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睿宗李旦最终结局(唐睿宗李旦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人生百味 2023-11-28 09:14:25

唐睿宗李旦最终结局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唐睿宗李旦最终结局。

唐睿宗李旦最终结局

唐睿宗李旦:大圣贞皇帝的生平与谥号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他于开元四年六月甲子日(716年7月13日)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岁。七月己亥日(8月17日),他被追谥为大圣贞皇帝,庙号睿宗,并于十月庚午日(11月16日)被葬于桥陵(在今渭南丰山)。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载有记录,天宝八年六月戊申,睿宗被称为大道玄元皇帝,而窦太后以下也被追封为顺圣皇后。而《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记载,天宝十三年二月癸酉,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以汉家诸帝皆谥孝故也。

睿宗李旦在他生前和逝世后被赋予多个尊号和谥号,这也表明了他在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位期间推行了许多政治、文化、和经济改革,是一个有远见的皇帝。他的逝世为唐朝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为他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天宝十三年)二月,癸酉,享太庙,……睿宗谥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以汉家诸帝皆谥孝故也。

唐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公元662-716年),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文明元年、景云元年两次称帝,共在位8年,禅位于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年五十五,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三十里处)。

关于唐睿宗李旦最终结局的内容就是这些了,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历史资讯和故事。我们的内容不限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们吧。

唐睿宗李旦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唐朝历史有三百多年,一共有28位皇帝,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隋唐英雄传》,这部电视剧讲的就是唐朝早期的历史,唐朝这28位皇帝中,不得不说的就是唐睿宗李旦,他是一个很特别的皇帝,可能很多人对他不是很了解,这边就讲一下这位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为什么说唐睿宗李旦是最为独特的一位皇帝呢?因为唐睿宗李一出生就被封为亲王,之后却两次登基为帝,我们都知道很多皇帝甚至是皇子都不得善终,但是李旦却是一个特例,他是唯一一个能够善终的人。

李旦作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因为不是嫡长子,所以想要登基为帝是很难的,后来因为武则天自己想要当皇帝,这给了李旦机会。虽然他当了两次皇帝,在位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八年,但是李旦在位期间并没有皇帝的实权,历史评价李旦谦恭孝顺,好学勤奋。

作为唐朝的第五位皇帝,睿宗李旦两次登基,第一次是因为武则天想当皇帝,但因为李旦的哥哥李显不好管,于是武则天废黜了中宗李显,立李旦为帝。后来武则天觉得时机成熟,就逼李旦退位,自己当了皇帝。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是因为他哥哥李显的皇后引发的历史著名的韦后之乱,因为韦后想效仿武则天做皇帝,引起内乱,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和李旦的儿子联合了禁军,杀死了韦后,扶持了一个小皇帝,当时很多大臣都想让李旦当皇帝,李旦最终接受了大臣的请求,第二次当上了皇帝,李旦知道他的母亲武则天不想让他当皇帝,再加上这也会对他哥哥李显的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李旦放弃了这个登上皇位的机会,让位于他的哥哥李显。

李旦在两次让位都很特别,第一次是让位给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成就了武则天的宏图霸业,第二次又让位给了自己的皇兄李显,因为他的让位也保住了李显的性命。在李旦的一生中,李旦非常好学,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书法也很好。武则天墓碑上的碑文就是由李旦自己写刻的,李旦之所以能在唐朝的政治动乱中兴亡,最终结局很好,主要是因为他能够审时度势,不争不抢,所以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比较特殊的皇帝。

唐睿宗李旦当了几年皇帝为什么两次退位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轮、李轮,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唐中宗同母弟。那么唐睿宗李旦当了几年皇帝?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好好讲讲唐睿宗李旦当了几年皇帝与及为什么两次退位,供大家阅读!

唐睿宗李旦当了几年皇帝
李旦前后两次登基,共在位八年余,但真正掌权仅有两年,称太上皇四年。开元四年(716年)病逝,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两次退位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儿子,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于龙朔二年六月一日出生于长安城含凉殿,当年十一月封为殷王。后来依次被封为豫王,冀王,相王等。睿宗开始名字叫做“旭轮”,之后去旭叫做“轮”。仪凤三年,徙居洛阳,改名旦。
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于洛阳去世,遗诏命太子灵柩前即位。因此,唐中宗李显即位。李显就是李旦的哥哥。李显继承皇位之前,哥哥李忠被废。接着,相继被立为太子的同母长兄李弘和二哥李贤先后被废死。他亲眼目睹两个哥哥的下场,因此在执政的母后武则天面前恭敬小心,从不多说一句话。因此,初期他的太子位较稳。开耀二年正月,他的长子李重润出生,高宗十分欢喜,在重润满月时改年号为永淳,还将他立为皇太孙。李显极力避免与母后冲突,因此成为武则天儿子中第一个顺利即位的太子。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忘记了母亲还是极有权力欲的,先皇遗诏也明确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处分。”一天,中宗想要任命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坚决不同意,唐中宗发怒说:“我就是把天下交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的职务?”裴炎惧怕,就报告给了武后,于是密谋废立皇帝。
武后把朝臣召集至乾元殿,命令军队入宫,下令废中宗为庐陵王。中宗问:“我有什么罪?”武太后说:“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怎么说无罪呢?”于是将中宗囚禁于别处。然后立豫王李旦为皇帝,王妃刘氏为皇后,永平王李成器为太子。废皇太孙李重照为庶民,改年号为文明。睿宗李旦住在偏殿,朝政大事都由武太后决定。
不久,被废的中宗被安置在房州。五天后,又转到均州。来年三月,又迁到房州。一住就是十五年。期间,发生了许多变故。他被囚禁不久,弟弟李旦上表逊位,武则天登上皇位,李唐宗室子弟大多被杀戮。又发生了扬州徐敬业等人的兵变。不久,宗室琅琊王冲、越王贞等相继起兵。他们都打出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口号。这样让李显担忧被母后所害,于是惶恐不安。听说朝廷有使节到房州来,就想自裁,幸亏与之共患难的韦氏加以安慰,才安然无恙。
圣历元年三月,武则天突然把庐陵王从房州接回来。称庐陵王有病,需来洛阳休养,实际上是让李显重任太子。中宗为搞好与母后的关系,决定与武氏联姻。于是将女儿永泰公主嫁予武则天的侄子武延基(魏王武承嗣的儿子),幼女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长安元年九月,皇太孙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对武后宠信的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表示不满,结果二张反而告他们诽谤朝廷。重润与永泰夫妇被迫自杀。面对二张的威胁,太子李显与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经常往来,暗中计议对策。
长安四年,武则天病居迎仙宫,除了二张,外人不得入内。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人起兵发动政变,占领玄武门,斩关而入,进入迎仙宫,杀死二张。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强警戒,配合这一行动。武则天于是先传令太子李显监国,次日传位,隔天中宗复位,并大赦天下。于是论功行赏,李旦加为安国相王,拜太傅,同中书门下三品;妹妹太平公主加镇国太平公主称号,表彰拥立之功。张柬之等人也加官晋爵。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几人集体商议并由上官婉儿执笔的中宗遗诏是由韦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而以时为安国相王的睿宗加太尉参谋辅政。后来,韦后的党羽认为不应该用相王辅政,实际上是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睿宗当作了一大障碍,是对曾经做过大唐皇帝和皇嗣的睿宗心怀疑忌。睿宗在先有中宗顾托遗志,而韦后自怀私心剥夺其辅政权力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这说明睿宗在躲避政治斗争漩涡的冲击时,具有寻常人不曾具备的高超本领。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睿宗重新登基,史称“唐隆政变”。根据史书记载,在这场宫廷政变成功后,王公百官上表,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认为睿宗李旦众望所归,推举他即位。在少帝下诏让位的时候,睿宗依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唐隆(710)元年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由于唐睿宗李旦优柔寡断,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李旦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于是毅然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唐睿宗李旦是寿终正寝吗﹖

唐睿宗李旦的桥陵。蒲城埋葬了四位唐朝皇帝,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唐宪宗李纯(景陵)和唐穆宗李恒(光陵),分别为二父子。其中唐睿宗李旦葬于开元盛世,陵墓规模和石雕艺术是十分有名的。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参观一座唐陵,肯定就选择“桥陵”了。路上,当地的同事告诉我,蒲城有五座唐陵,沿东西方向排开,去桥陵的这条路就叫“五陵路”。蒲城有五座唐陵吗?第五座唐陵的主人是谁呢?这让我十分好奇。
到了桥陵后,就迫不及待地向为我们讲解的王伟先生请教了。王伟是桥陵文管所的所长,他告诉我们,蒲城还埋葬了一位唐代的“让皇帝”李宪。这位“让皇帝”没有当过一天皇帝,“让皇帝”是追封的。由于未列入历史年表和唐代皇帝的谱系之上,不太为人们所知,但可在史书中查到。

"让皇帝"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被封为宁王,让皇位于玄宗。病故后追封为“让皇帝”,依帝陵制葬于蒲城的惠陵。

武则天死后的第六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毒死了中宗李显,韦皇后想做武则天第二。这时李隆基联合羽林军诛杀了韦后,废了少帝李重茂,拥立父亲李旦重登了皇位。之后睿宗李旦为立太子之事十分头痛。按礼法当立长子李宪为太子,但三子李隆基平乱有功且握有兵权,若处理不好恐怕又会上演一出“玄武门之变”。

十分明智的李宪也洞查到了这一切,主动上书让贤,认为“储副者,天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 睿宗李旦便在即位后的第二个月立了储君,太子为三子李隆基。并在即位26个月后,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为“太上皇帝”。

李隆基登基之后,十分善待兄弟,尤与李宪感情至深。在兴庆宫的花萼相辉楼,与李宪等兄弟们一起赋诗下棋,击鼓吹笛,同床共枕。成为了唐代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历史上对李宪也评价甚高,李宪不仅在历史上书写了另一版本的“玄武门之变”,也让出了一个“开元盛世”。不仅寿终正寝,还落得了一个“谦而受益,让以成贤。唐属之美,宪得其先”的美名。

聆听了桥陵文管所所长精彩地讲解,了解到睿宗李旦一生也是三次禅让皇位(让母亲武则天、让兄弟李显、让儿子李隆基),史称“三让皇帝”。李旦父子的“让”,让人们联想到了唐代皇宫中的政治险恶,看到了李旦父子的政治智慧,。桥陵宏大的规模,精美的石刻,不光是记录了“开元盛世”,也是历史对睿宗李旦一生功绩的记录。

“唐惠陵”在安史之乱中被盗掘、破坏,旅游价值不是很高。但因了解了“让皇帝”李宪的故事,还是很想再来蒲城,去“惠陵”看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6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