第二个方面是,生命本身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从出生到终结,欢乐象露水一样的短暂微小,操心忧虑辛苦担忧占据了大部分的时光,生命为这微小的欢乐要付出一生的代价。

那么生命真的就这样来了又去了吗,是不是这样无中生有地显示一下,又莫名其妙地消失得了无痕迹呢?

道教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认为宇宙的生与灭是相对的存在,生命在相对世界里,一种形态消失以后,又以另一种形态再生。形态在变化,生命的本体没有变化。

<道德经>和<庄子>有很多相关的叙述。生命在宇宙的向前运转中不停地出生、入死,再生、再死,无限循环永不停歇。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开这种无休止的生死死生,变去又变来的循环往复呢?可不可以象天地那样恒定在一种没有生灭的状态中呢?

道教认为有,这就是修行,通过修行了解一切万有存在的根源,知道宇宙生命产生的原由,然后回到那个不变的本体上去,这样就没有生灭的束缚了……

修行就要知道生命的组成,按照生命组成的规律通过方法使生命返回本体,而这个本体,就是化生宇宙万物,但又无形无象,不能用言语表达的“道”。

生理即是命,心理即是性。

生命由两部分组成,即生理和心理,生理是一个‘客观’的小宇宙,包含了外宇宙的所有信息并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心理则是通过内宇宙接纳反映外宇宙事物的观念、认知、记忆与作用发挥的主观集合。两者没有先后的顺序排列,不分第一性和第二性。

就好比宇宙中时间和空间的同时存在,不分先后和高下,没有优劣和次第。站在时间的角度可以观察到宇宙的本源,站在空间的角度也一样可以通晓宇宙的实质。不能站在时间的角度就说时间是第一性,也不能站在空间的角度说空间是第一性。

同样地,生理和心理也是平等无别的,从生理方面入手可以通达生命的本源,从心理入手也可以合于生命的究竟。


生理同一切外在物质世界的接触,必然地有一个最终的归属,眼,口,耳,鼻,体触在外世界的反映全部会集中到心理上来——即记忆。香的,苦的,好听不好听的,好看不好看的……世界自己本身没有美丑好坏善恶之分别,全都是在心理接受了外界现象后根据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做出的评判,物理世界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里全部以记忆的方式存在。

这就象宇宙里的空间,表面是空间的意思,细看这空间,追查它的内容,发现那里面的一切竟然全部由时间构成。空间发生一切的事情:星系的运转,社会的变迁,气候的交替,万物的枯荣,全部都集中折射在一个点上,这就是时间,没有时间,一切就都化为乌有。

反过来看,时间所记录的现象,又全部以空间为元素,显示出事件的地点、大小、数量、规模,正像记忆里的情节,全部由物理世界的各种片段组合而成。没有了这些片段,时间随之归零.

我们在看待世间现象的时候,必须选择也只能选择一个主体去描述这个问题。比如,说明一个事件的整体,我们可以以时间作框架,以空间为元素把事情表达明白,这是把时间当作第一性的。也可以以空间为框架,把时间作元素描述事件的经由。这是把空间作为第一性的。两个方面立题目,都能表达事情发生发展到结局的全部情况,时间空间并不矛盾更不冲突。

修行者训练自己,从两个方面立框架,心理入手或生理入手是两条不同的路,都可以达到超越,回到生命的本源上去,正像世间以时间或空间为题目都可以把事情表达完整一样。

不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入手进行修行,都是放下外在物质世界的牵挂,沉静自己的思想,安定自己的神志,进入清净状态,解除纷争散乱的经验积累在生命历程留下的见识、记忆,返观负载支撑内心活动的本源,体味没有思想的空灵怎样地运转万物于变易。

心理入手和生理入手在入静后对待生命的阐释是不一样的,两种不同的宇宙观和人生态度在这里有了不同的立论和体系。

心理入手的理论指导是,既然万事万物最后都归为记忆,世间的喜怒哀乐不过是一念而著,那么只要把心调到一个恒定的境上,坚固它,习惯它,直到通达本体为究竟。所以从心的纷争开始解破,有了戒定慧的步骤。

生理入手的理论指导是:对于个体而言,心理、心外的世界都依赖这个身体而存在,生成这种物理和心理的本源直接用生命表达出来,心理的一切知识经验都由外面物质世界通过身体的感受获得,其心理本身是一无所有。那么创造这个物质世界和身体的本源在哪里呢?于是清除记忆,调节身体的状态,使他同外宇宙合而为一,再观察它的本体,于是,心理修行和生理修行都会看到生成万有的那个主体:道。

这两个不同的方式有点象坐标图的回收,最后都归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本体,就是源头。

由于是不同的入手,又由于是直达源头的两种完整方式,所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却又交错难离的两套宇宙理论,一种是纵,一种是横。纵是对宇宙外在体系规律和人世兴衰变迁了解非常深透的生理修行,它把身体结构同宇宙之间的界限消除了,于是从自身可以知道宇宙万物的运转动态。[道德经]上说:‘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就是从身体入手修行所感知天地运转的一种必然显示,因为人身是一个小宇宙,包含了外宇宙的所有信息并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说内丹是了不起的法门。

横的结构是,对一切是非爱恨无常取舍作详尽论述的心理修行,它把世间百态用六尘的染著集合作了彻底完整解剖,从心的念头缘起分析到心的本源,逐渐去除那些不实的,短暂的思想依赖和寄托,把负载心运转的那个本体展现出来,这就是开悟。

宇宙的究竟、同心的本源都是这个原始状态在支撑运转,这就是‘道’或者‘佛性’。这两种通往本源的方法,充实发展丰富延伸到成熟,形成两个大修行框架,就成了两个不同的组织,这就是道教和佛教。

修行原本的意思是用实际行动去改正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正确的观念和习惯。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呢?就是合于本体的心理和生理习惯,也就是寻道、近道、悟道、证道、了道的过程。

从心理的角度讲,因为有烦恼而寻求解脱是本意,所以心理入手修行的目的在于,寻找心理烦恼的根源和心的归宿;从生理的角度讲,宇宙的一切没有永恒的存在,万物都有生灭。

怎样才能获得长久呢?于是把自己同生成宇宙的那个本体用生理修炼的方式合在一起,也就能同宇宙的本体一样处于生灭之外,中国古时候把这种方法叫做修炼长生。

因为宇宙的本体同生命的本体都是道,所以从生理入手的修行叫修长生;从心理入手的修行叫寻解脱。

宇宙和生命的根源都是道,而生命自己要同道相合,只有从自己的修行开始,自己之外再没有其它的路可以行走,这是证道的实质。

念头象尘埃,知道念头在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可以观察:是什么在知道这个念头的呢?

念头象天空的鸟,由它飞,可以观察它怎么飞,飞过之后就是纯净的天空——一般而言,汉传佛法中,观心(念)日久,便会自然进入‘一念不生’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因为内想不出、外想不入,所以非常容易顿悟。如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惠能说,你既然是为法而来,可以摒弃一切想法、停止对外在环境的关注——不要生起任何念头,保持宁静。我再和你说。)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这是从心理入手的方法。

丹道到宇宙全体现了以后,可以不生一念,但是宇宙万象像念头一样会不断展现,也是在没有宇宙万象展现的时候猛然一觉:这一觉后,同佛教境界殊途同归了。

文源:修行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uzibaijia/1574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