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包拯杀公孙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起包拯的时候,大家对他也是非常的了解了,包拯他一生不负权贵,铁面无私,在他去世之后有很多后人把他称为了神,我们都知道在电视剧中包拯他有一个左膀右臂就是公孙策,那么公孙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为何会含泪斩公孙策?原因很简单。
包拯他一辈子都是非常的大公无私,而且为百姓造了很多的福,我怕现在这个现实社会已经没有了像他这样清廉的官,他这么厉害的人物手下肯定也有很多帮助他的人,那么就是王朝,赵虎,张龙,展昭,还有就是公孙策,尤其是这个公孙策,在包拯的身边也算是一个大红人了,有什么事情都是有公孙策出去办的,由此可见包拯是很信赖公孙策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包拯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不管是谁犯了错,他都不会放过的,即便是他的亲人,包拯也是很正直的,所以他不允许他身边的任何人犯错,这样一个清廉无私的包拯,对公孙策也是很心痛了,就是因为公孙策当年做了一件让包拯心痛的事情,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公孙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包拯含泪斩公孙策?
当年出现了一个斩贪官的事情,这也是公孙策出的主意,但是最后包拯却要用这个铡斩了公孙策,当时的原因竟然是公孙策有一个女儿她流落在外面,更不巧的是公孙策他女儿身上有一桩命案,而且公孙策为了他的女儿询私枉法,最后被包拯给发现了。
虽然说每一个做父亲的对自己的孩子都是非常无私的,但是作为清廉的包拯,他不允许手下的任何人做徇私枉法的事情,所以说公孙错他做的这件事情就触犯了包拯的底线,当时包拯发现这件事情后,并没有顾及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要准备把他给斩了,不过幸运的是,当时皇帝下了一道圣旨才免了公孙策的一死。当时包拯的大公无私也是让很多人都成为了楷模,后来抚养他长大的嫂嫂有一个宝贝儿子杀了人,结果高手也是二话不说就铡了自己的亲侄子,也没有顾及亲情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包拯的清廉流传了下来。
当时的包拯和公孙策两个人联合破了很多大案子,可以说是他们两个人互相成就了彼此吧,最后在开封府设计了铡刀,皇亲国戚触犯了法律那就是用龙头铡,朝廷人用的是虎头铡,平民百姓用的就是狗头的,不过让人最可惜的是我公孙策竟然也死在了自己设计的铡刀下。
包拯南巡时发现太湖面上出现浮尸,所以就立即上前去查案了,但是每次都被自称江龙的人行刺,说是为弟报仇。他有一个养女从中帮助。在查案过程中,公孙策竟然发现江龙的养女如忆便是多年失散的亲女,不禁非常矛盾,最后私放女儿……其实不是包拯非要杀公孙策,而是他问心有愧,决定以死谢罪,而在电视剧中有一桥段是包青天挥泪斩公孙---《包青天》之《挥泪斩公孙》里面公孙策并没有死,被展昭的一道圣旨救下!其实人无完人,更何况是自己的女儿呢,放做是谁也会像公孙策一样的!
包公挥泪斩公孙策的典故:
那时正是包拯受命南巡路过太湖,他在太湖表面发现了一具漂浮的尸体并去调查。然而,他一再被一个自称是江龙的人刺杀,声称为他的兄弟报仇,并且江龙还有一个养女来帮他。在调查此案的过程中,公孙策意外地发现,江龙的养女,竟然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女儿。
他当时内心异常的犹豫,但始终不忍心抓获自己的亲生女儿,最终私下释放了她 。所以事实上,并不是包拯一定要杀死公孙策,而是他因为放走囚犯自身感到内疚,并自己投案自首以死谢罪。在电视剧中,有一段挥泪斩公孙的情节,但公孙策当时并没有死,而是被展昭所带来的圣旨救了出来!?
扩展资料:
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公孙策出场:
《三侠五义》第七回 得古今盆完婚淑女 收公孙策密访奸人
暂且退了堂,来至书房,细看呈子,好生纳闷。包兴与李才旁边侍立。忽听外边有脚步声响。包兴连忙迎出,却是外班,手持书信一封,说:“外面有一儒流求见。此书乃了然和尚的。”包兴闻听,接过书信,进内回明,呈上书信。
包公是极敬了然和尚的,急忙将书拆阅,原来是封荐函,言此人学问品行都好。包公看罢,即命包兴去请。包兴出来看时,只见那人穿戴的衣冠,全是包公在庙时换下衣服,又肥又长,肋里肋遢的,并且帽子上面还捏着招儿。包兴看罢,知是当初老爷的衣服。
必是了然和尚与他穿戴的,也不说明,便向那人说道:“我家老爷有请。”只见那人斯斯文文,随着包兴进来。到了书房,包兴掀帘。只见包公立起身来,那人向前一揖,包公答了一揖,让坐。包公便问:“先生贵姓?”
那人答道:“晚辈复姓公孙名策,因久困场屋,屡落孙山,故流落在大相国寺。多承了然禅师优待,特具书信前来,望请老公祖推情收录。”包公见他举止端详,言语明晰,又问了一些书籍典故;见他对答如流,学问渊博,竟是个不得第的才子。包公大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年包青天Ⅲ之天芒传奇
黑脸的包公总是那么严肃,这边是影视中的包拯给人们留下来的印象。但是他那清正廉洁,判案无私的形象在广大群众中受到了热宠,一副代表着正义的形象,引起了很多人心中对他正义无私的共鸣。但是历史上却发生这么一则事情,更加凸显包拯的铁面无私的形象。
通过影视剧我们知道,包拯的身边有这么两个人,一个展昭,一个是公孙策。这二人一个文,一个武,两人共同辅佐的包拯办案。但是在之后的过程中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那就是公孙策在执行公务的事情,故意放走一名嫌疑犯。也就是公孙策失散多年的女儿,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公孙策差点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公孙策是《三侠五义》中的文学人物,北宋开封府包拯的师爷,同时也是最得力的助手。大家所熟知的包拯堂前的铡刀的设计者,便是出自公孙策之手。当时的人们称他为"再世诸葛"。可见公孙策的地位非同一般。但是就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师爷,在年轻的时候,却经历了一件十分凄苦的事情。
早年间,公孙策是一名普通的士子。娶妻生子这个是人之纲常,公孙策有了一个女儿,对于公孙策来说生活可谓是十分美满,家庭也是和睦幸福。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公孙策的妻子因为美貌的缘故,被人侮辱。
被侮辱后因为无脸见人,于是就上吊自杀了。公孙策为妻子喊冤,结果反而被别人设计诬陷。入了监狱,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监狱中逃了出来。知府县衙发现后便派人追杀他,他抱着女儿被人逼到悬崖上跳下去。
或许是天意吧,公孙策和他的女儿没有死,他被路人救起后便来到了包拯门下,而他的女儿则是被水贼江龙救起,取名为江忆,公孙策唯一留给他女儿的信物是一个手镯。这个手镯为后来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一个伏笔。
命运总是给人留下不可琢磨的手笔,有一次包拯去太湖时,遇到了一起命案。经过一系列调查,最终锁定了一个水贼名叫江龙。当时这个江龙还想刺杀包拯,可是有展昭在身旁,刺杀的任务便没有成功。与江龙同行的女水贼也落荒而逃。这时公孙策恰巧看到了女贼手中的手镯,于是他开始调查这个手镯的由来,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竟然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
知道真相是公孙策十分激动。当公孙策说出真相后,江忆开始犹豫起来,自己既是江龙的养女,也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公孙策。这时公孙策也十分犹豫,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女儿,难道要把她送到包拯那里吗?最后他还是忍下心来放了他的女儿,然后自己去和包拯坦白,并表示自己愿意承担一切责罚。
话说公孙策放自己的女儿后,并且将整个事情的经过向包拯做了汇报。不过包拯是一个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的人,无论是谁触犯了法律都得要严惩。但这件事证据确凿,以包拯那种铁面无私的性格。即使是自己最亲的人,也要一视同仁,不会有半点包庇的行为。
公孙策也知道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决定以死谢罪。随后包拯根据律法,宣布了公孙策的死刑,包拯含泪将他送上了铡刀上。为了亲情而留有私情的公孙策,在保律法面前,也无可奈何。
最后的结果是公孙策没有死,因为皇帝之前听说了公孙策的事情。皇帝认为公孙策为断案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于是便下旨赦免了公孙策的死罪。虽然公孙策只是虚设的一个人物,《三侠五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了包拯和公孙策的情谊之深,展示了包拯铁面无私的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只不过在律法面前,容不得半点亲情,也就是我们如今说的"法大于情"。
剧中不仅向我们展现出了法律的威严性,国家的统治力,还向我们解释了法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警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说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的道理,那就是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的,好人终究有好报,坏人终归还是要受到惩罚。
包拯为官铁面无私,清正廉洁,深明大义的形象更加伟大,令百姓们也得以信服,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好官。从此包拯成了铁面无私的代言人,流芳百世,而他的那些丰功伟绩也被世人们广为流传,他的精神也在不断地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很多人以他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让这社会更加美好起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