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羲黄讲堂 >> 太易先生答疑系列

道德经音声相和以及大成净土法的音声合一

大道家园 2025-11-08 12:37:15
文始法脉至道修炼的面授课已经全部结束,甲辰年黄紫檀老师将退隐江湖,专注道学十大根本经典的注解和传承人培养。为满足广大同修的求道需求,继续弘扬道学文化,在三大法脉最后一次面授课的基础上的视频录播课(可随时看,反复看,时效永久,包含道场闭关指导,黄老师亲自带入功法状态,已顺利校对编辑完毕,在甲辰年初始隆重上线。课程后续有课后辅导群,实修过程中有疑问可以在群内咨询黄老师或者其他师兄。本系列文章便是摘取了黄老师2017-2020年在微信群内的答疑。
课程咨询至大师兄,微信:ddjy_zhida

武汉-潘同学:@大道家园 黄紫檀 老师,请教一下,道德经第二章里,为何会有音声相和呢?感觉非常突兀,有无,难易,长短,高下,以及最后提到的前后,全部是统合二元对立,唯独一个音声打乱了整段的节奏。而且为何只有音声,没有形象没有味嗅……只提到了耳与心的关系,没有提到其他感观?是有何深意吗?还请老师开示 [抱拳]

图片仅作为配图使用,与原对话场景无关

黄老师答:音是音,声是声,这是一对二元对立的概念。@武汉~潘同学

音是客观而发,声是经历主观判断形成的感受。例如,宫商角徵羽是客观的五音,进入懂欣赏的人的耳朵里,会形成美妙之“声”;但是不懂音乐的农妇耳里,可能与锅碗瓢盆之声没什么区别;在将欲睡眠之人,刚好被这五音吵醒,则又与噪声没什么两样;而在牛的耳朵里,这五音可能是完全多余的奇怪之声……

净土法,尤其是大成净土,则是在破象的基础上,用特殊心法,将音声合一,乃至泯灭主客观的区别,从而证入“齐物”“玄同”的境界――所以可以超脱生死之对立。


转发请声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tyxsdy/626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