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谁是杀死武元衡的真凶?

人生百味 2023-09-12 15:28:27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谁是杀死武元衡的真凶?的相关内容。

谁是杀死武元衡的真凶?

公元758年出生于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的武元衡,本应享有显赫的家世。他的曾祖父是武则天的堂兄弟武载德,曾任湖州刺史;他的祖父武平一历任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等职;他的父亲武就曾任殿中侍御史。然而,武元衡并没有依靠祖辈的功勋成为纨绔子弟。他自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勤奋读书,年少时就才华横溢。他是中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韩愈、王建等大诗人有着多次的诗歌交流。据传,他曾留下一段佳话。当武元衡去拜访西川节度使韦令公的府邸时,他看到一只漂亮的孔雀被关在笼子里,感叹人生的变迁,即兴作了一首诗《孔雀》:“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动增金翠尾,飞舞碧梧阴。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这首诗描绘了孔雀的美丽与自由,表达了人生万物的变化与感慨。武元衡有着一种敏感的情怀和独到的诗意,使他成为了唐代文坛上备受瞩目的才子。

武元衡去西川节度使韦令公宅园时,见到一只漂亮的孔雀关在笼中,忽感于人生变迁,即兴作诗《孔雀》: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动增金翠尾,飞舞碧梧阴。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

可见,白居易的诗确技高一筹。不过,这并没影响武元衡在诗歌爱好上的雅兴,他一有空闲,便作诗表意,留下了大量诗作,著有《临淮诗集》十卷,有191首诗录入《全唐诗》中,其诗以"藻丽绮丽,琢合精妙"著称。

当然,诗人只是武元衡业余爱好的一个标签,他的主业还是入仕,本文也主要梳理铁血宰相武元衡在仕途生涯中的起落。

建中四年,即公元784年,26岁的武元衡参加科举考试即位列榜首,成功"进士及第",由此步入仕。

才气过人的武元衡历经三朝,最先在唐德宗李适的欣赏下,从华原县令起步,后赐升比部员外郎。由因武元衡工作出色,一年内创下连升三级的记录,荣任左司郎中,可参政议事,随时与唐德宗咨议国事。

在德宗朝,武元衡走得很顺,入仕生涯长达二十年,可谓意气风发。到贞元二十年,也就是公元804年,46岁的武元衡官运享通,升任御史中丞。

但不久,武元衡的仕途便出现了坎坷。唐德宗在公元805年驾崩后,唐顺宗李诵即位,不看好武元衡,重用以"二王刘柳"为主要成员的改革派推行"永贞革新"。

武元衡又不愿参加改革派,兼之在安葬德宗皇帝时出任山陵仪仗使,时任监察御史的刘禹锡请求担当仪仗判官,耿直的武元衡婉拒,由此结怨。

阴差阳错的是,"永贞革新"实施还不到一年,唐顺宗被迫禅让帝位,其子李纯即位称唐宪宗。次年,唐顺宗便在忧郁中病逝。

武元衡又迎来仕途上的"春天",且步入辉煌。因唐宪宗对清廉正直的老师武元衡信任有加,不久即提任武元衡为相,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的要职。后下派到地方历练,接替行营都统高崇文主政西川任西川节度使,治蜀七年。

期间,他发现有宰相之才的裴度,予之重用,启用为掌节度府。对女诗人薛涛爱护有加,曾作《赠道者》勉励: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只是,此时的大唐社会矛盾坚锐,尤其是"藩镇割据"严重威胁着朝廷的安危。以强势对抗藩镇著称的宰相武元衡,成为主战派的领袖。

由此与"主和派"产生对立,又与对藩镇割据持"任其自便"观念的宰相郑絪出现了裂痕,还与李吉甫、李绛等宰相在执政观念上严重的分岐导致不睦,争吵不断。

武元衡等重臣在朝堂上的纷争让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以为有了可乘之机,便勾结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等地方大员起兵反叛。

唐宪宗遂令武元衡统兵清剿淮西、蔡州几路叛军,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等人便将矛头对准武元衡。认为是因为武元衡的主战才导致朝廷对他们的征讨,只有杀死了武元衡,其他宰相也不敢主持讨伐藩镇,宪宗皇帝只得停止用兵。

于是,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的6月3日,天刚蒙蒙亮,一场蓄谋已久针对武元衡及其副手裴度的刺杀行动便开始了。

当武元衡骑着马,带着仆人赶出靖安坊东门赴大明宫上朝时。藏在暗处的刺客,一个先用箭射灭灯笼,射杀仆人;一个即用大棒猛击武元衡的左腿,将马夫击倒,随后迅速将武元衡掀下马,割去头颅,仅留下无首尸身,示威后便扬长而去。

铁骨铮铮的状元宰相、有名的中唐诗人武元衡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去往朝堂的天子脚下,惨遭毒手横尸街头,卒年不过57岁。

武元衡、裴度遇刺的消息迅速传到朝堂,唐宪宗在悲痛之下震怒,下令取消当日朝会,立即封闭城门实施戒严缉拿凶手,并派禁军护卫其他宰相上朝,召集文武大臣共商对策。

没想到,韦贯之、张弘等宰相保持沉默,认为刺客敢在天子脚下公开刺杀当朝宰相,肯定来路不凡;"主和派"巴不得消除"主战派"的势力,平日里他们早已过惯了太平日子,生怕为此惹来一身膻。由此,出现了吊诡的一幕:文武大臣纷纷对武元衡遇刺不置可否。

时任左拾遗的白居易刚好是现场目击者,他上朝时亲眼看到武元衡遇刺时的惨状,当即义愤填膺,向宪宗皇帝紧急上奏,要求尽快缉捕凶手,以告慰宰相武元衡在天之灵。

谁知,朝堂上的宰辅大臣们竟以白居易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样的闲职,居然"越职言事",便对他要求罢免白居易:

宪宗皇帝一方面对各怀鬼胎的文武大臣们非常气愤,一方面却认同了大臣们的"罢免"说辞,当即将白居易贬去江州。于是次年白居易在浔阳江边,愤闷之下写出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还有一个吊诡的说法是,武元衡在遇刺前的晚上,他冥冥中似有预感,会有无能为力去改变未卜之事的发生,便作了一首有诗谶意味的绝命诗《夏夜作》:

这,吊诡的武元衡遇刺案,既是"人为",难道也是"天意"?也许,成就"拐点"的重大事件,必有错综复杂的因素,而又带来意想不到的"否极泰来"。

唐宪宗贬了白居易,也没有听从主和派的意见。后来,他在苏醒后的御史中丞裴度"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的谏言下,再度下令禁军和京兆府等各路机构全力搜捕,严缉元凶。

胆大妄为的刺客居然到处散发"毋急捕我,我先杀汝"的纸条,威胁查案人员。一时,主和派敷衍拖延,以观后变。

唐宪宗明白,宰相武元衡遇刺必定与狡猾凶悍的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等地方藩镇势力有关,唯有成功削藩才能真正追捕凶手。

于是,在淮西战争僵持不下的景况下,唐宪宗将缉捕到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手下的吏卒张晏下狱拷问,以凶手名义公开处死。

在名相裴度的统筹总揽下,名将李愬等人力挽狂澜,于元和十二年,一举擒获悍将吴元济,终于中止为时30多年割据一方的淮西势力。

其他藩镇见最难攻破的淮西被平定,便纷纷表态归顺:横海节度使程权献出沧州、景州,幽州节度使刘总削发为僧挂冠而去,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上表悔过,主动献出德州、棣州,还将两个儿子作为人质送到长安……

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又宣调张弘靖、韩弘、田弘正等将领率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各路藩镇大军联合讨伐拒不归顺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取得完胜,李师道父子兵败时被其部下都知兵马使刘悟击杀。

由此,刺杀武元衡的幕后真凶一一被唐宪宗拿下,大唐自"安史之乱"后持续六十多年的藩镇割据,一度基本消失,在宪宗时期迎来短暂的中央集权与经济发展,史称"元和中兴"。

只可惜,"元和中兴"不过是昙花一现,唐宪宗后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昏庸无道,信仙好佛,还长期服用所谓的"长生药",以致性情变得暴躁易怒,裴度、韩愈等股肱大臣先后被贬.

又在太子人选上畏手畏脚,致使自己在43岁时被宦官内常侍陈弘志、王守澄合谋毒死,太子李恒旋及继位,这就是"昏童失德"的唐穆宗。

"元和中兴"共维持了15年,登顶时间从武元衡遇刺到"藩镇割据"被清剿,真正的"中兴"其实仅有5年时间。

本文总结了关于谁是杀死武元衡的真凶?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

《池上》的作者是谁?全诗内容是什么?

《池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如下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扩展资料 赏析

池上》是白居易的一首小诗,被选入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小娃天真、活泼、可爱、顽皮的形象。前两句叙述中心事件和主要人物——小娃偷采白莲回,后两句则是具体写小娃偷采白莲回的情态。

初读此诗,会有这样的感受:诗的语言直白,内容简单,一看就懂。叶圣陶说:“读诗要自己去读,去想,用自己的心思揣摩得来,比从旁人那里听来的深切的多,也受用的多。”我们如果循着诗句反复揣摩,会发现看似内容简单、语言直白的诗句,用字是非常巧妙的。

诗的用字巧妙,还表现在全诗紧紧围绕“小娃”进行。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其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小娃”二字,恰是总领全篇的警策之语。正是因为诗中的主人公是“小娃”,是一个懵懂无知、天真无邪的孩童,他才会撑着小艇来到池上偷采白莲;“偷采白莲回”时,才会“不解藏踪迹”,毫不掩饰自己偷采白莲的行为。

那“浮萍一道开”,是小娃“偷采白莲回”之后,出现的特有情景。浮萍中一道长长的痕迹,优雅自然,给读者无限的遐想,衬托了小娃偷采白莲时的快乐心情,再现了小娃偷采白莲中的无限乐趣。

全诗意境悠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读罢此诗,小娃活泼、可爱、顽皮的形象,长久定格在人们的心中。一首看似内容简单、语言平直的小诗,因为用字的巧妙,而情趣盎然,读后令人忍俊不禁,浮想联翩。我们不禁感叹,白居易不愧为晚唐诗歌的代表诗人。


作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马案”险些动摇国本,为何慈禧不敢处置真凶呢?

刺马案是指清末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怡贻的故事,此案疑雾重重,广为流传,成为晚清的四大奇案之一。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在返回督署的路上,被刺客张汶祥所杀害。刺杀后刺客并不打算逃走,而是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这是一桩震惊全国的大案,两江总督竟然被刺杀。事情发生后震惊朝野慈禧太后相当的重视,首先这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而是涉及到晚清的重大政治。朝廷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竟死于莫名的刺杀,乃是自大唐宰相武元衡被刺以后,1000多年来未有的事情。马新贻在参加完当天的阅兵之后,有多名侍从跟随,如果是没有内部人员配合的话,是不可能行刺成功的,且张汶祥在行刺的过程中高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将马新贻刺死之后,也无逃生的欲望,都是极为反常的表现。

这个案子发生后,清朝廷十分的惶恐,知道此案涉及到封疆大吏的内幕,在脸面上不大的光彩。也是由于清朝廷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由慈禧太后亲自出面处理,将在天津处理案件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并且暗示曾国藩要把马新贻的事情处理好,最终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给张汶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对于马新贻给予了厚厚的抚恤。

然而纸总是包不住火的,事情的真相总是难以隐瞒,根据大量的笔记、小说、戏曲,却能够还原出马新贻被刺案的真相。原来马新宇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却是假冒军功,同时又结交权贵,这样才得来了他的高官厚禄。在一些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捕之后也没有骨气,与匪首竟然已结了金兰,成了拜把子兄弟。再由他的拜把兄弟导演一幕收复失地的闹剧,欺骗朝廷,以致爬上了封疆大吏的宝座。在他飞黄腾达之后,那些拜把子兄弟原本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就千里迢迢的来投奔,可是马新贻却奸占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并且拜把兄弟进行了杀害。张汶祥也是因为偶然的原因,逃离了他的迫害,所以才刺杀于他。制造出了这一起惊天的刺杀大案。

也就是说在清朝末期,朝廷所依仗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不过是一群渔色负友,形同禽兽之人,这也正是清朝廷官场腐败的体现。但是从张汶祥的供词来看,张汶祥与马新贻并不相识,张文祥刺杀马新贻的理由也比较牵强,表明张汶祥是受人指使的,并且慈禧在接到马新贻被刺杀的奏报后,曾吃惊的表示,马新贻此事岂不是甚奇。


古东门行译文 | 注释 | 赏析

古东门行 [唐代]柳宗元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亚夫平叛,天兵发威;横扫千里,所向披靡。鸡鸣狗盗,雕虫小技;如蚁门客,貌合神离。少年刺客,杀人无忌;官兵捕快,丧失警惕。歹徒一吼,护卫逃逸;可怜冯敬,遇刺归西。凶手得逞,狞笑窃喜;文武噤声,惊若木鸡。魏王救赵,虚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相如讽喻,车轼防断;吴起劝谏,修德第一。袁盎枉死,真凶难辨;聂政意侠,深井认尸。

忠良殉国,人头落地;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创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清晨力主平叛的宰相武元衡被杀死于上朝途中,力主讨藩的御史中丞裴度也在通化坊被歹徒刺成重伤。事件发生后,朝野哗然,一些当权的朝官畏惧强藩势力,只以宠赠厚葬了事。而另一些主战的官员如许孟容、白居易等,则坚决要求缉捕罪犯,追查首恶。刚到柳州上任的柳宗元得知这一情况,无比悲愤。于是用乐府旧题《古东门行》的形式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

鉴赏此诗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诗中多典故,皆隐语,借古讽今,隐而有指,十分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历朝历代,臣下对皇上进谏,必须投其所好,只能用前朝故事或看似不相干的生活趣闻引喻取譬,转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皇上才有可能恩准采纳。无人敢触龙鳞,逆圣听。否则,轻者丢掉乌纱,为民为奴;重者人头落地,甚至九族遭诛。所以,自古以来,文武百官讽谏启奏都很讲究,唯恐龙颜大怒。柳宗元自然深谙此理,故其乐府《古东门行》几乎句句有典,并无锋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7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