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邓艾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曹魏大将的,(立下大功的邓艾,为什么会被陷害而亡呢?)

人生百味 2023-12-03 09:35:29

邓艾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曹魏大将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邓艾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曹魏大将的?这一内容。

邓艾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曹魏大将的?

邓艾的成功之路

邓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他的成功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邓艾出生在荆阳,但随着家乡的荒凉,他不得不外出谋生。在逃荒途中,他来到了襄阳城,却被抓去当了壮丁。然而,这并没有让邓艾灰心丧气,他仍然努力学习,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

在曹魏统治下的襄城,邓艾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毅力,在淮河实地考察期间,他为魏国做出了很多贡献。渐渐地,邓艾走向了魏国的核心,并在经历了一系列考验后,被调去守护祁山,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将领。

邓艾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他善于运用兵力,经常能够在打退敌人之后乘胜追击,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涪县,他成功消灭了诸葛瞻、张遵的抵抗,切断了姜维的军报,最终实现了西蜀的灭亡。

邓艾的成功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他的不屈不挠和执着最终换来了辉煌的成就。他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一个顽强的军事家的坚韧不拔的品质,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和激励。

不得不说,邓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带兵将领,打退将为之后,乘胜追击。在涪县消灭了前来抵御的诸葛瞻、张遵,切断了成都大本营和前线姜维的军报,西蜀灭。

后来邓艾在曹魏可是拥有20万大军。只能说邓艾的军事才能是天生的,毕竟又的人生下来天生就是打仗带兵的料!

以上就是关于邓艾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曹魏大将的?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立下大功的邓艾,为什么会被陷害而亡呢?

情商是现代概念,古人虽没有?情商?,却有人情世故,看历史故事,皆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好赖读读史书,最起码会有一番收获。5000年历史中的智慧,我们是学不完的。

情商对我们有多重要?社会上奔波的人大多都深有体会,上司、同事、亲人、朋友间的相处,无不需要?情商?。我们不懂情商,最差的结局大概是没有一个好工作,或交不到朋友,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古代?情商?不高,危机则大大增加,甚至有性命之忧。

邓艾邓士载,三国后期影响深远的人物,灭蜀汉,在唐宋更是入武庙六十四将,三国曹魏仅张辽、邓艾二人入选。但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终因缺乏?情商?,没有同司马昭打好交道,被钟会等同僚抓住机会陷害,关押起来,最后更死于兵乱,令人唏嘘。

邓艾的崛起之路,属于草根逆袭,在魏晋时期,没个好的家世,哪怕再有才华,往往很难出头的。邓艾早年丧父,跟母亲同族人一起生活。我们知道曹操开始屯田,将一部分普通百姓转化为屯田民,专门负责屯田,而邓艾和族人就是屯田民。

邓艾最初受到司马懿赏识,却不是因为军事才能,而是屯田策《济河论》。邓艾给曹魏上书的屯田策,深受司马懿喜欢,邓艾也因此步步高升,在正始四年出任南安太守,雍凉可是司马懿势力范围。

雍凉地区是魏蜀交战前沿,邓艾常年驻守这里,渐渐显露军事才能。在曹魏随后的一系列政治风波中,邓艾始终站在司马氏一方,成为司马师、司马昭倚重的大将。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篡魏做准备,开启灭蜀之战,命令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钟会拿下汉中后继续南下,同姜维对峙剑阁。因粮草不足,曹魏一时半会奈何不了剑阁,钟会甚至有退兵的打算。

灭国之战岂能如同儿戏,草草结束?邓艾不甘心,决定带2000精锐士卒,从人迹罕至的阴平小道,偷渡过去,出其不意绕过剑阁,直接攻打成都。

阴平小道有多难走,我们来看看《三国志》的记载:?

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无论过程多艰难,邓艾的结局是好的,他成功偷渡蜀汉后方,迫降降刘禅。

立下如此大功,司马昭不吝赏赐,封邓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就连两个儿子也封了亭侯,各有千户的食邑。灭掉一国,邓艾也算迎来人生巅峰。有句古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邓艾也是如此。

邓艾手握重兵,又在蜀地这种天然利于割据的地方,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打消上司的猜忌心,以防?功高震主?。可邓艾呢?简直反其道而行,生怕司马昭不怀疑。

邓艾灭蜀后,对蜀汉降臣夸耀自己功绩:?

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这话既可以看作邓艾自夸,也可理解为收买蜀汉旧臣之心。你邓艾一个魏国臣子,居然想收买敌国民心,想干嘛?

我倒不认为邓艾有谋反心思,他没这资本。钟会是世家子弟,有人脉资源利用,邓艾有什么?伐蜀大军,他能控制多少?邓艾是因为灭蜀汉的大功,有点骄纵心理。

若仅是如此,司马昭不一定将邓艾抓起来,之所以说邓艾情商不足,因为他对蜀汉的处置很不合理。一国大事,那是朝廷重臣商议,皇帝(司马昭)拍板,然后才下诏施行。尤其是处理蜀汉君臣这件大事,邓艾根本不该插手,或者该上书建议,待朝廷同意后再实施。

邓艾想在蜀地怎么做的?他既想蜀地修造船坞,打造船只以来攻吴;又想厚待蜀汉宗室,封刘禅为扶风王,让他留在蜀地;甚至邓艾开始安排封赏伐蜀的有功将士,这是一个领兵大将能做的事?

邓艾初心是好的,他大概这样想着有利收拢蜀地民心,又能作为攻吴的西线阵地。错就错在没请示司马昭,也没有避嫌。司马昭回复邓艾:

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你别乱来,这些事必须交给朝廷!

若邓艾稍微有点?情商?,也知道这事不能在继续下去,结果他接着上书司马昭:?

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

?。邓艾引用春秋时期的话,出征在外只有有利朝廷的事,大将做主即可,这话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个意思。如此专断的话,哪个君主听了会舒服?

君主有容人之心,那是君主的选择,臣下却不能因此蹬鼻子上脸,有些东西,是不能轻易碰触的。邓艾不一定有心造反,他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错就错在他手里握有数万大军,又口出狂言,不得不让司马昭多想啊。

邓艾的下场,不能全怨钟会、司马昭等人,邓艾也有自身的因素。邓艾有大智慧,屯田、打仗皆非一般人,可他为人处世的?情商?,却有些不足。所以我们要吸取邓艾教训,多多琢磨,什么事能做,什么话能说,总少不了坏处!

三国时期,邓艾如何突袭到了成都?

东汉末年,历经长达36年的诸侯混战,终于进入了三国时代。

魏国、吴国、蜀国,构成了三国最精彩的时代。

这个时代,也可以被称之为后三国时代,因为真正的东汉末年混战在小说里其实已经被划分到了三国的序列里。

不过,从史实来看,那时候三国的叫法完全错误,当时各地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诸侯,并不是单纯的三个国家,只能算得上是诸侯混战的年代。

历史上,真正的三国时代是从曹操落幕开始算起。

也就是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成为魏国第一位开国皇帝开始。

整个大三国时代割据下,真正弱的是谁呢?

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蜀国。

四川盆地这块地方虽然具有先天性的封闭优势,却也阻挡了和外界的经济发展。

当一座处于封闭空间地形中的城市想要真正发展时,难度很大。这其实和现在大型城市发展城市群一个道理,当城市的中心区域形成之后,相应的配套行政设施马上到位,城市中心巨大的虹吸效应能够迅速激活这个区域的经济活力,也能够迅速以环形蔓延其经济活力。

但是,如果城市群被孤立呢?

即便它再怎么有经济活力,恐怕也没有机会发展。

蜀地这块地方同样如此,它的北部有曹魏军事力量封堵,东部有东部政权封堵,想要发展智能激活当地的经济能力,刺激当地协同发展,形成一定的经济联动效应。

可单区域的经济联动效应毕竟能力有效,而且久经战争的蜀地,还会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粮草问题。

任何土地都有一定的经济活力,今天产量三万石,明年不一定也是三万石,减产两万石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这就好比一台跑车,诸葛丞相使劲儿一脚怼下去,它没油,就是跑不起来,你没辙,只能认怂。

蜀国后期大抵都是这种状态。

诸葛亮、姜维这两个战争狂人拼了命的想要和曹魏过过手,练几下子,可始终汽车没油跑不起来。

真正跑起来的是谁呢?

正是魏国。

公元262年,九月。

魏国的三路大军直接怼破了蜀汉外围所有据点,姜维仓皇引兵回防,屯驻剑阁关城防守。

这里是魏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唯一的一条通道。

可姜维不会想到,魏将邓艾实在太虎比,直接穿行阴平小道,突突到了江油。

这条路绝对不是正常的能活着走出来的通道。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邓艾和他挑选出来的精锐怎么冲出这条山谷小道呢?

裹着毛毡从山谷上往下滚 攀木缘崖

这状况和什么有点像?

这件事就是狼牙山五壮士的加强版,他的成功完全算得上是奇迹。

打架这种事情,不是谁厉害谁就能赢。

打起架来不要命的人才真正的可怕。

邓艾完全处于这个级别的猛男。

他的大军一路从高山上冲了一下,攻破江油、涪县,直扑诸葛瞻镇守的绵竹。

在这里,邓艾的大军遭到拦截,儿子退回战场,满嘴牢骚,这仗太难打了,简直要命啊!

邓猛人说了什么?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


直接就准备突突了自己儿子和部将。

邓艾的儿子这才拼死力战,一举怼破绵竹,大军直接冲到成都。

刘禅最终听取樵周建议,奉上玺绶,选择投降了邓艾。

当时姜维在干啥呢?

他还在剑阁防着钟会的十多万主力大军,听闻成都危急,他引兵进入成都东部一带观察,最终听从刘禅旨意引兵投降钟会。

蜀汉灭亡~

蜀汉的终结者邓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蜀汉的终结者邓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邓艾的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第一,功高震主,邓艾奇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在没有司马昭命令的情况下,他擅自分封官员引起了司马昭的不满。当时曹魏这边皇帝还是姓曹,但实际控制人已经是司马昭。邓艾在这个时候擅自行权必将非常的敏感,加上邓艾手中有兵权,司马昭不得不防。司马昭已经警告过邓艾了,凡大小事必须上报等待命令,邓艾觉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擅自专权,为自己的被杀埋下了祸根。

第二,内斗,邓艾和钟会同在抗蜀前线,两人本就是死对头。邓艾立此大功钟会一定是想要把他拉下马的,果然钟会向司马昭进言邓艾要谋反。司马昭便命钟会接管邓艾兵权,并将邓艾押回来问罪。其实真有谋反之心的反而是钟会,钟会在姜维的劝说下决定谋反,不料事情败露二人皆死,邓艾也在回去途中被杀。邓艾的死对司马昭来说是一个完美的结果,自古功臣和君主的矛盾就不可避免。邓艾虽有智谋但不懂政治斗争,居功自傲不懂得人心,最终可惜了一代名将。

本来,邓艾只是被押解回京,并没有被杀,回到京城,他还有机会为自己辩解。但他的属下们,稀里糊涂帮了倒忙。钟会阴谋叛乱,把局势搞得很复杂。邓艾的属下根本不相信邓艾会叛乱,他们打算拦截囚车,将邓艾重新接回成都主政。

属下们的这个举动,无疑是火上浇油,将本来已经不可收拾的局面,推向危险的境地,也将邓艾推向死亡边缘。卫瓘毫不犹豫地派人,追赶押送的囚车,半路截杀了邓艾父子。也许卫瓘有私仇成分,但我觉得主要还是他担心,邓艾会成为一个火药桶。这是个大概率事件,被当做罪犯押解将军,被人劫回,实际上是逼着他造反,除非他能跟劫他的属下翻脸。

所以,属下们的糊涂,成了压垮邓艾的最后一根稻草!综上所说,邓艾之死就是一个冤案,一出悲剧,有他个人的原因,也有当时特殊环境下,各方人士极端的处置方法导致,也许这就是流传已久的,?自古平定四川的将军都没好下场?的咒语,又发挥它神奇的作用了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