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王杰:有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刚正不阿与贪官和珅斗争。
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即位,仍为首辅。
王杰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老成端谨,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子太师,谥号文端,祀于北京贤良祠。
人物生平
金榜题名
王杰八岁丧父,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被陈器重,最后以陕西会考第一(解元)会试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帝殿试。当时正逢乾隆帝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书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
据传说王杰中状元后,山东学士很不服气,认为选拨不公,便出对联考王杰,上联是:“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王杰立即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山东举子由此态度一变,对他十分尊敬,反映了王杰的文才确有过人之处。王杰中状元后,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
刚正不阿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擢升右都御史。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掌管礼部,台湾、廓尔喀先后平定,两次图形紫光阁,加封太子太保。
王杰性格耿直,他在上书房任总师傅时,在教皇子颙琰读书时,严加教训,并罚跪罚站。有一次乾隆碰见皇子被罚跪,即令站起,并说:“你教了之后是天子,他不让你教也是要当天子的,这难道不是君臣之道吗!”王杰见状答道:“教育了之后,便是尧舜一样的君主,而不教育便会变成桀纣一样的昏君,这是为师之道!”此事虽不见史传,但却表现了人们对王杰耿直刚正的美誉之称。
对抗和珅
王杰在朝身担要职十余年,为官清正,敢于直言。是当时统治集团中一名难得的廉洁之士,特别是在与奸贪之臣和珅的斗争中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经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和珅拿出一幅水墨画,请王杰一起观赏。王杰为讽刺和珅贪得无厌,便用双关语说:“贪图财利的风气,居然到了这个地步!”和珅听罢,无言以对,只好悻悻离开。
还有一次,和珅为了讨好他,在议政后拉着他的手,开玩笑地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只会做状元宰相,不会要钱,有甚么好处?”
和珅在忍受王杰嘲弄、批驳乃至弹劾的同时,也无时无处不在寻机报复他。有一次,和珅听说王杰在其家乡盖有“三王府”、“四王府”。立即如获至宝,得意忘形,顾不得弄清原委,便匆匆跑去告御状,说:“王杰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大奸似忠,欺君傲下,结党营私,罪当斩杀!”
乾隆帝虽未全信,但也没有不信,遂密令亲信到陕西韩城,实地调查王杰在家乡的住宅。当那人来到王家住处一看,竟是“湫隘如寒士”。问起“三王府”、“四王府”是怎么回事,才知道这是当地人就其姓氏及排行,而作为一种开玩笑的称呼。待那人回京“以实密奏”后,乾隆帝不禁哈哈大笑。随后,特诏王杰、和珅进宫,并对王杰说:“你作为宰相,家宅太够简陋了。”随即“赏银三千两修之”。王杰至此都不知是怎么一回事,但他还是谢绝了皇上的美意。
嘉庆帝即位后,宣布了和珅二十大罪状,王杰参与了和珅一案的审理,查明了和珅贪污纳贿的种种罪状。清政府年税收银七千余万两,而和珅家产折银竟达八亿余两,相当于朝廷十余年税收的总合。案毕嘉庆帝责令和珅自杀,并抄没其家产。当时传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见影响和震动之大,在反对和珅的斗争中王杰起了重要作用。
剿抚并用
嘉庆帝在位前后,川陕豫楚土地兼并和剥削十分严重,百姓生活困苦不甚,豫陕、川、暴发了白莲教起义,清军派兵围剿,久久不能平息,王杰时值因病免官,但他密切关注白莲教起义,立即上书嘉庆帝,主张实行怀柔政策,优待“归顺”的起义群众,并认为起义的根源在于地方史治黑暗、官逼民反所造成。主张用募兵的方法把乡勇和起义人员改编为正式军队。 [8]
嘉庆五年(1800年),七十六岁高龄的王杰以年老体衰乞请解职,嘉庆帝下诏挽留,并特许他拄杖入朝。三年后,他辞职还乡,临行前还专门上书请求解决政治上的腐败问题,并提出通过吏治整顿堵塞国家财政上的漏洞。王杰辞职离京之日,嘉庆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过的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尊敬和器重。
寿终正寝
嘉庆九年(1804年),王杰八十岁生日,巡抚方维甸带着嘉庆帝的贺诗,题匾和所赐珍宝登门拜贺,他赴京答谢,不久即病逝于北京。嘉庆帝治祭文,赐银两千两,着荣亲王治丧,赠太子太师,溢号文端,入祀贤良祠。祠联为:“文见长,清风两袖,不畏权贵;端品高,言道一身,敢斥恶邪。”
本文涵盖了关于王杰:有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刚正不阿与贪官和珅斗争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有关该主题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对历史人物及历史相关知识感兴趣,我们强烈建议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历史文化等等。
历史上确有和珅、纪晓岚和刘罗锅三人,都是同时代人,是清乾隆年间官员。
刘罗锅一般指刘墉。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罗锅”传说:
刘墉与纪昀、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然而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又是否曾中状元,并无确凿史据可考。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19]??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80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由于一些历史剧的影响,不少人都很佩服口齿伶俐的纪晓岚,他跟和珅是死对头,经常把和珅怼的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正史上的纪晓岚,虽然才华确实不错,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还曾担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但他并没有电视剧中那般受宠,跟和珅对着干的事情,更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和珅的官职比纪晓岚高很多,单凭他在乾隆心中的地位,足以甩纪晓岚好几条街。
在乾隆看来,纪晓岚充其量只是个御用文人,乾隆曾评价纪晓岚:“纪昀本系无用腐儒,原不足具数,况伊于刑名事件素非谙悉,且目系短视,于检验时未能详悉阅看。”从“无用腐儒”四个字,即可看出纪晓岚的作用。再看乾隆对和珅的评价:“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称能事。”
论才华,和珅不输于纪晓岚,甚至在他之上;论办事能力,和珅更不得了,平萨拉尔,亦曾督战,可谓是文武全才,不管乾隆交给他什么事情,和珅总能保质保量完成,之所以平步青云,压根不是因为溜须拍马,自身能力过硬才是关键。历史上有没有大臣敢跟和珅对着干的人大臣呢?还真有,只不过并不是纪晓岚,而是状元出身的王杰。
王杰,清代陕西韩城人,名字听起来挺普通,你了解他的事迹后,会被他怼天怼地的性格和胆识折服。王杰出身寒门,中秀才之后,为了养家糊口,他到巡抚陈宏谋府上做幕僚,却没有放弃科举之路,属于半工半读。凭借过人天分和辛勤努力,王杰成为学霸,先是以第一名的成绩中举,之后又在会试中名列第三,以压倒性优势进入殿试,乾隆皇帝大笔一挥,钦点王杰为当科状元。
性格直爽的他,只要认为自己有理,谁的面子也不给,无论对方是谁,哪怕把刀架在王杰脖子上,他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跟传说中的“平头哥”颇为相似。自从入朝为官,王杰就开启了怼天怼地的模式,直至生命走到尽头,脾气始终没有改变。
首先,王杰回怼同科考生。会试结果出来后,一些山东文人非常不服气,觉得王杰不配当状元,只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走了狗屎运罢了,把他堵在门口,并出了一个上联:“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意思很明显,齐鲁之地人才辈出,暗指王杰才华不行。王杰岂能吃亏,毫不犹豫用下联回击:“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
其次,王杰多次让和珅难堪。位高权重的和珅,又是乾隆身边的大红人,满朝文武无不争相巴结,唯有王杰例外,他不但从不主动跟和珅套近乎,还不止一次让和珅下不了台,朝堂之上与和珅对着干,一副“你奈我何”的姿态。和珅恨不得把他暴打一顿,或者找机会弄掉王杰的乌纱帽,可是王杰为官清廉,且办事能力强,丝毫找不到任何缺点。
既然排挤不掉他,和珅就改变方式,决定讨好王杰。有一天,和珅主动拜访王杰,并拿出收藏的名画请他点评,若换成别人,肯定会阿谀奉承,称赞和珅眼光独到。但是,王杰看都不看一眼,讽刺地说道:“都说和大人贪图财利,看来真是如此。”和珅气得直瞪眼,却又不敢把王杰怎么样。
过了一段时间,在退早朝之后,和珅紧跟王杰步伐走出宫殿,指着他的手笑着说:“状元的手就是不一样,一般人比不了。”王杰毫不犹豫回怼道:“哎,好是好,就是我这手不会捞钱。”和珅哑口无言,灰头土脸火速离开。王杰怼和珅的事迹还有很多,和珅却拿他没办法,验证了那句“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歇后语。
王杰虽然与和珅是死对头,却深得皇帝器重,官职一天比一天高,不仅出任军机大臣,还成为东阁大学士,做事谨慎,从不结党私营,也不趋炎附势,这也是王杰身居要职却不被皇帝猜忌的主要原因。乾隆死后,嘉庆立马宣布和珅几十条罪状,并让王杰参与审查和珅的案子,王杰成为和珅至死都没战胜的对手。
和珅在乾隆朝后期可谓是大权在握身兼十几个要职,比如首席内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九门提督,还兼吏户二部等,大小官员见了都得尊称和珅为和相,称其为权势滔天也不为过,那么在当时的朝廷中还有人能和和珅抗衡吗?
当时朝中还是有人能和和珅抗衡的,乾隆皇帝深谙帝王驭臣之术,给和珅树立了两大对手,他们分别是阿桂,王杰。
首先我们看王杰,王杰乾隆五十一年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父,五十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是实权在握的真中堂。王杰身兼军机大臣和大学士之职,与和珅一样有宰相之实。
王杰既是状元也是名臣,他忠清劲直,老成持重,以清廉自诩,从不结党营私。王杰在朝中以敢以直言,刚正不阿出名,经常与贪官和珅在朝中吵的面红耳赤。王杰一有机会就会在朝中批驳,弹劾和珅的贪腐行为,在私下也是常嘲弄,讽刺和珅,引起和珅的报复。由于王杰清正刚直,是辅国良臣,所以乾隆帝对他还是比较欣赏,信任,没有让和珅的报复得逞。在嘉庆朝倒和珅的行动中王杰也担任了重要角色。
在乾隆后期至嘉庆前期,和珅专政的这段时间,王杰不俱报复,力抗和珅,为后面拿下和珅起到重要作用。
阿桂是乾隆朝的勋贵之臣,乾隆二十八年阿桂就因军功出任军机大臣,数次起落,于四十二年又出任武英殿大学士,于敏中死后位居大学士班次首位,并为领班军机大臣,成为综理部务,赞襄机要的第一重臣。
在乾隆后期阿桂地位还在和珅之上,只是阿桂在后期常出京办差,督河道,平叛乱,查钦案,所以被和珅窃取了大权。对于和珅专政,阿桂十分痛恨,耻于为伍,不与之往来,虽因老迈不能铲除和珅,但和珅也不敢找阿桂麻烦。
在乾隆后期阿桂出将入相,东征西讨,为国家的统一立有大功,四次图形紫光阁皆位于前列,功高勋重,不怒自威,在乾隆朝后期异姓公爵中也是第一人,乾隆及后代皇帝都给予了极高评价。也是乾隆后期在地位和权力上能够抗衡和珅的人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7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醉星是谁
下一篇: 呆痴皇帝司马衷都做了哪些呆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