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道家养生

中华传统养生智慧(一)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一、传统养生学的层次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养生主”篇,他提出了“缘督以为经”的养生方法,并用庖丁解牛的寓言,说明了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的观点。实际上,庄子将养生提升到“道”的境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认为作为人的本源的精气神(吾生)是有尽头的,但作为向外求知求得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知也无涯),怎么能用这有限的精气神去追求无尽的外界事物呢??《庄子》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道家,所以道家学术“以炼养为真”,也就是以养生修炼的手段,作为达到天人合一真人境界的途径。

与别的学科一样,养生学在流传过程中,不同阶层的人群本着不同的出发点,对养生学作了不同层次的阐述,良莠不齐,有高有低,而且到了近代,养生学与西方医学结合,形成了新的潮流,所以说养生学是个动态的发展的巨体系。真正意义的养生,无疑是历代生命探索者的智慧结晶,是超凡入圣的生命技术,固然,它的基础阶段却也符合一般人的生理心理,但将养生等同保健、疗养之流,却未免以管窥天。养生不同保健疗养,却包括保健疗养。“保健”是传统养生学的初层次,摄生是传统养生学最高层次。

为让现代人了解传统养生的全部面目,下面,将“传统养生”分解为保健、养生、摄生三层次,让一般人自浅而深,最终到达顶峰之后,方能恍然大悟,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传统养生学第一层次——保健


“保健”原来是西方医学里面的概念,意思是保持肉体层面的健康。这里所谓的“健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须知人体是一个耗散结构,,时时处于“熵”增状态,仅仅维持身体组织的正常,其实是非常消极的做法。但“保健”对于个体人来说,比较通俗易行,对普通民众有较大实践意义,而且良好的保健也为将来高级的养生打下基础,所以将“保健”列为传统养生学第一层次,也是初级层次。

保健应用的手段:包括合理的体育运动,饮食,起居,心态调理,戒烟限酒,心态调理,服食保健品,以及某些地方流行的饮茶、煲汤、水疗、按摩、蒸汽浴等,其实是属于保健层面。

定义:被动的、以消耗精气神为主的、经过后天之土(脾胃)运化的一切手段。

体育运动-----过度的运动是戕生,这一点已经得到众多例子证明,如李小龙、拳王阿里等,合理的体育运动具有加速新陈代谢的效果,符合“流水不腐”的道理,因此可以保障躯体的健康。四肢属于脾管理,运动之后必须通过补充能量恢复,这也需要通过脾胃,而脾胃只是属于后天之土,所以最多只能够保障后天暂时的健康。而且,运动对于人体生命核心精气神只是起到消耗作用,无法积累或者升华,精气神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被动的运用,根本无法达到“养”的目的。

饮食调理------如上所说,只能够通过后天脾胃转化,达到调节身体的目的。不过饮食配方如何神奇,所有食物均需要经过脾胃转化运送到身体各部分,脾胃是后天之土,只能够养后天之身。后天水谷通过脾胃转化,变成水谷精微之气,最多只能达到补充后天缺乏物质的层次,难以补充后天精气,只能起到一定保健作用。

起居调节----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习惯的调理方式,原理是调整作息,以顺应天气变化,减少得疾病的机会,它对四时变化是一种被动的适应,对精气神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谈不上锻炼升华。

心态调节-----没有明白心性是何物,如何谈得上心态调节?所谓心态调节,大部分不过是采用压抑、疏导、转移注意力等有为方法,对心理只是起到保健的作用,达不到养性层次,也就只能停留在保健,不能说是养生,更不是摄生。

服食保健品------经过后天脾胃转化为后天之精,只是对身体问题小范围的修复,一定程度补充后天精气。   保健品其实来源于古代三元丹道中的地元灵丹,在《抱朴子》里面列举了仙药的上中下三品,上品世间难求,只有中下品流传世间,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品种繁多的保健品的前身。 总的来说,所有保健食品(用品)只是被动的补充后天之精,难以主动调节,所以只能够称为保健。服食保健品是今天人们最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

还有诸如按摩、推拿、蒸汽浴等,详细分析,其实这一切手段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只不过是被动的顺应、适从,在外界特定的因素作用下,引起身体的系列生理变化,总的来说,只是停留在肉体层面,因此都列入“保健”层次。


如何判断一种方法是属于“保健”层次还是更高层次呢?我们必须对人体生命本质有所了解。在祖国医学以及养生学里面,精气神是人体生命的本质,而肉眼观察到的肉体只是表象。一种方法手段是作用于肉体层次还是精气神层次呢?如果只是作用于肉体层次,那就只是“保健”了。

链接------精气神的简明定义:(1)是人体生命核心奥秘。(2)具有独立性,属于自身固有的东西,跟水谷精微之气有区别,很难通过外源性补充。(3)具有周期性,在人的一生里,有固有的生发盛衰规律。(4)分为先天于后天。先天精气神只有在虚极静笃明心见性的情况下才能认识把握,后天精气神则有很多表象可以供人发现体会。(5)认识精气神,与人类认识外界自然宇宙物质的手段恰恰相反,是用特殊的方法,将向外的眼光收入身体内部,转外看为内视(这种方法就是老子《道德经》里面所说的“玄览。



传统养生学第二层次——真正的养生

这是比一般“保健”“疗养”要高一个层次的理论及技术手段,已经可以认识精气神并且主动锻炼,可以称为真正的“养生”了。它与一般保健手段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可以作用于人体心灵层面,真正认识自我、开发智慧,提高人生境界——这是任何保健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定义:凡是能达到锻炼后天精气神层次的方法手段,就可以称为养生。养生是以主动锻炼精气神的方法为主,当然是锻炼后天精气神。目的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开发智慧,提高生活质量及人生境界,并且为更高级的“摄生”打好扎实基础。

笼统的区分,可以将传统养生的技术方法分为十大类:


1、导引按摩类
这一类功法是以健身强体为目的的动功,包括导引术、按摩术、点穴术、叩齿法、鼓漱咽津法、鸣天鼓、干梳头、干洗脸、揉耳运目、仙鹤点水、擦脚心、兜外肾、自发动、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与服气、存思配合,组成系列功法。


链接:1972-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出土的帛画。是现存全世界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绘11幅图。每图式平均高9-12厘米。每图式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可见我国导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另外,在《庄子》里面也说“导引术”在上古彭祖时代就已经流传,“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

2、吐纳行气类
这类功法是以调炼呼吸为门径,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这类方法包括采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发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调动内气等四种。

链接:《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凡行气以鼻内 (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稲以解极。”即认为吸取生气,吐出死气,即可长生不死。”——以上一段话,可以作为“吐纳术”的参考蓝本。


3、意念修炼类


我国道教气功,除“内丹”堪为不二法门,“行气”亦称一树奇葩,其他如守一术、虚静术、存神、内观、定观、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窍、存思术等等,方法尚多;而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不外以意念修炼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为“意念修炼”,并从而与“内丹周天”、“吐纳行气”鼎足而三。
道教三大类功法足以概括我国气功中的一切静功,其中“行气”以呼吸修炼为主,“意念修炼法”以意念修炼为主;然而两者却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行气”功法常须借助意念活动进行配合,而“意念修炼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参与,只不过是各有专攻,侧重不同罢了。而“内丹”之术则综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从而成为我国气功中的千古绝招。

链接:意念是主体轻度入静后元神能动的自律性调控自然积淀因的亚无极思维态。它“舍弃”了一切中间环节,具有“穿透力”。意念是没有识神思维过程的人脑潜在功能的轻度活跃。识神是人脑的浅层功能。元神是人脑的深层功能。元神是人脑固有的先天自然功能,是人类进化产生的脑结构的必然结果。这就是说,只有元神才可能与“气”直接发生关系。人脑固有的气机和物质编码和构成万物剪形而上的“气”,在编码、程序和气机信息上有相通之处,所以它们可以相互感应沟通。懂得这一层至关重要。“意到气到”,“以意领气”,其“意”就是生命场及生命信息流体的气机系统。

不过,气功里面用的所谓“意念”一般都只停留在“识神”层次,而丹道摄生里面用的“意念”则是元神转化而来,叫“真意”,是修炼深入的工具,又叫“黄婆”——所用的“意念”不同,是气功的丹道的根本区别之一。


点评:自从八十年代初气功大潮风行以来,颠倒万千众生,其实气功的全部内容在广义养生学里面只占很小一部分,更谈不上摄生层次。以上三大类养生技术就构成了今日气功的全部内容,它们特点是运用后天之意念,发挥识神的良性作用,达到调理人体后天精气神的目的,只要锻炼得当,是可以收到养生的效果的。但局限就是锻炼层次难以深入先天精气神层次,离摄生始终差一步。



4、站桩养生类


站桩作为一种古老的养生修炼手段,自古以来流传很广,在《黄帝内经》里面就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说法,其实是关于站桩要领的描述。站桩在流传过程中,被医家、武家、道家广泛应用,其具体操作千姿百态,但都不出《黄帝内经》的描述。到了近代,站桩被武术家广泛应用,如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创立并定型的浑圆桩,外可开发出应用于技击的神力,内可锻炼五脏,颇有古道家之古风。而现代武术气功师王安平将站桩的养生修炼功能发挥到极致,并流传海内外。因此本书将站桩作为一种养生技术,从武术中独立出来,列为十大养生术之一。

当代八卦掌名家卢正文先生对站桩机理作了现代科学的解释,认为站桩时人体接受地心引力,从而引起身体各部位松紧有度的变化,是桩功起作用的根本原因,读者可作为参考。另外,当代武术气功名家王安平先生通过站桩开发出人体深层次功能,浑身可以发光,具有透视、隔空发力、远距离治病等特异功能,证明站桩功的神奇。

链接:一般来说,站桩可分为健身桩和技击桩。用于健身养生的站桩,不讲求深呼吸,不用意守丹田,而是通过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凝神定意,调整姿势的动静、虚实、松紧,及适当的意念活动,达到思想入静,身体舒适轻灵。站桩强调“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所以各地所传授的站桩姿势不尽相同,但“神圆意方,形屈力直”的精神却始终如一。此种桩法不用意守,不讲大小周天,练习时只需身心放松,保持似笑非笑,似尿非尿的舒畅状态,所以少有偏差弊病发生。




5、武术养生类


邓小平老人家题词“太极拳好”,直接造成了原先作为一种高深武术技击的太极拳以“养生修炼”这么一种面目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海内外广泛流布,写入高等院校的课本。在现代高科技战争的背景下,冷兵器时代国术,无论多么精深,都难以抵挡火炮子弹,武术的功能有对外的防身御敌,转为养身修性,是最明智的选择。

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国术,本来有着丰富的养生内涵,可惜在普及过程,也渐渐失去了本来的神韵。许多大众按葫芦画瓢之所以没有很好效果,原因多是缺乏基本功训练,也就是没有通过站桩获得相应的功力,就急急忙忙的打套路,是不会有很大效果的。

链接: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 系辞上》:“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而真正的太极拳,也是伴随着“太极”理念的发展,而创立并流传开来。



点评 :4、5两大类,其实包括了传统武术类的全部功法。传统武术讲究“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其高层次是与养生相通的,或者说,养生是武术的高层次。纵观历代以太极、形意、八卦三大内家拳为代表的武术家,不但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时代获得高寿,而且他们的技击能力在高龄是仍不褪色,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通过武术养生系列修炼,开发智慧,陶冶出高尚情操,这与现代竞技运动员普遍短命的情况(而且往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形成了鲜明对比。



6、环境养生类


这是将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声音环境、微量元素环境等等  综合在一起,利用风水学的原理,将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巧妙结合在一起,达到顺应自然、平衡阴阳、天人感应等效果,从而获得身心两方面的调理。

链接: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切实地讲,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考诸36洞天72福地,风景灵秀脱俗,多为山洞泉源,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其实,就是环境养生的典范。



点评:环境养生其实就是风水学的主干,而风水是易学的重要应用,是人类达到天人感应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在古今中外都有大量例证,如故宫、明十三陵乃至长城等。鲜为人知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其实暗含了风水的深刻道理,金字塔内部的特殊“场”效应,能使尸体千年不朽、利刃长期保持锋利,更能对人体体力精力有巨大恢复作用,其实是“环境养生”的杰出例子。难怪韩国人争着将“风水”窃为本国民族遗产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难道不该让国内所谓“科学家”汗颜?


7、辟谷断食类
辟谷亦称“祛谷”、“休粮”、“绝粒”、“断谷”等,即在一段时间内,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我国辟谷起源很早,并不是有了道教以后才有辟谷的。道教兴起后,接过辟谷之法,不仅把辟谷实践推向纵深,而且还予理论上赋予一种神秘色彩。
辟谷大略可分为辟谷后服气、辟谷后饮水、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其中辟谷服药法有百种之多。这三种辟谷法,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


链接:。《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云笈七签》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另: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惊异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

以上事例读者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但若真正实践辟谷,则要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胡来。


按:严格的辟谷,是人体进行养生修炼达到一定层次以后方可以进行的,一般来说,是“玉液还丹”成形以后,而自然出现的现象。这时候,由于有“玉液还丹”的滋养,可以数日甚至几个月不食烟火。这时候的辟谷,才可以对人体自幼到老积累下来的毒素(主要是小肠毒素及细胞毒素)进行彻底清理。西方医学有所谓“断食疗法”“饥饿疗法”,是对没有基础的一般人实行的强制性以水或液体代替食物的方法,只能发挥“辟谷”的一小部分功效,并且存在诸多危险因素,不是真正的“辟谷养生”,而是属于初层次的“保健疗养”。


8、调神养生类


精神乐观,则气舒神旺;精神抑郁,则气结神颓;喜怒不节,则气耗神消。故清心寡欲可使心气平和、血脉流畅、精神安定,虽有大惊猝恐而不能为害。调神之法,参禅入定,或心有所恃,或弦歌自娱,或山林探幽,以气度从容,心思安定,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则神调。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调神养的。

在古代,儒家倡导入世修炼,他们提出的经典修养步骤里面,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说法,简单讲,就是去除不必要的外界事物对内心的干扰,保持大脑自律神经对机体良性的调节,所以能身心康健。现代许多下马贪官,因作恶多端,往往在狱中自杀,也从反面印证了“神不调,最终身亦不存”的道理。

链接:在古代儒家中,有“心学”这一流派。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守仁(号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 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要求学者发明本心,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门独特的“调神养生”学问。




9、房中养生类


中国医学把男女的性生活称为房室生活,也叫房事、行房或入房。凡有关医学性保健的方法,中国古代称之为“房中术”。古人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也能杀人”,所以道家比较注意房中养生的研究。房中养生类的修炼方法就是性生活方面的卫生知识及锻炼方法。围绕着“养精、固精、保精”的过程,摸索、总结出了交而不泄,并能使精气上行补脑。具体方法有“独卧法”、“御女术”、“采战术”、“采补术”、“四季节欲法”、“求子术”、“房中禁忌”等。房中之法有十余家之多,不管是补救伤损,攻治诸病,还是采阴补阳,增益年寿,关键都是落在“还精补脑”上。

真正房中养生,都是对“阴阳”原理的极致应用,将“顺则生人”的性能量,转化为:逆则成仙”的动力,房中养生的极至,就是丹道里面的“阴阳丹法”。房中术对人类深层次潜力的开发、和谐两性关系的作用,是任何西方所谓“性学”难以比拟的----这点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里面已经作了精辟论述。

同时,房中养生对于提高人的道德情操以及优生优育方面有巨大功效。 对于遏制性解放、色情行业等腐朽文化,以及减少遗传病、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现实意义。


链接:在古代,房中养生的界限与丹道十分接近。古有“房中”而无“阴阳丹法”之称谓,“阴阳丹法”之名大抵出现较晚,它吸收了房中术中精华的内容。而房中术的一部分则流变为臭名昭著的春宫采战术——这无论在技术、内容或者目的上,都与阴阳丹法相背的。

古代房中文献中产生比较早、比较著名者,当首推《素女经》。据载“素女”是和黄帝同时代的娴熟“房中”的女子。《论衡·命义》说:“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抱朴子内篇·极言》亦谓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云:“越王迁于吴,当归,而问于范蠡曰:‘何子言之,其合于天?’范蠡曰:‘此素女之道,一言即合大王之事。”至西汉时《素女经》当已问世。刘向《列仙传》卷下所说仙人授女丸“《素书》五卷”,“其书乃养性交接之术”。

可以肯定,房中养生的极端,是可以进入丹道层次的,但房中术操作非常严格,对个人道德品格以及功力基础要求十分高,同时还要得到真师传法,不具备条件最好不要操作。



10、指印符咒类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样,也有手印咒语。道教的手印称“诀”、“手诀”,手指做成诀的姿势叫“掐诀”。诀的种类有数十种,其作用与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则相异。道教的咒语,称为“祝”或“咒”。大约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韵文,第二种是无韵的短语,第三种取自佛教咒语。      道教在修炼时,多用咒语,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气一类,在开始做功及做功结束时,都要掐诀念咒。内丹修炼中亦往往用咒语。念咒时不但要掐诀,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诀同时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应。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炼时,还常书符。符的种类很多,各有其用场,虽召神制鬼自属无稽,但符篆的实际运用,都与气功修炼密切相关。
前些年,一提掐诀、念咒、画符,人们自然就和封建迷信联在一起。随着气功科学的深入发展,随着练功实践的普及和增加,人们开始注意到诀、咒、符这些神神怪怪的现象里面,居然还大有文章。尤其是密宗三密的发扬光大以及被人体科学界的认可,更使人们重新审视道教中的诀、咒、符。当然要擦去污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有一些已被解放出来,如“吹”、“呵”、“嘘”、“呞”、“呼”、“嘻”这六字诀的治病、养生显著效果已被公认,并普遍使用;“握固”这种手印能促使心气归一、辟邪毒之气的作用,也被公认:“剑指”这种手诀在发气和治病上的显著作用亦被公认并广泛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宗教里面惯用的“诵经”这一手段,其实原理不过是通过专心的、有韵律的念诵特定经文,排除了内心杂念于烦恼,让人保持良性的心理状态,只要坚持,最终可以起到调节身心的效果。而信徒则将这种养生功效归结于神佛保佑,未免牵强。


链接:符咒,在道家修炼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什么叫咒?《说文解字》中载:“祝者咒也。”在黄帝时代祝、咒是不分的,黄帝时设的官职祝由,又叫咒由。道家的符咒咒语,就是起源于古时的巫祝。祈祷时,咒语都是一些赞颂神灵,和祈诉如愿之词;治病时,咒语是要求法术显灵百病俱消等辞;修炼时,咒语多为安神,定意澄心,及要求神灵帮助等语。

符咒的奥秘到底是什么?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科学家的重视和研究。气咒法的实质逐步被认识和公开。首先被确认是咒语是一种制控的声波,具有一切声波的特点。①穿透性。它的速度为每秒钟332米,可以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在遇到密度很大的障碍物,有折射性,根据不同的密度,相应改变它的传播方向。②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或下降)一度时,吐音声速每秒增大(或减少)0.6米。, ③声压。声压的大小反映了声调的高低,当声音超过某一最大值时,在耳中引起触痛感,还可使人血压升高,听觉受到损伤,出现病态。正常范围内,则使人心情畅达,智慧如涌。④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耳能听见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使人悦耳的乐音多在40~40000赫的频率之间。⑤声波的震动,可产生共鸣现象,发生音谐。

显然气咒法可以理解为利用声波的穿透性、折射性,带动内气行走,达到意到声到气到。以意领气,以意催声,声气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浑沌气流,达到特种的疗效。




以上十大养生种类基本上概括了当前所有养生术。最后再说一种养生术,它要求非常严格,耗费财力物力人力也很多,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具备操作性,仅供开阔眼界,以给停留在狭义养生观念里的人以震撼,最终明白“养生”真正面目。


在明朝著名医书《寿世保元》中,记载了一则秘法,即将病人隔离在一间密室里,病人三个窍位分别用特殊鼎器与外界连通,然后选用数名严格调养并训练过的健康儿童,按照特定法度往鼎器里面吹嘘。这种方法在修真界称为“神仙接命术”,可以做到“虽120岁,皆可还丹”,意思是说即使是120垂死的人,用这种方法得当,也可以恢复到少年一般的身体。当然,此术见效的前提,是鼎器的打造、儿童的调养训练以及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的吹嘘方法及火候。在历史上,很多得道真人用过这种方法,作为修道炼丹前的“补漏筑基”,用事实证明了其奇效。


这种名为“添油续命”的养生技术,是传统养生的最高技术,往上就可以与“摄生”层次连接在一起。

在保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就是养生层次,养生层次初步可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也着眼于探索人体生命奥秘,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养生方法大多运用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但无法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境界,,最终是无法掌握生命,与宇宙融为一体的 。




传统养生学第三层次——摄生


摄生又叫做丹道,是一切中华文明的真正核心,不认识摄生就无从认识儒、道、释三家文化的真正内核,不站在“摄生”的高度看待中华文明,也就会处处歧义百出。

定义:摄含有掌控、修炼的意思,“生”是指人体先天精气神,就是生命根本,摄生就是掌握生命和宇宙根本奥秘,自我掌握生命 的意思。摄生目的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天人合一”,却为曾明白“天”这一概念的含义与层次,这就变成了空谈。“天”的三个层次(1)是有形的天地,即是地球和大气层。(2)是整个可见的物质宇宙全体。(3)是无形的宇宙真空本体,也就是“道”。

明白的“天”的真正内涵,就会明白真正的“天人合一”就是得道,所以说是养生修炼的最高境界。


摄生出自老子第五十章“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这是描述摄生高级境界的功效,意思是说,善于摄生的人,进入千军万马中不会被兵器伤害,犀牛虽然凶猛,老虎虽然强悍,但遇到善于摄生的人,它们的角和爪就用不上,因为这时的摄生者身体构成已经以“神”为主,进入不生不死的境界。

老子生于公元前五百余年的春秋时代,曾任周朝的史官,庄子称他是“古之博大真人”,司马迁说他修道养寿,享年160余岁,或200余岁。老子所修的即是中华上古流传的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道,通俗地说就是摄生之道。

摄生之道可以深根固柢,长生久视,形神俱妙,与天合一,没身不殆,成为宇宙中内真外圣的真正的人,充分体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可以解脱生死,也可以成就现实圆满人生。

摄生之道在黄帝内经里面称为医道,这医道的真正含义是将生死视为大患、医治生死的意思。在庄子里面称为至道,意思是至高无上的道理。方士称为仙道,仙含有不生不灭、长生久视的意思,仙道就是如何达到不生不灭、长生久视境界的方法和技术。道教称为修真,真就是真人,修真就是如何修炼达到真人境界的学问。道家则一般把摄生叫丹道,那是以人体先天精气神为药物,以关窍为鼎炉,将生命返回到先天境界,与宇宙真正融合一体的学问。丹道是现在学术界比较通用的称呼。

“丹道”这一名称,让一般门外人有所误会,以为“丹”就是丹药之丹,丹道就是等同与药物学之类。其实丹道“丹”的全体含义却不是如此,它是一个形象描述,从大来说代表圆形的太极,又代表圆形宇宙星球,从小来说,代表人体精气神,又指人的本心自性;而从功用来说,是描述丹道的根本功能,“丹道”,就是医治生死轮回这一“大患”的药。

从这个高度来说,丹道是人类全部文明中,唯一与科学思维迥然大异,而又能与科学相互补相媲美的学问,与科学并称人类智慧的两大颠峰。至于宗教,大多是“摄生”文化的不同层次与侧面的特殊表达及实践,学者不可将“摄生(丹道)”等同于宗教。




关于“保健、养生和摄生”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1)被动还是主动。(2)所保养、锻炼的对象是肉体层次还是精气神层次。(3)对人体生命奥秘的认识深浅程度。

但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没有保健的实践和理论修养,就缺乏进行养生的基础。养生没有达到一定层次,很难跨越到摄生层次。三者犹如建楼房时的地基、底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一样,是环环相扣的,又如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才达到共产主义一样,每个阶段都不可以逾越。

比如,年老体弱的人或者没有基础的人,在修炼丹道之前,有一个“筑基”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需要多种手段配合,可以先服用一些“地元灵丹”,然后进行站桩、导引、吐纳等养生手段调理后天色身,有条件的人在必要时,可以加上房中术的养生,以及,“添油续命”的“神仙栽接法”。这样功行圆满以后,再顺利过渡到丹道摄生的修炼,则见效神速,否则,往往事倍功半。

这一道理,其实是符合根本的自然规律的。古人从“身国同治”的高度,将治国与养生相提并论,因为治国的道理与养生是一样的。在治国的事例上,我们经历过的,在建国初期,盲目躁进,急于赶美超英,搞十年建成共产主义的“大跃进”,结果当然是受到社会规律的惩罚,遭到惨败。在养生上,根本道理是相同的,没有良好的保健、养生基础,不要急于超越阶段,盲目进入丹道摄生的层次,否则也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也是必然的!

本书后文主要是从“摄生”高度进行论述的,文章中所说的“养生至道”,意思是传统养生学里面至高无上的道理,特指“摄生”,简称“丹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04/1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