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阳谋和阴谋哪个更厉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同时代的曲逆侯陈平跟留侯张良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陈平不过还是一个二流的谋士,算不上是核心团队中的一员。
张良就不一样了,他始终都是刘邦最信任的人。在全国局势的把控能力上,没有人能够比张良更加出色,所以他是刘邦的向导。
至于陈平,他虽然在战时也出了一些注意,不过只是小范围地帮助了刘邦,并没有起到扭转全国局势的作用,所以自然也就比不上张良的。
不过陈平最出色的作用,是在吕后当政时期。他的优秀表现,使得大汉王朝躲过了吕后乱政祸端,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在他的帮助下夺取了皇位。
张良运筹帷幄,帮刘邦决策的都是大事件。
为什么张良如此深受刘邦的敬重?因为张良有一种向导的功能。刘邦虽然有雄心壮志,可是这些想法没有落实到实处,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张良恰好就是帮助刘邦做好这件事的那个人,他为刘邦指明了每一次要走的路,当刘邦走错的时候,张良也能够在第一时间,果断纠正刘邦的错误。
01鸿门宴解围,让刘邦保留了东山再起的实力。
刘邦这个人什么都不怕,自己带着人马一路向关中挺进,击败了王离大军以后,刘邦顺利进入关中。
这个时候张良不在刘邦身边,所以刘邦就在函谷关驻军,打算在关中称王。为什么关中如此重要呢?因为秦始皇当年将全国的财富都聚集到了关中地区,天下达到一定经济实力的富豪,也都被秦始皇强行迁入关中。
沛公大惊,曰:“为将柰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柰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史记》
所以关中是天下财富的中心,你要是认为刘邦到了关中以后,真的是一分钱不拿,一点不动心,那你对他实在是太高估了。
刘邦不仅拿了钱,还睡在了秦始皇睡过的龙椅之上,俨然就是要称王了。结果项羽打了过来,刘邦还还了一次手,结果被打残了,只好去赴鸿门宴。
这个时候张良立刻赶过来,在鸿门宴上,张良巧妙运用项羽爱壮士的事情,化解了尴尬的局面。又为刘邦据理力争,博取了项羽的同情。最终张良作为掩护,使得刘邦成功逃脱项羽的追杀。
这件事看似是一件小事,可是如果当天晚上项羽把刘邦剁了,可就没有后来的大汉王朝了。所以说张良对刘邦的恩情的确深似海,这也使得刘邦后来有了喘息之机。
02张良与韩信搭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在刘邦被赶到汉中的时候,他已经快要丧失夺取天下的野心了。这个时候张良告诉刘邦,你一定要把沿途的栈道给烧了。
常人不能理解,因为如果刘邦想要走出汉中,就必须要走栈道。现在张良把栈道给杀了,岂不是要断绝刘邦出汉中的路?
刘邦毫不犹豫地就把栈道给烧了,因为刘邦明白,张良这么说,是为了让项羽放松警惕,让项羽认为刘邦这辈子都不想出来了。
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史记》
而刘邦在进入汉中以后,可以另辟蹊径,从小路走出来,从而达到暗度陈仓的效果。这个时候张良和韩信的配合就比较默契了。
韩信带着刘邦的人马,从陈仓小道走出来,打了外面诸侯一个措手不及,这才奠定了刘邦夺取天下的基础。
如果当初刘邦没有烧毁栈道的话,那项羽的人马极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就攻进来,直接把刘邦给灭了。那刘邦就再也没有夺取天下的可能了。
03张良为刘邦规划夺取天下之路。
刘邦到了汉中以后,张良是没有跟去的,因为他需要在中原地区为刘邦谋划。等到刘邦带着56万联军进攻彭城后,项羽三万人马就把他们打散了。
这个时候刘邦再也没有了夺取天下的信心,因为项羽实在是太强大了。张良却打消了刘邦的这个念头,他告诉刘邦,其实项羽很好对付,只要利用好三个人就行。
这三个人分别是韩信、英布以及彭越。这三个人手里都有强大的兵马,而且军事实力很强大。只要他们都愿意为刘邦卖命,那刘邦夺取天下可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史记》
所以按照张良的说法,刘邦开始拉拢这三个人,分别许以王爵,让他们帮助自己对付项羽。果不其然,这一招实在是厉害,一时间战况立刻就被扭转了。
张良非常了解这个世上谁能够打仗,谁能够拉拢。这不仅要有超越常人的智慧,而且要有足够的胆略才能做到。
04张良的四面楚歌让项羽一败涂地。
韩信彭越这些大将的确很出色,将项羽的势力范围不断压缩,可是他们到底还是不能彻底击败项羽,毕竟项羽也是一代战神。
这个时候他们把项羽大军围困在垓下,一时间双方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项羽的人马想要突围出来,韩信的大军也想要攻打进去。
僵持之下,张良的作用再次出现了,他让士兵们假装是楚国人,在垓下周围到处在传唱楚国的歌曲。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记》
这个时候的项羽大军本身就有些疲惫,再听到四周都是楚国的歌曲,他们认为楚国已经被刘邦给攻下来了,所以一个个都丧失了战斗的信心。
这一招攻心为上实在是太狠了,项羽再想要振奋军心,也是做不到了。因为士兵们认为他们的家人全都被刘邦给抓了,那他们哪里还有心情去打仗呢?
这一招三国吕蒙在偷袭荆州成功后也用到了,吕蒙拿下荆州以后,安抚当地士兵的家属,并且告诉这些荆州士兵们,只要他们肯合作,他们的家人都安然无恙。
这直接导致了关羽大军一泻千里,溃不成军。关羽没有输在战略指挥上,他是输在了人心之上。
05陈平用反间计逼走了范增,多年后颠覆了吕后政权。
反间计实在是狠毒,陈平不断给项羽灌输各种范增投敌的思想,以至于后来项羽真的开始怀疑范增,这是欺负老实人的典型。
当时项羽的使者来到刘邦军营,陈平先让士卒端来了好酒好菜,后来一问之下原来是项羽的使者,陈平立刻让士卒把好酒好菜端走了,换来了粗茶淡饭,还扔下一句话:本以为是范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羽的使者。
这把项羽气得半死,差点就把范亚父给拍死了,所以范亚父的离去,是陈平的功劳。范增对项羽的作用,那是相当大的,失去范曾的项羽,那跟瞎子没什么差别了。对钟离眜也是一样,导致项羽失去两位重要的帮手。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史记》
刘邦去世以后,吕后带着儿子刘盈掌握了朝政。从此大汉进入吕后专权的时代,吕后不断杀戮老刘家的诸侯王,将老吕家的人安插到汉王朝的核心位置上。
这一点非常可怕,稍有不慎,刘邦的基业可就成了吕家的基业了。所以陈平这些老臣们一直在谋划着如何夺权,可吕后治理国家还是比较有能力的,所以他们都很信服,没有反对。
等到吕后死了以后,陈平立刻联合周勃发动兵变,杀光了跟吕后有关系的任何人,将大汉的权力交到了汉文帝刘恒手里,为延续刘汉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张良和陈平都是优秀的谋士,一个平定天下,一个安定天下。
张良的谋略,主要是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陈平的谋略,则是在安定天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两个人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所以不能说他们谁更厉害一点。从历史评价上来说,张良是要强过陈平的,但是这不意味着,陈平就真的不如张良。
两种手段各有各的好处。先说说阴谋,纵观我们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孙子兵法里面的三十六计,其中大部分都是属于阴谋的范畴。
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就是黄盖用草船点火迷惑曹操,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种阴谋使得着实巧妙,让人佩服不已。特殊情况用特殊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好方法。
但是就现在职场里面的勾心斗角而言,阴谋就是个贬义词,所以我还是比较佩服那些用阳谋的人。大家光明正大的进行较量比拼,总比那些怀着恶劣心思,背后耍心机用阴谋的人好太多了。
你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即使输给光明磊落的人,我也会毫无怨言的。而且我个人也不会背后耍一些阴谋,捅人家刀子。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坑害到别人。胜利了我的良心也会不安的。
一个善于谋略的人主要讲究的就是一个策略。计谋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计谋又可以分成阳谋和阴谋,阳谋是一个人会当着别人的面来完成自己的目的,不会偷偷耍小计谋,也不会对他人造成困扰,阳谋和阴谋比起来似乎像是一个褒义词,但其实并不是,就好比是按照商场里的变价购买衣服,这些肯定不会是进价,但是我们依然会买,这就是所谓的阳谋。
古时候有一些计谋是会让人觉得很不错的,他们可能是阴谋,也有可能是阳谋,不管是哪一种,我的任务还是阳谋让人觉得更加危险,阳谋是你明明知道直接的前面有一个坑,但是你就是不会跨过去,接下来借来看一些阳谋的例子。
第一个是推恩令,汉朝的王侯在这个制度实施之前都是只要把自己现在的封地让嫡长子来继承就行了。刘彻为了加强自己中央的位置,他开始减弱周边地方的一些势力,但是如果就这样贸贸然地行动,肯定会引来周边地区的不满,所以他想到了推恩令。在这个制度实行之后,那些土地都会被诸侯分子下面的儿子,如果有王侯敢不分,那一定会被朝廷给盯上,如果分出自己的土地,那自己手里的势力就减弱了,最后这样下来就只有一个朝廷是最大的。
第二个是围魏救赵的故事,对于这种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就不多说了,就是要他们放弃别的权利来保护自己最想要保护的。
还有一个就是二桃杀三士,公孙接和田开疆还有古冶子是齐景公那时候最有权力的三个将士,齐景公对于他们也没有办法,于是晏平仲就说出了这样的一个方法,把蟠桃树上的两个桃子给他们三个里面最有功劳的两个人吃。
他们三个人都不把齐景公这个人当回事,当时送桃子的时候只要田开疆与公孙接在家里,所以他们两个吃了桃子,古冶子知道后很不服气,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就自杀了。田开疆与公孙接根本就没有想到古冶子竟然会自杀,两个人自认自己的功劳比不过人家,也就都自杀了。晏平仲就用这样的方法拿回了兵权,让人感到十分的敬佩。
这种计谋就叫做阳谋,这样子的一种计谋实在是厉害,也让人防不胜防。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正请多加指正、批评!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良和陈平都是汉初刘邦重要的谋臣,计谋虽然不同,但对刘邦的帮助都很大。原则上讲应该不相上下,但是张良多为阳谋,而陈平多为阴谋,所以世人多推崇张良,而贬低陈平。
张良习兵法,善谋略,运筹帷幄之中
张良年轻的时候,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个老人,传他一本书《太公兵法》,张良研习《太公兵法》,而后追随刘邦,为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可谓居功甚伟!
张良的计谋多为阳谋,相对光明磊落。例如,刘邦攻进咸阳以后,本想住下,享用美女和财宝,但张良劝他与秦国父老约法三章,然后还军霸上,静等项羽到来。
在楚汉战争时期,张良让刘邦封韩信为齐王,笼络韩信,然后打败项羽。
当然,张良也有阴谋,例如刘邦进攻函谷关时,张良献计让刘邦派人贿赂守关将领,进而攻击秦国士兵;在楚汉战争初期,张良献计让刘邦烧毁栈道,以表明没有夺取天下之心,进而麻痹项羽,实际后来张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
所以张良也不全是阳谋,也有阴谋。
陈平重实用,计谋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多次帮刘邦脱险
据史书记载,陈平为刘邦出过6计:一计离间项羽和范增,致使范增离开项营;二计让2000女子替刘邦挡枪,助刘邦逃出荣阳城;第三计,让刘邦假装巡游云梦泽,擒住韩信;第四计,贿赂单于妻子,而让刘邦逃出被围的平城;其他两计没有详细记载。
但是每次,汉王刘邦都非常受用,所以陈平用了六计,换来6次封赏。陈平计策多为阴谋,出人意料,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十分奏效。
陈平和张良贡献谁大?
按《史记》司马迁评价来看,似乎对陈平的评价要高于张良。
司马迁评价陈平说“陈平经常贡献奇计,解救复杂的危机,拯救国家的忧患。到吕后时,国事多艰,然而陈平竟能自免于祸,安定汉室,保持荣耀终身,被称为一代贤相,岂不是善始善终吗?如果没有智慧和谋略,怎能做到这样呢?”
而对张良的评价为“学者们大多说世界上没有鬼神,然而认为有精怪之物。至于像留侯遇见老人给予他兵书,也属可怪的事了。高祖遭遇困境的时候较多,而留侯常常在这时出力奏功,难道说这不是天意吗?”并且说,本来以为张良高大魁梧、奇特伟岸,但当见到他的画像时,感觉状貌就像妇人美女。有些戏谑之意。
两者相比,可见,司马迁对陈平的评价要高于张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