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玄策是谁?王玄策有多猛?

华里士 2023-09-14 10:22:47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王玄策是谁?王玄策有多猛?的相关内容。

王玄策是谁?王玄策有多猛?

王玄策:文化使者的默默贡献

王玄策唐朝时期的一位不为世人所熟知的人物。他和我们熟悉的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法师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人物。而且王玄策也曾三次前往印度,作为使臣,其间还撰写了《中天竺国行记》一书,将印度的制糖工艺带回了唐朝。

王玄策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化传播,他还从印度带回了许多宝物,如珍珠、象牙塔、佛家舍利子以及佛印等。这些宝物的引入对于唐朝的文化与宗教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是王玄策的杰出贡献。

然而尽管王玄策的贡献已经如此杰出,他在唐朝的官职却非常低微。起初,他只是一个小县令,后来成为了朝散大夫。这一切发生在贞观之治的第21年。当时,王玄策应唐太宗的命令第二次前往印度,作为正使向那边的一位国王表达大唐王朝的慰问之情,同时也推进两国之间的关系。

王玄策虽然身份低微,却在国家外交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使命不仅仅是代表大唐王朝与印度国王交流,更是通过文化交流与物质交换,加强了两国的联系。这种默默无闻的付出,也是对国家外交的一种贡献。

王玄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份地位不高,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成就不仅仅取决于官职地位,更取决于自身的才华与努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使者,大唐王朝才得以与更多的国家进行友好交往与文化交流。王玄策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他所带回来的宝物与文化知识,更是他对于国家外交的种种努力。他虽不为世人所熟知,但他的名字留在了历史的篇章中,成为国家文化交流与外交发展的见证人。

让我们铭记这位文化使者,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他的传世之举,将激励我们继续为国家文化交流与外交交往作出自己的贡献,让文明之花在不同国度间绽放。

这个故事发生在贞观之治的第21年,那时候王玄策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去印度,作为一个正使对那边的一位国王表达一下大唐王朝的慰问之情,也拉进一下两方的关系。

那时候的条件可不比现代,现在去一趟印度也要很久的时间,更不用说仅仅依靠人力和马车 的古代了,所以在王玄策几经辗转到了印度的时候,已经是身心疲惫。

但历史的车轮从不让人停止脚步,到了印度之后,王玄策才发现,自己要拜访的西拉迪提亚国王已经被谋杀了,国内非常混乱,权臣当道,而且已经波及到了整个印度,到处都是打仗的人,稍有不慎可能就性命不保。

在慌忙逃命的过程中,王玄策这个来自中国的使臣,因为势单力薄,连同他在内的三十个人全部都被抓了起来,并且还是有针对性的抓人,那时候因为天竺国的统治者戒日王已经去世了,此时在位的阿祖那直接派出了一千余人,果断地将王玄策等三十人打入大狱,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宗教迫害。

王玄策本人比较有能力,恰好这阿祖那并不是很被大家喜欢,前统治者戒日王的妹妹就私下帮助了王玄策以及他的副将逃出了监狱,一般人这时候可能就会选择赶紧逃亡,回到大唐去寻求庇护,但王玄策不同,他选择了北上,去了当时的吐蕃,也就是我们如今的西藏高原,准备借兵打回去。

虽然吐蕃和中原一直不和,但自从古代中国的实力强盛之后,吐蕃的领主松赞干布也选择了和解,而且还娶了著名的文成公主为妻。

此时王玄策提出自己的想法,松赞干布必然是赞同的,首先借一些兵给他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果他失败了,也牵扯不到自己头上,但是如果王玄策等人成功了的话,那么自己也可以趁机扩张一下国家的领土,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当然要去做了。

于是松赞干布挥挥手给了王玄策1200名非常精锐的骑兵部队,还顺便从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尼泊尔弄来了7000步兵,就这8200名士兵,跟着王玄策杀回了印度。

王玄策和阿祖那的复仇之战一触即发,我们中国人对于行兵打仗上,从古时候就有着异禀的天赋,根据史料记载,“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都是王玄策借兵所达到的成绩,虽然“一人灭一城”的说法较为夸张了,但他也确实是为唐朝立下了许多功劳。

其次,当时的唐朝对于印度的态度其实是求和就可以了,其原因还是因为距离太远了,也不好管理,而且那边还有死对头吐蕃,虽然那时候已经比较和平,但是放人之心不可无,利用印度把吐蕃给防御起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印度那边除了中天竺这个国家之外,还有着很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如果唐朝只是吃下了中天竺这个地方,意义不大,还要分心费力地派遣兵力过去执守,得不偿失。

综合以上的原因,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明明王玄策的功劳很大,但却官职很低,甚至不能够在史书中有自己独立的章节的这个问题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王玄策是谁?王玄策有多猛?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

王玄策有多厉害,为何仅统领一万人马就能横扫印度?

首先王玄策当时率领的还有吐蕃的士兵在后方支援。并不只是一万兵马。

王玄策打的不是整个印度,而是打的中天竺(印度的一部分)。中天竺不强,但是也绝不是什么小破国村长。当时中天竺还出动了数万军队与王玄策作战,根本不是什么聚集群落,而是国家。以当时天竺进攻给唐朝的大量财物,以及王玄策攻破的众多城来看,中天竺、东天竺绝对是国家,而且不是太弱。只是因为过于邀约而不被当时是唐朝人关注而已。 ?东天竺可是动辄拿出牛马三万、弓、刀、宝缨络给王玄策。单是一个菩提寺主都能动辄送给王玄策宝珠、大珍珠八箱、象牙佛塔一、舍利宝塔一、佛印四;同时送给王玄策使团的普通成员每人华氎十段。

王玄策在天竺的作战,其实是打败中天竺,并不是打败整个天竺。在王玄策之前,天竺已经是分裂内讧衰弱状态。贞观年间王玄策去天竺并不是为了联络天竺对付吐蕃。王玄策出使天竺时,已经是松州之战以后,吐蕃松赞干布已经表现的很恭敬,吐蕃松赞干布认怂、称臣、纳贡于唐朝,而且唐朝控制着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压制着吐蕃。任何人都看不出有联络天竺对付吐蕃的必要。 何况,天竺与吐蕃隔着喜马拉雅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即使统一的天竺也无法牵制吐蕃。而且当时天竺处于分裂内讧衰弱状态,天竺根本无力牵制吐蕃。而且天竺是为了保全自己,来寻求帮助。但因惹怒唐朝统治者。

王玄策的故事 唐朝名将王玄策的轶事有哪些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唐朝官员、外交家。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年―661年)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
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因而以对其答札之副使节身份。接着,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夺事件,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战绩。658年,第三度被选为往印度之使节,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参拜。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王玄策的轶事
1、出使印度
大唐周边葱岭南有国名叫天竺(即今印度)。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印度半岛建立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印度。二是拜会吐蕃王松赞干布,睦邻友好。三是看看文成公主。但此时印度发生了政变,别忘了,那时候没卫星,也没手机,没通讯手段,李世民再牛也算不到啊!于是照常上路。篡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于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当时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为皇后),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
2、击溃印军
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而印度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68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