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禅真的傻吗?为什么被人们嘲笑?

历史典故 2023-09-12 15:35:07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刘禅真的傻吗?为什么被人们嘲笑?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刘禅真的傻吗?为什么被人们嘲笑?

重写文章:

晋朝的刘禅在蜀汉执政几十年间表现不错,也并非毫无作为。与其他昏君相比,他没有给后世留下太多荒唐的事情,这值得肯定。但从他的一些举动可以看出,刘禅并不傻。那么,为什么他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呢?

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宫病逝,太子刘禅继位成为蜀汉的君主。当时刘禅只有十七岁,这在现代社会来看有点年幼,甚至还没有成年。然而,在那个时代,这并不足为奇。而且,刘禅从小就见多识广,对世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刘禅的小名是阿斗,字是公嗣。至于他是刘备的第几个儿子,没有确切的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长子。

刘禅字阿斗?刘禅字公嗣,阿斗是他的小名,至于他是刘备的第几个儿子,并没有办法考证,反正指定不是第一个。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所以在同龄人曹操当上了爷爷之后,刘备连个儿子都还没有,无奈之下只能在刘封身上找找安慰。而刘禅的降生,终于让刘备看到了希望,虽然属于晚年得子。

曹操得知刘备有了儿子后,估计是一脸的不屑,就连鱼豢在修著《魏略》的时候,也开始拿这个倒霉孩子开涮。《魏略》记载,刘备在屯驻小沛的时候就有了阿斗,之后曹操引大军前来讨伐,情急之下,刘备丢下家人慌忙逃窜,阿斗就这样丢了。

刘备暂且不管,阿斗一番辗转后被人卖到了汉中,买家是一个叫刘括的人,因为战乱才迁到了汉中。收养了刘禅后,能看的出来刘括对刘禅还是挺好的,甚至还帮刘禅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早年的事情刘禅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亲生父亲字玄德。

《魏略》——及建安十六年,关中破乱,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禅,问知其良家子,遂养为子,与娶妇,生一子。

说巧不巧,刘禅有一个姓简的邻居,在刘备拿下西川后去投奔了他,俩人一唠“主公,您失散多年的儿子好像住我隔壁呀”。之后老简回到汉中仔细查验刘禅的身份,确定无误后,上报给了汉中的张鲁,由张鲁帮忙,把刘禅送到了成都。

一段刘禅传奇的经历,但却漏洞百出,第一点就是刘禅的数岁对不上,要是刘备在小沛时就有了刘禅,那刘禅称帝的时候起码有三十岁了。

但《三国志》的刘禅传、赵云传、诸葛亮传都证明刘禅称帝的时候只有十六七岁,所以刘禅是在刘备到荆州后才出生的才更可信。

另外一点,老简验明刘禅的身份后先报告了张鲁,然后张鲁帮忙把刘禅送到了成都。可种种迹象表明,张鲁跟刘备的关系可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张鲁曾经放言“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这样一看,刘禅要是落到张鲁的手中,好一点的情况会被送到曹操那里,差一点的话,估计会被张鲁直接斩杀。

阿斗要是真的像《魏略》中那样,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在汉中过着小资生活,悠闲又自在。可在记载里,刘禅的童年就算没被刘备摔过,也是挺不幸的了。刘禅出生没多久,曹操就开始南下了,要不是赵云称职,刘禅和他的亲生母亲甘夫人,可能都要祭了曹操的军旗。

再往后看,曹操撤回了北方,刘备得以重回荆州,要按正常发展的话,刘禅可以享受他幸福的童年时光了,但不幸的是自己的母亲早早去世了,虽然甘夫人去世的年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理应是刘备统领荆州的期间段里。

这样一来,阿斗就成了没有娘的孩子,缺少母爱的同时,还要成天面对像二叔三叔这样的一群壮汉。更可悲的是,他的孙后妈还差不点将其虏到江东去,也不赖刘禅宠幸宦官。

多亏了赵叔叔和张叔叔的阻拦,刘禅才躲过了当人质的命运。但那又能怎么样,刘备的战事频繁,估计很少能和刘禅交流,称帝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亲征东吴,死前也没回一趟成都。刘禅甚至连父亲的遗言都没有亲耳听到,就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

刘禅不用像他父亲那样,逢人便说“我乃中山靖王之后”。但他也没好到哪去,是个人都知道自己是刘备的儿子,先辈的荣耀实在是太刺眼了,搞的自己一点存在感都没有,更何况,自己还有一个相父呢。其实小编觉得,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才算的上是正真继位。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在了北伐的事业上,至此刘禅好像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按当时情况来看,刘禅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魏延报了仇,诸葛亮死后第二年,刘禅直接将杨仪贬为庶人,同年让蒋琬担任了大将军一职。

在之后的岁月里,刘禅其实并没有荒废朝政,虽然确实没有什么建设性的壮举,但一个帝王该干的事他也确实都干了。

就拿夏侯霸的事来说,刘禅上来就认了个亲,轻轻松松就收了一员大将。再说说刘禅宠幸黄皓,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历朝历代的帝王们,不宠幸个宦官妃子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当过皇上。

刘禅被后人瞧不起,无非因为他是个投降派。邓艾大军突破绵竹关后,蜀汉朝堂乱成一团,有的人要与蜀国共存亡,有的则要向魏国投降,剩下一些没主意的,干脆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该干啥就干啥。

一般人觉得刘禅是听从了谯周的建议,但就算刘禅没有什么大作为,他也是一个皇上,谯周顶多是和刘禅拥有一个想法而已,他并不能替蜀国做决定。所以投降还是抵抗,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刘禅的决定。

当时蜀汉的朝廷确实还有退路,撤到南中,或者在东吴成立流亡政府。但事实摆在眼前,南中并不欢迎蜀汉的残余力量,而去了东吴就等同于向东吴投降,还不如直接投了曹魏。

结果就不用说了,刘禅选了投降,是有点那么怂,但就投降而言,也不是有多容易的一件事。用另一种思想来解释,面子其实是最没用的一个东西,该怂的时候就要怂,就连没多少底线的现代人也很少做到。

姜维看不惯黄皓,想让刘禅杀了他,但却直接被驳回,反而自己还要去汉中避难,对比一下汉献帝刘协,自然证明了刘禅是实打实的一国之主。

另外刘禅的“禅”字读音有争议,“chán”的读音源于佛教,就算汉末有佛教,刘备也没有信过佛的迹象呀。而读成shàn则更符合实情一些,刘禅字公嗣,禅和嗣正好是两个搭配字,意味禅让之后的继位。

以上就是有关刘禅真的傻吗?为什么被人们嘲笑?内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的历史趣闻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相关文章的话,就请持续关注。

刘禅真的是买不起的“阿斗”吗?人们嘲笑我疯了



说到刘禅,大家的反应都是“买不起的刘阿斗”。也许有人用脚说,在诸葛亮这样有才华的大臣的帮助下,没有什么进步,可惜诸葛亮才华横溢。但是刘禅真的像其他人一样懦弱无用吗?在我看来,并不是。


刘备在位期间,虽然政绩不多,但诸葛亮死后他还能执政29年,这不是很奇怪吗?毕竟明朝在位40年以上的皇帝不多。为什么被大家骂的看不起的刘阿斗执政40多年了?


也许你会说,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很努力却不能执政太久,是因为他们太努力了,死的太早了。刘禅的长期统治是因为他的长期化身!我说的好像有一定道理,但是在割据和战乱的年代,吴栋的孙皓是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延慈杀死的,他也是投降后退位的皇帝。然而,刘禅在做了八年安泰男性后去世了。孙俪不是更聪明吗?他为什么不逃跑?真正的刘禅只是一个有智慧的傻瓜!


当诸葛亮和其他有才能的人死后,蜀汉开始衰落。后来,当魏国大举进攻魏国时,刘禅和他的后代被司马昭等人连同朝鲜的大臣们带到了洛阳。但为了笼络人心,稳固对蜀汉地区的控制,司马昭并没有直接杀了刘备,而是让他做了安泰公,然后直接封了他的后代和蜀汉的50多个大臣!


所谓司马昭之心人所共知,刘备实际上是被软禁了。刘禅如此贪玩,如此野心勃勃,诸葛亮在他的一生中没有发挥出任何才能!是因为司马昭放松了对刘禅的警惕吗?没有,反而监控更紧,监控更难。司马昭辗转反侧了许多个夜晚后,他真的很担心。万一有一天,他突然好转了呢?他下面那么多人会回应。于是,司马昭想到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司马昭大张旗鼓地举行宴会,邀请我们的安泰男参加。为了娱乐,他专门召集了一群能歌善舞的小姐妹,为和的大臣们表演了蜀国的民间舞蹈。舞毕,蜀汉大臣都哭了,只有刘禅在笑。


司马昭想知道,当他的国家灭亡时,他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这个时候,不应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吗?部长们这样哭着笑着是不合逻辑的!于是问:“你还在担心蜀吗?”笑着说:“这里真好玩,我已经不想念舒了。”如果那个时代有互联网的话,我估计刘禅在司马昭杀他之前就已经被网名骂了。毕竟,克莉丝汀因为生了孩子而被骂,但司马昭却信以为真。


估计司马昭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这货是个傻逼,除了玩,就只知道调戏妹妹。然而,我仍然怀疑他是否会与自己竞争。我真的很聪明,也迷茫了一段时间!于是,司马昭彻底放松了对刘备的警惕,每天吃饭睡觉!刘禅没有野心,对自己不构成威胁,又听话,就让他帅吧!因此,再也没有杀害刘禅的想法,所以刘禅和他的大臣们是和平的!然后他也成功的成为了历史上平庸大师的典型,被千万后人唾骂!没办法,刘阿斗至今仍在使用。


也许他不是一个英明有为的君主,但他也不是一个懦弱的人。


首先,他在大臣们的痛苦和流鼻涕面前真的没有任何感觉。其实他心里也很难过。谁愿意看着祖宗的山河落在自己手里?但权衡利弊之后,他知道自己不能哭,也不能想念舒。哭的话,周围的大臣会一个个被陷害死,最终你会丢掉性命。他可能没有太大的野心,但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不能因为自己而伤害祖国人民。所以装作若无其事是最明智的选择!


再说说北伐吧!当诸葛亮急于北伐时,他建议说:“我父亲去南方并不难;只有回到首都,才坐得住;现在又想北上,又怕自己费神去想。“虽然诸葛亮最后没有听诸葛亮的建议,但是一旦北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停止了北伐。虽然他们之间有不和谐的传闻,但刘禅作为官二代,还是懂礼仪,识大体的!诸葛亮用人失误后,也安慰他说:“兵家有输赢是常事。诸葛亮打胜仗后,刘禅奉命复职。


刘禅没有保卫国家的野心,但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他不想要战争和杀戮,所以他选择了妥协。他不是一个有抱负的少年,但他也尽力挽救他的家人和朝臣免遭杀害。所以他不是“买不起的刘阿斗”

刘禅到底傻不傻?他为什么会乐不思蜀?

我们在形容一个人实在不可救药时,往往会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阿斗自然就是指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蜀国的第二任皇帝刘禅了。那么历史上的刘禅,是否真的那么愚不可及吗?


刘备死后,刘禅继承了帝位。在刘禅登基后的前十一年中,因为有了旷世奇才诸葛亮的辅佐,蜀国形势比较稳定。不过,由于一切都有了诸葛亮的打点,刘禅在此期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刘禅开始独掌朝政。他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废除了丞相制度,这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决定。当时蜀国内部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明争暗斗已久,任命哪边的人做丞相,都会让另一边不服,从而导致内部统治的不稳定。而刘禅自己也不想再来个“大管家”帮他把一切事情都处理了。所以废除了丞相之职正好是符合了各方利益。

不过刘禅一生大多时候都没能摆脱诸葛亮的影子。在诸葛亮死后,又有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继续贯彻诸葛亮的施政主张。因此,刘禅纵使有心也很难有所做为,毕竟在当时蜀国人眼中,诸葛亮的想法和主张都是伟大、光明、正确的。

公元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魏国名将夏侯霸(夏侯渊之子)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这虽然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但可以看出,刘禅还是具有一定情商,懂得招揽英才的。


刘禅执政后期,开始宠信宦官黄皓。很多史书上正是因为基于这一点,纷纷给刘禅打出了差评。

黄皓善于巴结和讨好刘禅,同时又在朝中玩弄权柄,排除异己。但刘禅对黄浩的所作所为也并非一无所知。大将军姜维见黄皓肆无忌惮的擅摄朝政,便启奏刘禅将其处死。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同时他还命黄皓向姜维谢罪。

公元249年,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光禄大夫谯周的一番话让刘禅决定投降。刘谌请求背水一战,他不同意;霍弋希望带兵入成都,他还是不同意。在投降这个决策上,刘禅现出了难得一见的强硬。


蜀国灭亡后,刘禅移居洛阳,被封为安乐公。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乐不思蜀”的典故被后世许多人拿来嘲笑刘禅的无能和没心没肺。但事实上,刘禅之所以会“乐不思蜀”,并非是荒唐至极的表现,反而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急中生智的自保策略。正因为刘禅近乎弱智的回答,才让司马昭对其彻底放心。

因此,刘禅其实没有世人所嘲讽的那样愚昧,但也并没有什么大智慧。他在位四十二年,没有什么大建树,也没有什么大过失。蜀国被魏国所灭,是两国实力差距导致的必然,而非刘禅一人之过。他就是一个在长辈(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的过度呵护中,被消磨了激情,最后只求苟且享乐的一个庸人。

阿斗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

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刘禅是个弱智,至少在智商上,他和普通人是一样的。但这不能代表刘禅是个聪明人。刘备临终之际对诸葛亮的托孤遗言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说的有些莫名其妙,可能刘禅的智商后世被人怀疑也是从他爹这来的。但不管刘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都能看出,对刘禅的执政能力,他是有疑虑的。
我的看法是刘禅谈不上傻不傻,中人而已,主要是一直说了不算。
从即位起他爹就给他安排了个相父,这也没办法,没这个相父蜀国立马就得完蛋。但是这个相父马上玩了一招“安居平五路”(历史上是曹丕派兵进攻阳平),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你就老老实实在宫里呆着,外面的事有我。此后这个相父事无巨细的都管,又安排自己的小跟班董允任侍中,等于给他装了一个全天候的监控,这种情形下刘禅又能有什么作为?这位相父甚至连死后都安排的无比细致,董允负责内朝、蒋琬费祎管理外朝,姜维负责军事,刘禅还是朝堂上的塑像,他没有曹睿那样的智慧能够迅速突破四大辅臣的控制“政由己出”,直到费祎死后他才对朝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处理过政事又能怎么办?他最后一次说了算就是决定投降吧,这次他表现出了难得的强硬,因为对于他来说投不投降没什么区别,反正这个皇位对于他来说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他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但是不投降万一城破可能连命都没了。
一直以来有人拿“乐不思蜀”来嘲笑他的无能,也有人说这是他大智若愚的表现,其实都言过其实了,重要的是那个时代还没有形成杀掉亡国之君的优良传统,要是晚上几十年,到了南北朝时期,恐怕连乐不思蜀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杀掉了。
说到底还是他爹看的比较准确,他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一般人而已。

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记得那一位“扶不起的阿斗”刘婵,大家一直在取笑他没用、拖后腿,但是事实是如何呢?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

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1《三国志》这样评价刘禅: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也就是说后主刘禅是个普通的君主,如果他任人唯贤,则是个能进天理,守江山的君主,如果他任用佞臣。则是个昏庸之主。我认为这样的评价高了。

刘禅这个人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怎么会分清忠奸善恶呢?《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刘禅投降后司马昭在一次设宴款待时故意让乐工演奏蜀国的音乐,当时投降的蜀国大臣听后都难过的留下了眼泪,而刘禅呢?好像没事儿人似的,该玩玩,该乐乐。

于是司马昭便对贾充说:人怎么可以无情到这种地步。看来也就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辅佐才能勉强保全他,姜维就算了,这家伙根本扶不起来呀。

于是人们都称刘禅为扶不起来的阿斗。他能傻到什么程度呢?司马昭问他:你在蜀国过的还舒服吗?刘禅竟然回答:很好,很好,比蜀地美多了,我都不愿意再回那个糟糕的地方了。

现在好多人都说当时刘禅是装的,是不得已为之,我看并不是,刘禅是假傻还是真傻,看看他对诸葛亮的态度就知道了。

《襄阳记》记载,诸葛亮死后,川蜀的百姓都要求给诸葛亮立庙以示纪念,当这样的要求反应到刘禅那里时,刘禅的反应是:后主不从。刘禅竟然不答应。给出的理由也很奇葩:不符合礼制。

如果刘婵聪明,他应该顺应民情,为诸葛亮立庙,并且带头表彰诸葛亮,给诸葛亮以死后的殊荣。然而他却跟民意作对,当民意汹涌时,不顾百姓反对,禁止给诸葛亮立庙,这样他就失去了最底层的民心,也寒了随诸葛亮出征伐魏的所有将士的心。

试想一下,连诸葛亮这样功勋卓著的人刘禅都难以容许百姓给他立庙,更何况别的将士呢?原来大家忙活了这么多年,君王根本就不待见呀。

那么刘禅为什么禁止给诸葛亮立庙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傻。依照刘禅处理朝政的能力,面对这样的事情他一定会同意的,因为这么多年来诸葛亮一直在帮他打天下,同意也是人之常情。而刘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奇怪决定说明了一个问题,他背后有人操纵。也就是说刘禅笨到连这样一件平常的事情的处理也要假手于人。

那么刘禅或者刘禅背后的人怕诸葛亮什么?很明显,诸葛亮盛名太负。诸葛亮活着时,他们怕诸葛亮篡权,诸葛亮死后,他们怕诸葛亮势力的人篡权。

那么诸葛亮会不会篡权呢?至少在当时诸葛亮是不会的。一般篡权都必须手握重兵,权利极大,而且功勋卓著,这样才能服人。诸葛亮虽然手握重兵,权利极大,但算不上功勋卓著。只有伐魏成功,或者至少占领关中才能算得上功勋卓著,在诸葛亮一生统兵作战中,连关中都没有成功出去,如何有资格篡权夺位呢?

因此刘禅多虑了,他背后的小人利用他的低智商拼命的诋毁诸葛亮,说诸葛亮手握重兵,生时刘禅不能掌权,死了还要光耀川蜀,至君主于何地呢?

这就是刘禅的决断力,这就是刘婵的智商。不能辨别忠奸,不能处理朝政,不能守卫疆土。这样的人结结实实的是真傻呀。

至于诸葛丞相的威名像刘禅这种人是根本掩盖不了的,刘禅不会料到,蜀汉灭亡被人忘记了,刘备被人忘记了,他自己也被人忘记了,诸葛丞相还在。最令人讽刺的是如今的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就是当年所建的昭烈祠。昭烈祠是供奉昭烈皇帝刘备的,老百姓找不到纪念诸葛亮的地方,于是都挤到了昭烈祠,如今昭烈祠已经被人普遍认为是武侯祠了,不知道刘备泉下有知有何感想。

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2不傻,而且很厉害!

首先是制度,在诸葛亮死后,他马上废除丞相制度,让费祎当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大权不再同一人一把抓。后来蒋琬病死,刘禅干脆自摄国政,直接执掌大权19年,如果不是因为诸葛亮执政的时候六次出兵伐魏都、姜维九次出兵北上,都徒劳无功,消耗国力的话,没人敢说蜀汉偏安能维持多久,也许三国鼎立的.局面会多持续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接着是拉拢人心。曹爽与司马懿争权被杀后,夏侯霸害怕受到株连而入蜀,刘禅亲自出迎。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为老将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女,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渊的从妹,所以刘禅才这么说。之后,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刘禅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即使其父刘备在世,大概也不过如此。

还有别人对他的评价。刘备给后主的遗诏提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诸葛亮和刘备是什么人,这不用多说了,他们说行的人,难道会差吗?

荆州当时是被魏国和吴国瓜分的,所谓蜀汉政权,实际上只有一个益州,东汉十三州,除了益州是蜀汉的地盘以外,吴国占据扬州、交州和荆州。其余的十个州全部都是魏国的地盘,而且是历来的政治中心,中原地区,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都强于其他两国的总和。

蜀汉是当时最弱的国家,除了联吴抗魏,安心内政,稳扎稳打之外,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在短期内一统三国了,刘禅最为最弱小的国家的君主,确实是非同一般,就算是换了别人也不敢保证能翻天。

就像人人都说赵括无能,全军覆没。但是面对战国时代的超级统帅,战神白起,即使是孙武吴起之类的军事名家,也不能保证能讨得了好,败在白起手上的将领有一大箩筐,难道只有赵括才是无能吗?

而且关于“乐不思蜀”这件事,很多人认为他这是在保命,因为另外一个亡国之君,孙皓,骨头很硬,但是最后却被司马炎害死。

而且刘禅更清楚一件事,别说是司马昭这样的枭雄,就算是换了谁都不会让一个在当地统治了几十年的皇帝回到自己的故土,如果真的让刘禅回去的话,也许没有到蜀国,在路上的某一条河就会突然发大水,或者某一条山路就会突然山崩,刘禅就遇上了“意外”挂了!所以他明白,想要活命,他应该怎么做,事实证明,他是保全了性命,寿终正寝的安乐公。

对了,还有易中天先生说的,刘璋不战而降投降刘备就是对了?刘禅不战而降投降司马昭就是错的了?

所以,我认为刘禅不傻,而且很聪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7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