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始皇会是被赵高害死的吗?

人生百味 2023-09-12 16:14:21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秦始皇会是被赵高害死的吗?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秦始皇会是被赵高害死的吗?

秦始皇和他的伟大建业

他十三岁就早早地继承了秦王之位,而后横扫六合、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终结了自西周以来天下分裂的混乱局面,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大一统王朝——秦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的事迹让人们感叹不已,但令人唏嘘的是,这位“功过三皇五帝”的君主在第五次东巡途中溘然长逝,年仅四十九岁。他一手筑起的大秦帝国也在他死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轰然倒塌,灰飞烟灭。

秦始皇所到之地,无不彰显他的威严和权势。然而,就在他东巡途中行至阳武博浪沙时,一名壮汉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执起铁锤直奔秦始皇而来,不料却误将秦始皇的副车砸成了碎片。秦始皇惊魂未定之时,又有人上报称发现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以及出言“今年祖龙死”的“仙人”。这一连串的事件让秦始皇更加忧虑,他深知自己寿命有限,于是决定要尽快找到长生不死的仙药。

为了此事秦始皇开始了一系列寻找长生不死的探索。他听说海中有一座神奇的蓬莱仙岛,岛上蕴藏着让人长生的仙草。秦始皇派遣大批船只和探险队前往寻找,但徒劳无功。他还派人搜寻群山之中,希望找到长生仙人的所在,然而也未见一线希望。

秦始皇的探索几近绝望,但他不放弃。最终,他听说有一种名为汞的矿石,能够炼制成长生不老药。他下令全国搜寻汞矿,百姓们奋力寻觅,但却始终未能找到。秦始皇的希望再次化作泡影,他的心情变得沉重。

秦始皇迷茫之时,他遇见了一位名叫徐福的道士。徐福自称知道长生不老之道,并主动向秦始皇献上了药方。据说,这种长生不老药需要采集珍贵的草药,并在特定的日子进行炼制。秦始皇听闻心中大喜,他立刻动员全国人民,让他们寻找草药,并按照徐福的指导进行炼制。

然而草药采集和炼制的过程极为困难,又要求时间和地点极为精确,许多人为之劳累不堪,甚至献出了性命。秦始皇见到这种情况,心生疑虑,开始怀疑徐福的真实意图。他决定亲自体验这个药方,亲自试图寻找长生不老之道。秦始皇亲自领导着船队出海,在风浪中冲击蓬莱仙岛。然而,海上的暴风雨夺取了他的生命,让他再次回到了人世间。

秦始皇的去世让整个天下为之一震,大秦帝国也随之迅速衰落。人们开始怀疑长生不老的可能性,修建长城的人们纷纷回到了家乡,而大量的征战士兵也回到了农田,开始耕种新的生活。秦朝的统一局面彻底崩溃,天下再度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的局面。

秦始皇的一生虽然辛劳而短暂,但他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为后来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他也让人们意识到了长生不老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眼前,过好当下的生活。

秦始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逐永恒的生命,而在于创造出对社会和后人有益的伟大事业。正如秦始皇一样,我们应该怀揣着一颗奉献的心,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文章完)

东巡途中行至阳武博浪沙,一名壮汉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抡起铁锤直奔秦始皇而来,却误将秦始皇的副车砸了个稀碎。正当秦始皇惊魂未定之时,又有人上报说发现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以及出言“今年祖龙死”的“仙人”。这让秦始皇更加忧虑了,他决定要尽快找到长生不死仙药。

在他死后,赵高李斯二人开始作妖,伪造圣旨立昏庸无能的胡亥为帝,逼死了贤良的公子扶苏和名将蒙氏兄弟。三年后,大秦灭亡。

时间地点人物的巧合,让秦始皇的死疑点重重,致使后世许多人对此争辩不休。这些对秦始皇死因的争论里,当今流传下来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但是,体弱多病的他却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方面他纵情声色荒淫无度,另一方面他刚愎自用,什么都要亲自掌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每日要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书,闲暇时刻还要光顾后宫的丽人,这就导致了他的身体迅速被掏空,日益疲劳,疾病自然而然地找上了门来。

有人相信,秦始皇死得那么凑巧,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嬴政早不发病晚不发病,偏偏在远离京城咸阳之时发病,身边还独独跟着后来搞乱大秦的赵高李斯二人,唯一的忠臣蒙毅还在发病之时被遣走,这不免让人往更阴暗的地方想——赵高李斯谋害了秦始皇。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伪造了秦始皇的诏书,让胡亥继承了皇位。同时,二人又假借始帝皇之口谴责公子扶苏不孝、蒙恬不忠,将他们赐死。

等到扶苏蒙恬死后,大患已除,狼狈为奸的赵高和李斯这才长舒一口气,带领队伍返回了咸阳。而回到咸阳后,秦始皇的尸体已经发臭腐烂了。

赵高是赵国贵族,因秦国灭掉了赵国而被充作了宫奴。自幼国破家亡,赵高心中埋下了对秦始皇深深的怨恨。他发誓一定要复仇,让秦始皇血债血偿。

许多年后,时机成熟了。想要长生不死的秦始皇因为长期服用丹药,导致重金属中毒,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决定东游巡找仙药。而出巡途中,已起杀心的赵高利用水银在夏季易挥发的特性,让秦始皇过度吸入,最终毒发身亡。

秦始皇的死,扑朔迷离,至今仍是个谜团。生性暴虐、荒淫无度的他,死后如愿被送进了早就在修建的豪华地宫,身边还有大量金银财宝陪在一旁,仍是一副威风大气的样子。可怜的是,无数能工巧匠妻妾婢女也同他一起深埋地下,成为他的陪葬品。

关于秦始皇会是被赵高害死的吗?的内容就是这些了,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历史资讯和故事。我们的内容不限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们吧。

秦始皇死后秘不发丧,秦始皇真的是被赵高所杀吗?

秦始皇是我家喻户晓的一个历史人物,但是他的详细事迹却鲜有人知。包括他的死亡原因更是让我们后世推敲了几千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驾崩于沙丘,时年四十九岁。从此对于他的死,历史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为病死,另一种为惨遭非命死于“宫廷政变”!先说第一种观点,《秦始皇本纪》、《李斯传》、《蒙恬传》对其记载,因秦始皇年幼时患有疾病,导致体弱多病。而且秦始皇还非常勤政,每日批阅文书多达一百二十斤,处于高度负和工作状态。再加上当时游巡为七月天,在高温的天气下,引发旧病而亡。病因就是遗传病“癫痫”,因为政务繁身,引发了癫痫或者脑膜炎病状。癫痫发作始皇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病情处于昏迷状态,到达沙丘后被发现驾崩了。


第二种观点,关于秦始皇死亡文献记载,有许多可疑之处。其中最为可疑的就是跟随人员蒙毅被遣返回边关,蒙毅作为蒙恬的弟弟是扶苏的亲信,赵高等人的政治对手,自然不能留在始皇身边!不然如何对始皇下手,换言之就算吧始皇谋害了,就会留下口实让扶苏、蒙恬起兵反叛!再加上赵高等人秘不发丧,后又对蒙氏家族,扶苏做的种种迹象表明始皇非正常死亡。


关于谋杀始皇的凶手我认为分别是:胡亥、赵高、李斯。胡亥杀死秦始皇就是因为夺位,在继承人上面起了杀心。赵高杀死秦始皇最为接近,因为只有赵高侍奉秦始皇身边,他是最为有机会接近秦始皇。李斯则为了自己一己私欲,为了自己的地位,拥立胡亥便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这些都不是有力的证据,纯粹是我个人所言。笔者认为最有可能的一种结果:秦始皇癫痫病是犯了,可赵高等人却没有对其进行治疗,任由始皇病情恶化。随后再进行谋权夺位的事情!

秦始皇是被赵高杀死的吗?

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似乎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可是将这几篇有关秦始皇死亡情况的文字细细阅读,可发现其中有耐人寻味之处。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主要巡游云梦、会稽等地时,李斯、胡亥、赵高等随从,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为皇帝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还祷山川"。这似为越高等的计谋。因蒙恬领兵30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要诛蒙氏一族。赵高是个宦官,其专管宫廷御车与印信、墨书。这次秦始皇巡游,自然少不了中车府令的事务。而且后来赵高还"行符玺事",执掌传达皇帝命令和调兵的凭证"符"和"玺",赵高当然随从。秦始皇这次出巡,一路劳顿,到平源津就病倒了。赵高奉命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与丧命咸阳而葬。"信还未送走,秦始皇就呜呼哀哉于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北)行宫了。

为了不使秦始皇死的消息传扬出去而引起乱子,丞相李斯秘不发丧,将尸体载于车中,饮食奏请如常。一面命令车了加紧赶路,一面让赵高尽快派人把秦始皇的遗诏给扶苏送去。赵高可不愿意让扶苏继承皇位。因为扶苏为人正派,根本瞧不起阿谀奉承的赵高。秦始皇的小儿胡亥是一个昏庸的家伙,且赵高还曾受命教胡亥学习法律,二人正好臭味相投。赵高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实现他篡权乱政的阴谋,因而他违背秦始皇的命令,扣着诏书不发。采取说动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就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指责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马上自杀,不得违抗。接到诏书后扶苏流着泪自杀了。蒙恬不愿这么糊里糊涂地自杀,他说皇帝巡游在外,命令我带三十万戌边,这是天下重任,怎么能见个使者就自杀呢?谁知道其中是否有诈?"主使者把他押直来关进监狱,等候处理。

胡亥、赵高、李斯听说扶苏已经自杀了,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不取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巡游的架势,从沙丘到井陉,而后抵太原,经直道回咸阳,绕了三四千里。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了。为了遮人耳目就买了许多鱼装在所有车上以乱其臭,迷惑大家。到咸阳后,他们马上公布了秦始皇死亡的消息,发丧出殡。紧接着,胡亥就登基做了皇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升为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赵高阴谋得逞以后,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他向秦二世进谗言,陷害蒙氏弟兄,诛杀诸公子;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投狱治罪,最后将李斯腰斩于咸阳。

从以上赵高篡权乱政的几个步骤就可以看出赵高是个包藏祸心,阻险毒辣的人。因此使人不得不怀疑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生病,但是否秦始皇就因此一命呜呼,尚令人怀疑。

郭沫若曾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其中描述帮始皇在平源津渡黄河时,癫痈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车赶到沙丘后,宿了一夜,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已死,右耳流关黑血,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这篇小说反映出早就有人怀疑秦始皇的死属于非正常的死亡。至于谋害者是谁呢?小说中认为是胡亥。其实,赵高进行谋害珠可能性比胡亥大,因为诏书、玉玺都在赵高手中,继承王位的决定权也掌握在他与李斯手中。而胡亥即使弑父,如果得不到赵高、李斯的配合,不仅得不到王位,反而有杀身之祸。而赵高常随侍在皇帝左右,趁机行事不露痕迹,要较胡亥方便得多。

如果要问赵高为什么要谋害秦始皇?答案是赵高唯恐扶苏继承王位,如前所述,他对李斯讲:"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全必用蒙恬为丞相。"而赵高对蒙恬、蒙毅恨之入骨,岂能容得蒙氏尊宠,所以必须阻止扶苏即帝位。而秦始皇刚愎自用,决非尽谗能奏效,只有结束这一暴君的生命,才可拥诏立十八子胡亥。秦始皇平时居于深宫,戒备森严,无法下手,现在他在旅途中病倒,这真是天赐良机,正如赵高对胡亥所说:"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所以他果敢地对重病中的秦始皇下毒手,使其提前结束生命,完全有此可能。

那么,赵高是否敢干这弑君的勾当呢?他的言行已作出最好的回答。他对胡亥讲"臣闻汤武杀其主,在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往,孔子著之,不为不孝。"赵高不仅有以上弑君议论,而且后来还有弑君的公开行动,当秦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后不久,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燃起农民斗争之火,这时,赵高认为天下已乱,时机成熟,欲篡位称帝。他怕大臣们不服,但想设法试验一下,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服从自己。于是,就导演出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有一天赵高牵了一头鹿进入咸阳皇宫,把它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一听,不觉大笑起来,说丞相你错了,怎么把鹿说成是马呢!说着立即问左右的官员们到底是鹿还是马。他们当中,有的怕得罪赵高,不敢说实话,只好默默不语;有的讨好赵高,跟着说假话,硬说是马;有的尊重事实,直言为鹿。事后,赵高认为直言为鹿的都是反对他的人,便将他们一一暗害了。而对那些在事实面前表示沉默的人,特别是对那些存心说假话而巧于阿谀奉承的小丑,则成了赵高收罗的对象。赵高摸清了舆论的底细,不久使派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率士兵千余人,乔装谎称为盗,闯入望夷宫,秦二世惊骇不已,阎乐历数胡亥的罪状后,逼他自杀,胡亥苦苦求免,而阎乐骄横地说:"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沫足下。"说着就指挥士兵拥有向胡亥,胡亥只好自杀身亡。这时,赵高就把玉玺佩在自己的身上,来到大殿,欲自立为帝,可是群臣不从,他无可奈何,才立胡亥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王。从这般逼宫的行径就可以得知,赵高这种心狠手辣的人,他弑君并不为怪。然而,作恶多端的赵高最终也是自食其果,落了个被子婴刺杀的可耻下场。

不难看出,秦始皇之死,实质上是一场宫廷政变,而这场政变的导弹是赵高,他总想事事处处去支配命运、支配别人,而扶苏、蒙恬、蒙毅、李斯、胡亥等就是被他支配的牺牲品。但是,赵高要实现对诸人的支配,首先要支配秦始皇,只有假借秦始皇,才以实现自己的阴谋;对活的秦始皇支配不了,只有将他弄死后借传遗诏。至于赵高怎样使秦始皇致死,这正是历史上的缺页,因此对秦始皇的死尚无定论,是病故还是被害?因而这个"沙丘疑案"应当存疑。

秦始皇 是被谁害死的

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似乎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可是将这几篇有先关秦始皇死亡情况的文字细细阅读,可发现其中有耐人寻味之处。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主要巡游云梦、合稽等地时,李斯、胡亥、赵高等随从,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为皇帝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还祷山川”。这似为赵高等的计谋。因蒙恬领兵3O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要灭蒙氏一族。 赵高是个宦官,其专管宫廷御车与印信、墨书。这次秦始皇巡游,自然少不了中车府令的事务。而且后来赵高还“行符玺事”,执掌传达皇帝命令和调兵的凭证“符”和“玺”,赵高当然随从。秦始是这次出巡,一路劳顿,到平原津就病倒了。赵高奉命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与丧命咸阳而葬。”信还未送走,秦始皇就呜呼哀哉于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北)行宫了。 为了不使秦始皇死的消息传扬出去而引起乱子,丞相李斯秘不发丧,将尸体载于车中,饮食奏请如常。一面命令车队加紧赶路,一面让赵高尽快派人把秦始皇的遗诏给扶苏送去。 赵高可不愿意让扶苏继承皇位。因为扶苏为人正派,根本瞧不起阿谀奉承的赵高。秦始皇的小儿胡亥是一个昏庸的家伙,且赵高还曾受命教胡亥学习法律,二人正好臭味相投。赵高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实现他篡权乱政的阴谋,因而他违背秦始皇的命令,扣着诏书不发。采取说动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 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就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指责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马上自杀,不得违抗。接到诏书后扶苏流着泪自杀了。蒙恬不愿这么糊里糊涂地自杀,他说:“皇帝巡游在外,命令我带兵三十万戍边,这是天下重任,怎么能见个使者就自杀呢?谁知道其中是否有诈?”让使者把他押起来关进监狱,等候处理。 胡亥、赵高、李斯听说扶苏已经自杀了,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不取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巡游的架势,从沙丘到井陉,而后抵太原,经直道回咸阳,绕了三四干里。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了。为了遮人耳目就买了许多鱼装在所有的车上以乱其臭,迷惑人家。到咸阳后,他们马上甘布了秦始皇死亡的消息,发丧出殡。紧接着,胡亥就登基做了皇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升为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 赵高阴谋得逞以后,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他向秦二世进谗言,陷害蒙氏弟兄,诛杀诸公子;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投狱治罪,最后将李斯腰斩于咸阳。从以上赵高篡权乱政的几个步骤就可以看出赵高是个包藏 祸心,阴险毒辣的人。因此使人不得不怀疑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峰准语(马鞍形鼻梁)。挚鸟膺(鸡胸),这两项均为先天或发育时落下的病症,又有豺声(支气管炎),所以体质较弱。他在生活上荒淫无度,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120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主病,但是否秦始皇就因此一命呜呼,尚今人怀疑。郭沫若曾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其中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黄河时,癫痈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车赶到沙丘后,宿了一夜,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己死,右耳流着黑血,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这篇小说反映出早就有人怀疑秦始皇的死属于非正常的死亡。至于谋害者是谁呢?小说中认为是胡亥。其实,赵高进行谋害的可能性比胡亥大,因为诏书、玉玺都在赵高手中,继承王位的决定权也掌握在他与李斯手中。而胡亥即使弑父,如果得不到赵高、李斯的配合,不仅得不到王位,反而有杀身之祸。而赵高常随侍在皇帝左右,趁机行事不露痕迹,要较胡亥方便得多。 如果要问赵高为什么要谋害秦始皇?答案是赵高唯恐扶苏继承王位,如前所述,他对李斯讲:“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少用蒙恬为丞相。”而赵高对蒙恬、蒙毅恨之之入骨,岂能容得蒙氏尊宠,所以业须阻止扶苏即帝位。而秦始皇刚愎自用,决非进谗能奏效,只有结束这一暴君的主命,才可拥诏立十八子胡亥。秦始皇平时居于深宫,戒备森严,无法下手,现在他在旅途中病倒,这真是天赐良机,正如赵高对胡亥所说:“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所以他果敢地对重病中的秦始皇下毒手,使其提前结束生命,完全有此可能。 那么,赵高是否敢干这弑君的勾当呢?他的言行已作出最好的回答。他对胡亥讲“臣闻汤武杀其主,在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往,孔子著之,不为不孝。”赵高不仅有以上弑君言论,而且后来还有弑君的公开行动,当秦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后不久,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燃起农民斗争之火,这时,赵高认为天下已乱,时机成熟,欲篡位称帝。他怕大臣们不服,但想设法试验一下,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服从自己。于是,就导演出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有一天赵高牵了一头鹿进入咸阳皇宫,把它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一听,不觉大笑起来,说丞相你错了,怎么把鹿说成是马呢!说着立即问左右的官员们到底是席还是马。他们当中,有的怕得罪赵高,不敢说实话,只好默默不语;有的讨好赵高,跟着说假话,硬说是马;有的尊重要实,直言为鹿。事后,赵高认为直言为鹿的都是反对他的人,便将他们一一暗害了。而对那些在事实面前表示沉默的人,特别是对那些存心说假话而巧于阿谀奉承的小丑,则成了赵高收罗的对象。赵高摸清了舆论的底细,不久便派他的女婿咸阳阎乐率士兵千余人,乔装谎称为盗,闯入望夷宫,秦二世惊骇不已,阎乐历数胡亥的罪状后,逼他自杀,胡亥苦苦求免,而阎乐骄横地说:“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沫足下。”说着就指挥士兵拥向胡亥,胡亥只好自杀身亡。这时,赵高就把玉皇佩在自己的身上,来到大殿,欲自立为帝,可是群臣不从,他无可奈何,才立胡亥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王。从这般逼宫的行径就可以得知,赵高这种心狠手辣的人,他弑君并不为怪。然而,作恶多端的赵高最终也是自食其果,落了个被子婴刺杀的可耻下场。 不难看出,秦始皇之死,实质上是一场宫廷政变,而这场政变的导演是赵高,他已想多事处处去支配命运、支配别人,而扶苏、蒙恬、蒙毅、李斯、胡亥等就是被他支配的牺牲品。但是,赵高要实现对诸人的支配,首先要支配秦始皇,只有假借秦始皇,才能实现自己的阴谋;对活的秦始皇支配不了,只有将他弄死后借传遗诏。至于赵高怎样使秦始皇致死,这正是历史上的缺页,因此对秦始皇的风尚无定论,是病故还是被害?因而这个“沙丘疑案”应当存疑。
记得采纳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7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