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宋皇后的?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
宋皇后出身富贵家庭,典型的富家千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待人接物也懂得如何讨人欢心,而且长得好看惹人喜爱。当时嫁给皇上成为后宫之主颇为风光,但是后来的命运却非常凄惨。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按照封建制度的规矩是会先考虑儿子而不是弟弟,除非没有子嗣才能考虑近亲,据史书记载赵匡胤是有孩子的,所以说这个继位时很有可能用了其他手段,毕竟赵光义擅长用毒,而其哥哥时暴病身亡,所以这其中的联系让人不得不多想。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时西黄在歌舞升平中寻找一种发泄,赵光义是一个好色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对年轻貌美的宋皇后有过什么想法和动作,但都可以明白宋皇后的后半生一直在折磨中度过,甚至死后也没得到正常的礼葬。
先帝驾崩之后,宋皇后被他秘密送往西院,与后宫的嫔妃居住在一起,十年之后不知又因为什么事情,又将宋皇后送往东宫,谁也不清楚赵光义心里在想些什么,宋皇后辗转不同的地方,熟悉不同的人,艰难生存。先帝去世20年里面宋皇后尝遍了人情冷暖,离开了这个冰冷的世界,可是死后无丧礼无厚葬,与生前嫁入皇宫的风光相比,不经感觉世态炎凉。
当时也不是没有人为宋皇后请愿,可是最后被贬离京城,远遁江湖,逐渐销声匿迹,这样剩下的朝臣们谁也不敢多言。宋皇后的棺材也被放置于他处,一直未能与先帝合葬在一起,她的灵位也一直没有入太庙,这意味着宋皇后无牌无陵,古代只有犯了很重的罪才会这样,是一种很严重的惩罚。直到这件事过去两年多,才将她的梓宫葬入皇陵之中,但是她的牌位一直未能入太庙,幸而这件事被后主宋神宗知晓之后,立刻将其牌位列入太庙之中,她的灵魂也在此刻得到安息。
赵光义是有恨宋皇后,死前宋皇位已经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力;在她死后不让大家服丧,甚至没有让她的尸骨归于皇陵之中,这对于一个皇后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赵光义甚至罔顾皇家的尊严和脸面,也要这么对待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能说明当初先帝去世的时候是发生了一些事情的,或者是赵光义弟弟的的确确用了不好的手段,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的不义之举,所以一直在折磨知情者宋皇后。
宋皇后享受过至高的荣华富贵,也体会过最痛苦的生活,她死后以为是解脱,没想到死后也不如普通人,尸骨、尊严等没有哪一样是得到尊重的,怪不得后人都对这个姑娘心生怜惜之情。
以上就是关于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宋皇后的?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众所周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没想到他的弟弟比他还狠,在兄长死后直接篡位,也是古往今来少有的人了,此时前朝皇后就成为了很尴尬的角色,赵光义选择了冷处理这件事,没有加封号,也没贬谪,最后宋皇后下场也是有点悲惨的。
后来赵匡胤的皇后去世之后,便把这位年仅十七岁,整整小了自己二十五岁的皇后纳入宫中。但是这位皇后的处境也是十分凄惨,七年之后赵匡胤便驾崩了,但是最悲惨的不是这件事,而是在这场宫廷政变中她站错了队,导致了自己的晚年悲剧。
赵匡胤的突然驾崩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当然也有人说是赵光义下毒,但是无从考证了。大家都对皇位有所觊觎,宋皇后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她也在选择合适的继承人,那天夜里她似乎选择了秦王赵德芳,派王继恩前去通传,没想到识人不善,王继恩去通知了赵光义,于是赵光义登上了皇位,宋皇后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之后宋皇后寂寞孤独过完一生,死后赵光义不允许任何人为其发丧,并且不允许将其葬入皇陵,连神位都不允许放入太庙,大臣只是稍微提了一句不合礼法便被贬谪,可见在赵匡胤死后她的日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了。
赵匡胤有三个皇后,第一个皇后是贺氏,也是赵匡胤的结发妻子,但在公元958年就去世了,也就是赵匡胤登基(公元960年)的前两年,追谥为孝惠皇后,为赵匡胤生了三个儿子,赵德昭、赵德林、赵德秀。
赵匡胤的第二个皇后是王氏,在贺氏死后,成为赵匡胤的妻子,并在公元960年被立为皇后,公元963年病逝,谥号为孝明皇后,为赵匡胤生了三个子女,但都早夭。
赵匡胤的第三个皇后是宋氏,宋氏生于公元952年,宋氏的生母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宋氏的父亲叫宋偓,是忠武军节度使,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所以宋家是后汉,后唐,北宋三朝国戚。
王皇后死后,在公元968年,十七岁的宋氏成为赵匡胤的皇后,而此时的赵德昭已是十八岁,也就是说王皇后比赵德昭还要小一岁,比赵匡胤要小二十五岁。但是,王皇后与赵匡胤的关系十分好。
王皇后没有为赵匡胤生下子女,赵匡胤此时在世的只有赵德昭和赵德芳,王皇后比较喜欢年纪小的赵德芳,这个可能是因为赵德昭比她还要大一岁,而赵德芳要比王皇后小七岁,这样就比较不尴尬吧,毕竟比自己大一岁的赵德昭要叫自己母后,还是比较不自然的。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去世,根据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所记载,赵匡胤死后,宋皇后让太监王继恩去叫秦王赵德芳,但是王继恩却叫了晋王赵光义进来,宋皇后以为是赵德芳过来了,就问: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就说:是晋王来了,宋皇后大吃一惊,就说:我母子的性命,就托付给官家(指赵光义)了,赵光义说:我肯定保你们富贵,不用担心。
但其实赵光义对宋皇后和赵德芳、赵德昭都不好,赵德昭在公元979年,被赵光义骂了一顿之后,退朝自尽,而赵德芳是在公元981年就病死了,也就是说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在他死后五年内都死了。
公元977年,宋皇后被命移至西宫,公元987年,又被命移到东宫,公元995年,宋皇后病逝,赵光义却不给相应的前朝皇后的礼仪。
她的棺材先是被放到赵匡胤妹妹燕国长公主的府第,即不和宋太祖合葬,她的神牌也不让进太庙,可见赵光义对宋皇后还是十分薄情的。
赵光义不仅让皇嫂离开东宫,到妃子们住的西宫居住,还在她死后停尸两年才安葬。此外,他并没有让宋皇后和赵匡胤合葬在一起,而是把她埋在永昌陵的北面。赵光义之所以这么对待自己的皇嫂,与他刻薄寡恩的性格和宋皇后曾经扶持赵德芳称帝有关。
作为一个背景深厚和聪慧能干的女人,宋皇后自然明白此时的处境。她连忙称赵光义“管家”,向其示好。而之所以王继恩把赵光义接来,可能是二人早有勾结,因此赵光义明白皇嫂的真实意图,所以,在赵匡胤死后一年,他就让宋皇后离开东宫,去了妃子们住的西宫居住。
身为皇后的宋氏,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儿去。在迁离东宫十年后,她才回到了故地。可现在的东宫不比以往,因曾被楚王赵元佐一把火给点了,所以早已无人居住,让一个曾经做过皇后的人住在这样的地方,可以想象她的生活状态。此外,赵德昭和赵德芳的相继离世,让她倍感恐惧,惶惶不可终日。
如果说赵光义做了这些已经足够过分,他接下来做的事,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在宋皇后死后,赵光义没有立刻安排她的棺木下葬,而是将她的尸首放在了普济佛舍,两年后才把她安葬。安葬时,他没有让宋皇后和赵匡胤合葬,而是把她埋在太祖永昌陵的北面,她的牌位也没有被放入太庙,到宋神宗即位后,宋皇后的牌位才正式放入太庙。
对亲人都如此凉薄,赵光义的结局自然好不了。公元979年,他在高梁河被辽军打败,慌忙逃跑间大腿中箭。命是保住了,但是留下了病根,每年都要被旧伤折磨。公元996年,赵光义旧伤再次复发,病死于汴京。
为了争夺权势,赵光义不仅刻薄对待他的兄弟和子侄,还虐待性格温顺的皇嫂,让她生不如死,死后不得安生。都说:“人死为大”,平民百姓都懂得的道理,他作为君王却对其熟视无睹,实在是令世人所不齿。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分别是孝惠皇后贺氏、孝明皇后王氏、孝章皇后宋氏。
贺氏是赵匡胤的结发妻子,为赵匡胤生下赵德昭、赵德芳等子女,于958年赵匡胤称帝前去世,后来追封为皇后;959年,赵匡胤迎娶第二任妻子王氏,960年,赵匡胤称帝后册封为皇后,王氏于963年去世;968年,赵匡胤将第三任妻子宋氏纳入宫中,册封为皇后。
然而,赵匡胤于976年忽然离奇驾崩,其弟赵光义即位。那么,赵光义又会如何对待他的这位嫂子宋氏呢?
宋氏,河南洛阳人,出身名门。父亲是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母亲是后汉永宁公主(后汉太祖刘知远之女)。宋偓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其母为后唐义宁公主。宋家可谓是三朝国戚,史书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见《宋史·宋偓传》)。
开宝元年(968年)二月,宋氏被纳入宫中册封为皇后,成为赵匡胤的第三位皇后。当时宋氏只有17岁,比赵匡胤小25岁,甚至比赵匡胤与原配所生的儿子赵德昭还要小1岁。虽是老夫少妻,但夫妻相处融洽。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宋氏“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氏性格温婉柔顺,知书达礼,把赵匡胤照顾得无微不至,深受赵匡胤宠爱。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日夜,赵匡胤忽然驾崩,其弟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从此,宋氏再也没有得到身为一国之母应有的尊重。赵光义给宋氏赐号为“开宝皇后”,命她移居西宫。雍熙四年(987年),又命她移居东宫。宋氏在冷清凄苦中度过了20年,在这期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也相继不明不白地死去。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宋氏病逝,时年44岁。
宋氏死后,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请求赵光义为皇嫂服丧。没想到却遭到赵光义拒绝,并下令禁止群臣临丧,如同没有这件事情一样。赵光义如此做法,引起了朝野内外一片非议,认为这完全不符合宋氏身为前朝皇后应享有的礼仪。翰林学士王禹偁私下议论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见《宋史·王禹偁传》),赵光义知道后非常愤怒,以讪谤之罪把王禹偁贬黜。
赵光义没有在宫中为宋氏治丧,而是将梓宫停放在已故的燕国长公主(赵匡胤之妹)府邸,之后又停放在普济佛舍,既不允许与赵匡胤合葬,也不允许神位进入太庙。至道三年(997)正月,只是将宋氏葬在了赵匡胤永昌陵的附近。直到几十年以后,宋神宗在位时,才下旨将宋氏的神位迎入太庙供奉。
后世史学家据此痛批赵光义,把他对待宋氏的态度与“金匮之盟”、“烛影斧声”联系在一起。认为如果真是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那么赵光义应当心怀感激,善待嫂子宋氏,可是他的所作所为显然是忘恩负义;如果赵匡胤没有传位给赵光义,那么赵光义对待宋氏的薄情之举,更加重了他杀兄篡位的嫌疑。即使宋氏知道“金匮之盟”、“烛影斧声”的内情,或者反对赵光义即位,但是她去世之后,赵光义至少也应该做做样子,以避免受到非议。可是赵光义并没有这么做,的确是让人费解。
《宋史·太宗本纪》将赵光义对待宋氏的态度,视为赵光义最大的几项过失之一, “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2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朝历史李广难封侯的原因探究
下一篇: 李善长和刘伯温争斗谁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