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唐朝第一奇女子平阳公主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
而是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他的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孔雀的眼睛。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当时,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劝他将骏马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
窦氏四十五岁去世,李渊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在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过万把人。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而是西面的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起兵前,平阳公主与柴绍正居长安,李渊派遣使者秘密将他二人召回来。柴绍对公主说:“你爸爸造反,如果我们一起走,肯定不方便,但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家的人,一起走目标太大。平阳公主何等聪明,当然看的出这里面的潜台词。但是她的胆量比老公大多了,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独去与李渊会合了。
其实,平阳公主说她是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不过是为了宽柴绍的心,但是,她的确有自己的计划。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招兵买马,公开与朝廷对抗。
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其中,最大一股的首领是西域来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
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队伍也扩张到了七万多人。
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成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并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九月,李渊的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发现平阳公主已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各领一军,各自有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 “娘子军”。十一月九日,攻克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很平庸的人。虽然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在渡黄河前,他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所幸,平阳公主已开辟关中。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六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不过,根据种种史籍中的蛛丝马迹,对这六年的情况,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面对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
刚喘了一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而奠定李唐天下的另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不符合她的性格,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
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没有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前,平阳公主不可能驻守在此。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进驻娘子关。那么,她之前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在打仗。在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让平阳公主这样一员良将,闲置三年多后,又突然启用呢?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李世民在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十八岁,李建成大李世民十岁,为二十八岁。所以推断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二十到二十六岁之间。这样,到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至32岁之间,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突厥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则是在消灭刘黑闼作战时身亡。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十一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 十二月二十五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时间上也吻合。
以上就是有关唐朝第一奇女子平阳公主内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的历史趣闻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相关文章的话,就请持续关注。
在我们的印象中,公主似乎都是娇滴滴的金枝玉叶。当然,大部分公主都是这样的,但也有特别的,比如下面这位,十分彪悍,上阵杀敌,一点都不比男人差,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她就是平阳昭公主。
平阳公主也叫平阳昭公主,她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号称?娘子军?,她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当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的时候,作为女儿的平阳公主变卖所有产业,在关中一带悄悄招兵买马,扩大义军力量。短短三个月,她就集结了一支四五万人的军队。
平阳公主军军纪严明,深得百姓爱戴,就连隋朝名将屈突通都败在她手下好几次。史书也称赞她?勒兵七万,威震关中?。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准备进攻长安。随后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
公元618年,唐高祖称帝后,平阳公主受父亲委托负责镇守?苇泽关?,?苇泽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是出入山西的咽喉保。
有一次,有叛军来犯,关内兵力不足。平阳公主一边求援,一边带领娘子军加紧防御部署。她想到一条妙计,命令关内军民大量收割谷物、架起饭锅,熬制出一锅锅米汤,在夜里把它们倒进关外的沟壑中。
第二天叛军来袭,看到沟壑中的米汤,竟然以为是马尿,于是认为有援军到来,所以,不敢贸然发动攻击。结果不战而退,而这就是?米汤退敌兵?的传说,平阳公主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空城计?。果然有勇有谋。
后来苇泽关也因为平阳公主的镇守,从此改名叫?娘子关?。
之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唐高祖武德六年,平阳公主逝世。结果我么这位巾帼女英雄逝世也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的。悲痛的唐高祖决定用军礼为她下葬。当时有人认为不合礼法,唐高祖却说:?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上阵杀敌,出谋划策,从古到今哪里有这样的奇女子?我用军礼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平阳公主就成为中国唯一用军礼下葬的女子,?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而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 ?昭?。这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
她不仅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平阳公主以军功闻名,又在军礼中正式结束她短暂的一生,与其说她是公主,不如说她是一位辅佐大唐的女战神。
陕西兴平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李秀宁,即唐朝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太子李建成的妹妹。由于原名湮没,李秀宁是后世的小说中为平阳公主取的名字之一。众多小说中还有李四娘,李秀娘,李秀英,李婉儿,李小妹,李三妹等名字。有些小说中称其为李平阳或李屏玚,则是把其封号或封号的谐音当作了名字。
有研究指出,平阳公主是中国的木兰传说的原型人物之一。主要证据如下:
1. 木兰的名字。兰可做花解。木兰即木子,即是李字。
2. 虽然木兰诗最早出自北朝乐府,但是其最后成型在隋唐。
3. 后世有大量有关木兰的传说、小说和戏曲。其中的一些故事的背景与平阳公主的背景重合。例如木兰从军抗击的外族是突厥。这正是平阳公主的主要作战对手之一。
4. 在很多小说和戏曲以及地方志中,木兰生活的年代是唐朝。
5. 在以唐朝为背景的小说和戏曲中,木兰最后被封为“武昭公主”。在地方志中,木兰被封为“武昭将军”或“昭烈将军”。在地方信仰中,木兰成为地方神,称为“昭烈娘娘”或“昭烈小娘子”。而平阳公主的谥号即为“昭”。
平阳公主的事迹
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李渊起兵争夺天下,率军从山西太原出发向长安进军。
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留在长安作人质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平阳公主将家产暗暗变卖,和丈夫分头出发了。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面进行各种安排。路上,平阳公主赈济灾民,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来到户县的时候,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仅何潘仁一处,就达万余人。
当年九月,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大的拥护。
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
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都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李世民在渭北转战时,主要就是依靠平阳公主和娘子军的参战,才能连克强敌。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两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战后,李渊封女儿为“平阳公主”。根据后人的研究,“平阳”是“平杨”的谐音。“平阳公主”就是“平杨公主”。这个封号表明李渊认为平阳公主是平定隋朝的首席功臣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2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国时期庞德的怎么死的
下一篇: 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下场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