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袁忠彻对朱棣的预言有哪些(明成祖朱棣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典故 2023-07-30 09:19:29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袁忠彻预言朱棣手下会被杀死,他反而很高兴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袁忠彻,来自大明鄞县,是明初一位相面高人。据传,他曾两次造访燕王府,坚定了朱棣起兵造反的决心。第一次造访发生在朱元璋晚年时期。当时,袁忠彻自信满满地自负相术,但当他见到燕王朱棣时,立刻变得庄重恭敬,凝神思索。这是因为朱棣的仪表非凡,让袁忠彻深感震撼。因此,袁忠彻抓住机会为朱棣相了一次面相。

据史料记载,“先生(袁忠彻)再拜稽首而言曰:圣上太平天子也,龙形凤姿,天广地阔,重瞳龙髯,二肘若肉印之状,龙行虎步,声如洪钟,实乃苍生真主也。但年交四十,须长过脐,即登宝位”。

意思是说,袁忠彻告诉朱棣,他仪表不凡,且是重瞳(重瞳子是帝王的象征)龙髯,命中与皇帝之位有缘,将来必是个太平天子。至于何时能够继承皇位,需要等到年过四十,胡须长过肚脐的时候。

那么,袁忠彻算得准不准?如你所知,朱棣乃是堂堂明成祖,自然做了帝王。而且,他即位的时间是1402年,时年四十二岁,也与袁忠彻年过四十即位的预言相符。

不过,据史料记载,“时上虽听其说而未全信”,朱棣虽然认真倾听了袁忠彻的预言,但并未完全相信。然而尽管如此,朱棣还是很高兴,因此,当袁忠彻向他拜别时,朱棣重重地赏赐了他(先生辞还故里,锡赉殊厚)。

朱元璋死后,皇孙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大力削藩,朱棣深感不安,加之他早就野心勃勃,于是想举兵造反。但由于兵力不足,有些犹豫不决。这时,他忽然想起袁忠彻的预言。恰好,正当朱棣紧张谋划举兵之事时,袁忠彻再一次造访燕王府。

朱棣热情地设宴款待袁忠彻,并邀请北平文武官员作陪。酒过三巡,朱棣忽然邀请袁忠彻给手下文武官员相面,袁忠彻逐一观察,然后据面相直言:“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官小,行步如蛇;都指挥谢贵,臃肿早肥而气短……他们面相不好,将来都会被处死。”

朱棣闻言,却暗自窃喜,下定决心:反了!说到这里,想必很多人一头雾水,袁忠彻预言朱棣的手下将被处死,朱棣为何反而窃喜?

原来,这些人名义上是朱棣的手下,实际上是建文帝派来监视朱棣的官员。袁忠彻预言他们将死,这岂非意味着自己的造反事业将会成功?反正不造反也是被建文帝宰割,既然袁先生预言大事必济,不如放手一搏。

于是,朱棣打着靖难的名义,举兵反叛朝廷。结果让朱棣得偿所愿,虽然靖难之役并非一帆风顺,但总算顺利攻破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一说自焚殉国,一说逃往海外,一说出家为僧),朱棣因此登基为帝。

这便是袁忠彻相面坚定朱棣举兵的故事。平心而论,这个故事未免太传奇,让人难以置信。或许,朱棣举兵造反前 ,根本没有所谓的袁忠彻相面之事,这不过是朱棣为了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所编造

以上是本文关于袁忠彻预言朱棣手下会被杀死,他反而很高兴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相关内容的话,我们强烈推荐你关注我们。

明成祖朱棣到底怎么死的?

朱棣是明朝很出名的一个皇帝,大家认可他的从政经验,并且也好奇这个皇帝的死因。要知道古代皇帝可是生活条件最好的人之一,这个朱棣为什么就不能长命百岁呢,反而很早就离开了他的政治舞台。今天我就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1、朱棣从小身体就不好。

据历史资料记载,朱棣的身体并不好,小的时候他就有很多毛毛病病,原本看起来这么文弱一个人是没有机会继承王位的。可以说,朱棣差点就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与皇位失之交臂,由此可见,小时候朱棣的身体有多差。

2、朱棣追求长生不老,经常吃奇怪的药。

因为朱棣从小身体就不好,因此他对生命,身体健康有种偏执的着魔。毕竟对于人来说,越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朱棣在当了皇帝之后,四处寻找长生不老的方子,但是哪有什么长生不老的药呢,都是骗人的。但是朱棣因为执念,吃了很多奇怪的偏方,导致他的身体越来越差。

3、朱棣身为皇帝,操心的事情很多,操劳过度身体自然会垮掉。

因为朱棣本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想干很多事。在他继位之后四处南征北战,每天都在操劳。在这种情况下,朱棣的身体条件又不好,还经常吃一些毒药来治病,他这个样子当然活不长久。在我看来,他那么早死掉不是因为命运的不公平,而是因为他自己的原因。

历史上有哪些精准到可怕的预言呢?

中国古代,名气最大的预言家要数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他在朱元璋开国之际,用“除非燕子飞入京,一院江山永乐平”,预言未来发生的朱棣篡位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兴兵攻打南京,改国号为永乐。还预言了明王朝后来的“土木之变”。

刘邦: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公元前195年四月,是汉高祖刘邦生命的弥留之时。但他亲手开创的西汉帝国,却直到这时还不消停,全国穷成一片,皇后吕雉与群臣间早就暗地互掐。、甚至刘邦就差一口气时,老婆吕雉还在身边叽叽喳喳,问刘邦以后怎么办。可就在这样的非常时刻,刘邦却依然淡定,身后的国策人事安排,全都讲的滴水不漏,最后最后一句却叫吕雉吃了一吓: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证曰:阳阳阴阴阴阳在卦为益。解曰:朱即赤也。讲的是朱明王朝,用词也十分浅显直白:“日月丽天”为明,明代传承十六帝,故为“十六叶”,解语中更是直接道出“朱即赤”的论断,不可谓不是料事如神。

公元318年,被毒死的晋愍帝临终前遗命远在江南的司马睿入存大统,以延晋祚。先前,有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时人都觉得莫名其妙,“永嘉之乱”的前后包括司马睿共有五位司马王爷相继过江,但后来只有司马睿独得为帝,大家这才明白童谣的意思。同年四月,司马睿即位,改元太兴。由于司马睿登基的地点在南京,所以后来的史家称之为东晋。

南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各路起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楚国的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于是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得到楚人的拥护而迅速壮大实力。后来楚将项羽在巨鹿率军战胜秦军主力,并接受其投降。从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转之势。这句话还真的应验了。

皇帝下旨诛杀大臣,大臣:19天后再杀我!19天后,结果皇帝死了

对于朱元璋来说,长子朱标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所以朱元璋不余遗力地培养他,希望朱标日后能成为一位明君。可是让朱元璋措手不及的是,朱标居然比自己先去世。悲痛之余,朱元璋还要再寻找储君的合适人选,于是,朱标之子朱允炆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二个皇帝。除了朱允炆外,朱元璋另一个孙子也是皇帝,此人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他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在位的时候,曾经想杀一位大臣,大臣说了一句话,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这个故事要从朱标刚去世那时说起。朱标去世后,朱棣也打过皇位的主意。当时有一位很出名的相士,名叫袁珙,是别古崖大师的得意高徒。朱棣听说后,让自己的心腹偷偷地请到府中,想让他为自己看看面相。

袁珙到了之后,朱棣并未以王爷的身份相迎,而是扮成门卫给袁珙引路,还没走几句,袁珙就停下来,笑着对"门卫"说:"既然在下已见到了燕王殿下,那就不用入内了。"说完后袁珙行了个礼,转身就走。朱棣意识到袁珙并非浪得虚名之辈,是有真本事的,于是立即向袁珙赔礼。袁珙给朱棣相面之后,说道:"殿下四十岁左右,能当上皇帝。"

朱棣听了之后十分高兴,他以为朱元璋定会把自己立为太子,而自己只要等到四十岁的时候顺利继位就行了。后来得知朱允炆才是皇位继承人,朱棣心灰意冷。再后来,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那一年,朱棣四十二岁。他想起袁珙之前对自己说的话,立马将袁珙请来,加官进爵,好好地养起来。话说,袁珙有个名叫袁忠彻的儿子,子承父业,和袁珙一样是个相士。

有一天,朱高炽请来袁忠彻,想让他为自己相面。当时朱高炽正在和自己的弟弟朱高煦争夺太子之位,他想让袁忠彻帮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能当上皇帝。谁知袁忠彻看完之后叹息不已,一直摇头。见此情景,朱高炽很伤心,以为自己与皇位无缘。两年之后,情况却反转了,朱棣将朱高炽立为太子,袁忠彻也升官了,升任尚宝司少卿。

朱高炽的腿有些残疾,身体也不是很好,他在太子的位置上熬了二十几年,朱棣才驾崩,之后朱高炽顺利登基。其实,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皇帝,虽然他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可是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某一天,朱高炽突然想起了袁忠彻,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让人将袁忠彻抓来,问为何当年给自己相完面之后,要一直摇头。袁忠彻依然闭口不言,朱高炽大怒,下令将其斩首。

这时候,袁忠彻突然对朱高炽大声说道:"再等十九天,陛下若是现在杀我,十九天后一定会后悔!"听了这句话朱高炽笑了,那我就等上十九天,看看十九天后会发生什么。

十九天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天锦衣卫来到大牢,准备将袁珙斩首,宫中却传出噩耗:朱高炽在用过早膳之后,猝死了。

朱高炽驾崩之后,朱瞻基继位,将袁忠彻放了。原来,袁忠彻当年之所以会摇头,其实是因为他看出朱高炽就算当上了皇帝,也不会在位很长时间,不禁叹息摇头。

人的命运真的可以从相貌上看得出来吗?

各位小主,人见人爱的我又来给你们讲故事喽

《拍案惊奇》卷二十一「袁尚宝相术动名卿郑舍人阴功叨世爵」中,谈到明初一个叫做袁柳庄的相士,他在成祖朱棣还是燕王之时,就已看出「乃真命天子也」,后来燕王起兵「靖难」,了侄儿建文帝的统治,夺得帝位,酬谢他一个三品京职。于是,人多晓得柳庄神相。

明成祖像。传说他听了相士的话,决心发动「靖难」

据明人黄瑜《双槐岁钞》载,袁柳庄名珙,字廷玉,江西南昌人。他曾被人控告,押送至京城,皇帝特诏宽恕他,但命令他献出所着相书。由此可见,柳庄是着有相书的,对相术相当有研究的。而后世所传的《柳庄相法》,则为庸妄人所编造,竟成了术士们骗吃混喝用的工具了。

柳庄的儿子名叫袁忠彻(即袁尚宝),也是鼎鼎大名的术士,《明史·方伎传》载他「性阴险,不如其父。与群臣有隙,即缘想法于上前?t??之。」他曾奉明宣宗之命,把古今来相人有验者编成《古今识鉴》一书,粗略荒唐,竟然把伏羲氏蛇身人首、神农氏人身牛首等神话传说也作为信史征引,此外如说卓文君「脸似芙蓉,眉如远山」,亦入相法,则近于笑料了。

相术,是观察人的形貌来预言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术。《左传》中就有关于「相术」的记载,内史叔善于相人,公孙敖特地邀他去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相面。

《史记》载,吕公看中了浪荡子刘邦,认为他的「相」奇佳,将来必定有大富贵,不惜把自己的爱女下嫁给不务正业的他。

汉高祖刘邦像。传说他也有帝王之相。

《后汉书》载,有相者对班超说,你相貌威武,「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是万里封侯的相格。班超听闻此言,因此投笔从戎,后来果然远守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汉书》中还有位女相士许负。她曾相周亚夫说:「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于人臣无二。其后九岁,而君饿死。」她竟然预言一位大将军会饥饿而死,真是胆大。但其后果真如她所言,一代名将周亚夫真的活活饿死在狱中。

是不是人的骨相就决定了人全部的命运呢?其实也不尽然。古代的儒家精神就是讲「人定胜天」的。《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朝裴度少年时贫穷,有人相他「纵理人口」,就是像周亚夫那样饿死。后来他游香山寺,在井亭栏杆上拾得三条宝带,裴度自思:「我岂可损人利己,坏了心术?」于是他就坐而待之,直等到失主出现,将玉带还给了他。又一日,他又遇到了那相士。相士大惊说:「足下骨法全改,非复向日饿莩之相,得非有阴德乎?」裴度于是把还带的事告诉了他。相士说:「此乃大阴功,他日富贵两全,可预贺也。」后来裴度果然进身及第,位到宰相。从这个故事可以说,平时行善积德,是可以改变自己原来必然会经历的命运的。

古书中所载有关相术的故事,数不胜数,有的甚至于神乎其神,荒诞不经,足见人们对预测命运的关切。可是,古代不相信相术的也大有人在。《荀子》一书中即有《非相》篇,专门驳斥相术的种种虚妄,说「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并举出大量事例,说明有些人「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有些人「形相虽善而心术恶」。

在历史上留下「烛影斧声」疑案的宋太宗赵光义,既然有胆谋杀其兄,当然也不相信有阴骘之事,他曾下诏说相士们「矫言祸福,诳耀流俗」,命令当地将这些相士尽数捉拿,黥面流放海岛。

人各有「相」,至于能否以之来占测命运,笔者既无慧眼,又无「特异功能」,恕就不在此妄论了。但从人的形貌来推测其「清浊」、「智愚」、「寿夭」、「正邪」等,恐怕也未可全非。孟子说「胸中正,则眸子了然;胸中不正,则眸子?然。」就是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状态可窥见人的精神面貌。警探、医生、教师等对所接触的人有一种职业性的敏感,而他们的直觉往往又是准确的,这其实也是一种「相术」。人的相貌、情态每带其内心世界的某些信息,「相人术」也许就是使我们去了解这些信息的一种方法。相术的一个重要分枝「掌纹学」,早就有医学家为之平反,观察人的掌纹,已成为鉴别智力、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著名的相书《神相全篇》,相传为袁忠彻作,就有专论手相的篇章,可算是我国手相学的最早文献了。

《麻衣相法》插图

古来有关相术的著作多如牛毛,其最著者除袁忠彻的《古今识鉴》外,还有《月波洞中经》、《玉管照神局》、《太清神鉴》、《人伦大统赋》等,皆为相士所必读,而《麻衣相法》、《柳狂相法》等更为人们熟知,在民间影响很大。这些相书,大都从预测命运立言,不脱江湖习气,没有多大的价值。唯独清代的一本专论文人的相书《冰鉴》七篇,从人的「神骨」、「刚柔」、「容貌」、「情态」、「眉须」、「声音」、「气色」立论,能部分摆脱陈套,特别在论述「以?取人」方面颇有见地,据说曾国藩甚为推崇此书,称之为「相术之圭臬」,并以之作为搜罗门生幕客的依据。在今天,如果我们能剥去其迷信的外衣,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方面去研究它,也许还是有一些意义的。

倍受曾国藩推崇的《冰鉴》

无疑,人的相貌、情态往往带有内心世界的某些信息,「相人术」也许使我们去了解这些信息的一种方法。但孔子早就指出「以?取人,失之子羽。」人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形成其性格、气质等因素是多方面的,人的思想更不可能全部从相貌、情态中反映出来。所以,相术不是一门科学,企图凭借相术去预测人的命运,更是不足为训的。

小主虐我千百遍,我待小主如初恋,我们下次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2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