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道家养生

庄子:达到“性命双修”的境界,才有贫而不忧的豁达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庄子:达到“性命双修”的境界,才有贫而不忧的豁达

庄子“缮性”:达到性命双修的境界,才能贫而不忧,抛开内心的嘈杂。

对于人生来说,抛开自己主观意识对于世俗的感知,换一种不同的心态和活法,来应对自己的内心与人生,才会遇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因为人生最高贵的事情,是对于自己灵魂心性的保全。

在道家思想中提倡一种状态,就是婴孩的纯真状态,正如《道德经》中说:“常得不离,复归于婴儿”,因为婴儿的状态纯真,没有掺杂外在事物的纷乱,所以能够保持一种淡然淳朴。

这反而是对于自己心智的一个保全,而世俗之人会因为自己的欲望以及情感产生欲望以及纷乱,伤及自身心性。

《庄子》“缮性”篇章之中有这样一段话:

古之行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古人保全自身不用狡辩文饰的智慧,不用智谋令天下困顿,不用心智来困扰心性独立自处而返归自然的本性,又何需有所作为。道本身不是小行,德本身也不是小识,但是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所以说匡正自己就可以了。

外在的机巧和文饰,都是伤及自身心性的根源,而保全自身心性淳朴,才是庄子所说的“得志”,将自己的追求放在高官厚禄上,但是高官厚禄却是伤及自身心性的祸患。

《庄子》在这一段话中提出的核心,也就是这一篇章的主题“缮性”,阐述了修身养性的前提,就是养心的问题。

“缮性”也就是所谓的修缮,保养心性的榜样,目的就是穷乐无忧,无论外在境遇如何,自己内心都有一种富足和完善。

“缮性”的出发点就是老子学说中的“绝圣弃智”,抛开自己内心的机巧。

因为人的心性是自然生成,并没有什么缺损,谈不上所谓的修,但是随着一个人的成长,随着对于社会发展的经历,他的内心会呈现一个“德而下衰”的趋势,也就是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慢慢的产生欲望,出现了内心的嘈杂。

《菜根谭》之中说:人生在世,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耽风月之趣。

人生如果太过于闲逸,那么别的念头就会悄悄产生,人生如果太过于忙碌,那么纯真的本性就不会显现,所以德行高尚的君子,既不可以使自己身心过于疲惫,也不可不懂得吟风弄月的乐趣。

一个真正的君子一定不会让自己的身心过于疲惫,太忙只会让自己成为生活的奴隶,为生命所奴役。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多数过度忙碌的人生,他追求的一定是外在的功名利禄,是那一些生命之外的东西,却是伤及自身心性的根源,也是人生的一种悲哀。

正所谓说:终身役役不见其成功,萧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就是说人生一辈子忙忙碌碌的都在干什么呢?做自己身体的奴隶,做物质的奴隶,但是最后却一无所成的离去,一生都看不到成果,生命便结束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外在事物的嘈杂对于内心心性的损伤,而导致的心性偏颇。

那么反之,按照道家思想中“缮性”的智慧去修养自身,自然乐而无忧,豁达乐观的去面对生活。

不管外在身外之物的那些功名利禄,是否在自己的生命中出现,自己的内心仍然不为所动,这在无形之中定能收获一个完善,而又时刻能够让自己感到幸福和快乐的心情,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状态。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04/23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