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当皇帝蜀汉会统一吗

华里士 2023-07-23 09:53:44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如果诸葛亮成为皇帝,蜀汉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公元223年,刘备弥留之际托孤于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先是把诸葛亮一顿夸,然后说帮助辅佐刘禅,如果刘禅不中用的话,可以取而代之。

我们都知道蜀汉是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那么如果诸葛亮取代刘禅称帝,能改变结果统一天下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已经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

我们先了解一下刘备去世之前的情况:蜀汉鼎盛时期,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占据了荆州和益州两个要地。为什么说这两个地方是要地呢?诸葛亮当年提出的“隆中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刘备占据荆州、益州。

荆州在当时处于战略要地,可北上、可东防,对魏国和吴国都能起到极佳的防守作用。

另外一点就是荆州的资源比较丰富,打仗靠的是什么,一是人、二是钱,无疑荆州是一个最佳的战略区域。所以,刘备听信诸葛亮抢先占了荆州。

而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可想而知其重要性。守住益州这个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蜀国形势稳矣!可以说诸葛谋天下的布局还是非常有一套的。

但后来关羽大意失去了最关键的荆州,并且关羽与张飞都战死,对于蜀汉来讲是极为重大的损失。

尤其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发动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夷陵之战”,以战败而告终,蜀汉彻底进入衰败时期。《三国志》: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分析了这么多,就是说以当时的情况,诸葛亮接手刘备留下的烂摊子,已经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状态。

刘备死后,南中地区不是叛乱就是叛逃,纵使诸葛亮再有谋天下的本事,也无法力挽狂澜,如果他在此时取代刘禅称帝,则会失去更多的民心,想统一天下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其次,诸葛亮“谋事”的本领高,但“谋人”却不行。

直白了说,诸葛亮可以是一位能臣,但却没有治理天下的本事。

帝王之术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至少要有较大的格局,即使这个人有缺点,但只要对朝廷、对国家有好处,那也要用。显然诸葛亮做不到这一点,他做事讲究“原则”,如果违背了他们思想观念,轻则不会被重用,重则被杀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资治通鉴》记载: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

马谡固然有错,但罪不至死,诸葛亮却不念其功劳和才能,只因为一次的失误便砍了他的脑袋。“威”是立下了,而有能之士也不敢冒然使用自己的计策。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诸葛亮凡事都亲力亲为的原因,一是他不信任别人,二是别人不敢“担当重任”,弄不好就会掉脑袋的差事,自然没人愿意去做。

马谡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其中还有很多文官武将都没有得到诸葛亮的赏识与重用,甚至很多直接用计杀了。以至于蜀汉后期出现人才“断档”的情况。老的老、死的死,剩下的大多都是平庸之才,偶尔几个像姜维、蒋琬出色一点的人才,也没有提供给大权,始终把持在自己手中。

而反观魏、吴则是人才济济,这就完全可以理解为何蜀汉早早被灭掉了。可以看出,即使诸葛亮自己称帝也改变不了蜀汉的命运,以一人之力,又如何得天下呢?

以上是本文关于如果诸葛亮成为皇帝,蜀汉会是什么样的结局?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相关内容的话,我们强烈推荐你关注我们。

三国时期,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未来会统一天下吗

我们看小说看到专注时,就会有很强的代入感,比如看《三国演义》,当看到白帝城托孤,刘备谓丞相,如嗣子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时不得为诸葛亮捏一把汗,欣然受命么?离死不远了,刘备会心想,这老头子坏得很,我得为我儿除去这个后患。书中描写诸葛亮是诚惶诚恐,赶紧表忠心,表示没有取而代之的念头,跪地磕头流血,就差赌咒发誓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备的眼光毒辣,没有所托非人,刘备逝后,诸葛亮也是尽职尽责,为蜀汉帝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一向以仁义君子形象示人,在赵云救出阿斗,得知甘夫人不为累赘跳井而亡,刘备竟掷阿斗在地上,言:几折我一大将。这个情景就很耐人寻味,刘备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当然不是,虎毒尚不食子。


刘备还曾说过兄弟如手兄,女人如衣服这一备受世人诟病的话语,那是在关,张二人面前作秀,在这里当然也是作秀,收买人心。托孤也是,刘备了解诸葛亮,深知诸葛亮性格弱点,许汝以天下,汝必知恩图报。结果,后面我们也看到了,刘禅在位期间,不问国事,毫无建树。诸葛亮被牢牢绑在蜀汉这个战车上,为了完成刘备的未竟之志,为匡复汉室出师北伐,六出祁山无果,病死在五丈原。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蜀国会一统天下吗?答案是否定的,刘备死后,蜀中老人只剩诸葛亮,赵云,诸葛亮作为第一军师能力无可置疑,但将帅不足却是当时蜀国致命之处,所以才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用马谡而失街亭,造成第一次北伐失败。我们知道,当时隆中定三分时,荆州作为重要的门户,人才集散地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彼时荆州已失,而招揽人才,凝聚各将帅于一心是刘备的强项,诸葛亮强在谋,谋者无人可用,无异于海市蜃楼,梦幻泡影。


再则诸葛亮作为士大夫,其正统思想是,汉室兴,则天下兴!其自比管仲,乐毅,在卧龙岗蛰伏隐居,得遇刘备这一汉室宗亲。与其说刘皇叔三顾草庐得孔明,不如说诸葛亮半推半就,借刘备提供平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平纷争,兴汉室,安天下。所以诸葛亮不仅不能取代刘禅,也着实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假如诸葛亮续命成功,蜀汉能否一统三国?

三国时期东汉政权摇摇欲坠,曹魏政权不仅雄霸北方,更是坐拥天子以令诸侯,环顾四方,有能力与之抗衡的仅有吴、蜀两国。蜀汉首当其冲成为了抗魏主力。然而天不佑蜀汉,诸葛亮鞠躬尽瘁六出祁山,依旧没有对抗过命数,五丈原前的续命灯盏还是被无情地扫灭,假如诸葛亮续命成功,他是否有能力率领蜀汉子弟一统三国呢?

相信很多三国迷们都曾有过这样的设想,当然空想无用,让我们先来分析下当时的局势,看看诸葛亮领导的蜀汉军团是否有胜算的可能。

先来说下魏国的情况,当时的魏国曹丕已死,第三代君侯曹叡执政,诚然当时的魏国无论从经济、军备、人口、资源等方面看,依然是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幅员辽阔的魏国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是北方地区,当时的少数民族鲜卑首领轲比能,统一了漠南各部,于是便开始频频骚扰曹魏北方驻地。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一直是历代帝王头疼的地方。为什么混乱的三国时期没有遭受外部的骚扰呢?其实并非没有,只不过是都被曹魏兵士挡在门外罢了,当然肯定是派重兵驻守,这样自然就分散了兵力部署。

其次,南方孙权也在蠢蠢欲动,虽然满宠曾经数次抵御来自东吴的攻击,但是曹叡深知,东吴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只是在等一个机会罢了。果然孙权亡曹魏之心不死,强攻不成,于是暗自联系东北的公孙渊部对曹魏的东北后方进行骚扰式攻击,继而再次分散曹魏兵力部署,同时也配合了诸葛的北伐脚步,曹魏政权正是在这四面楚歌境遇中无法脱身。纵使强大如曹魏,想必当时也有点力不从心吧。

公元223年,诸葛亮生前最后一次北伐。小编每每想到前四次北伐的失利都觉得甚是可惜。第一次,因为马谡大意失了重镇街亭继而导致全军溃败。第二次,联合东吴出兵曹魏,在陈仓攻打了二十多天,粮绝退兵。第三次,率军占领了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后退兵。第四次依然失在粮草问题上,刘禅听信谗言,后方李严谎报,导致筹措粮草跟不上,继而导致了此次的失败。

而这一次,诸葛亮可是做了万全的准备而来的,他吸取了前几次北伐失利的教训。首先七擒七纵南蛮王孟获,让孟获各部臣服蜀汉,这样保证了后方的安定。其次,惩治了刘禅身边的奸佞小人,把李严废为庶民,扫清了朝中掣肘。最后运用了木牛流马、诸葛弩等黑科技,并且把大量的粮草囤积在新谷口,并且此次粮草充裕,即便是面对司马懿的龟缩拖延,诸葛亮此次也有能力和他耗下去。

然而事实上此次诸葛亮确实和司马懿较量了很久,两军对峙长达数百日,这是前几次北伐未曾出现的过的状况。要知道当时司马懿身后背负的压力更大,曹魏政府始终对他心存芥蒂,如若诸葛亮在五丈原续命成功的话,时间久了,曹魏政府自然会换掉司马懿,派其他的将领前往,到那时先取长安,后拿许都,相信也并非空谈,蜀汉集团借汉室余辉,一统三国也不无可能。

曹魏面临西诸葛、南孙权、北鲜卑三方面的困扰,兵力分散不说,长此以往必会拖累其经济命脉,日子自然也不好过。无奈这一切都是假设,最终依旧逃不过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

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能一统天下吗?

我们从实力和野心两方面来分析诸葛亮是否想篡位权力方面:刘备于223年驾崩,此时诸葛亮已经跟随了他十六年。在这十六年中,诸葛亮大部分时间是刘备内政的负责人。在他之后负责蜀国内政的蒋琬、费祎、董允等,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俗话说人亡政息,诸葛亮死后二十年,蜀汉政权都仍掌控在诸葛亮的接班人手中(事实上,如果不是费祎被刺,可能会更久)。君不见魏国有高平陵以及淮南三叛,吴国也不少乱子,唯有蜀汉这一时期还算平稳,可见诸葛亮生前对于政局的把控力。

军事实力方面:军中大佬如关羽、张飞、黄忠,甚至马超等,都已死去。结合之后诸葛亮的数次征讨,可以看出,军中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此时赵云已老,军中声名最盛的大将魏延对于诸葛亮也是死心塌地(诸葛亮死后魏延的举动,也只是为了和杨仪争权,并不是反叛,当然也可看出魏延确实没啥政治头脑)。因此,在蜀汉的军政两方面,诸葛亮毫无疑问地做到了全面掌控。虽然有李严在江州,号称是第二辅政,但犯了点错误就被废黜为庶民。

野心方面:首先我们肯定想不到,也无从得知当年的丞相在辛劳一夜后,对月长思时究竟有没有过篡位的念头。这点谁也无法确定。他的这一念头是一闪而过还是终生萦绕内心,这也是谁都说不准的。

我们只能说,从诸葛亮这一生的行为来看丝毫看不出有篡位的想法。诸葛亮自己为蜀汉过劳死,儿子孙子为蜀汉殉国死在战场上,半个徒弟姜维为蜀汉奋战到最后一刻,一门三代忠烈为国捐躯。中国历史仅此一人而已。

诚然,他把一些自己人都安置在高位上,对可能的政敌(如李严)则罢黜不用,不可谓没有私心。但如果从举贤不避亲这方面来讲,也无可指摘,毕竟他提拔的这些人在位置上都展现出了称职的能力。当然,除了马谡,但诸葛亮的惩罚也来的很快很严重,甚至有点过于严重了。

至于诸葛亮自己,则是家无余财。遗表中他自己说,他家只有八百株桑树,十五亩薄田。曹操或司马懿家里能只有这么点财产吗?

诸葛亮的亲弟弟诸葛均,也只是一个长水校尉,如果真的想篡位,会不把弟弟安置在高位上吗?曹家和夏侯家在魏国的军队中呈割据之势,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在军中占据高位。

因此,我虽然不敢断定诸葛亮一定没有过野心,但至少他有这个实力然而没有显露过。

诸葛孔明一生,无论是刚和刘备一见面就被委以重任,还是白帝托孤时肝胆相照,匡扶幼主鞠躬尽瘁。他与刘备,是千古难得的一对君臣。他的一生事业,虽然未能成功,但以区区一个土少人稀的益州,能数次出征魏国不落下风,已是极为难得的。无论是能力上还是人品上,都值得我们佩服。没能恢复汉室,真的是天命难为,以一州之力抗八州?实在难比登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6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