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6年前的今天,1924年11月11日,中山东大学学成立。
创办广大
二十世纪20年代早期的广州,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起源地。但直至1923年,广东全省的学校还寥若晨星,唯一岭南京大学学、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公立法科大学、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公立医科专门学校等几所高等学校,明显广东的教育事业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革命情势的需要。基于此,翌年(1924年)初,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了1文1武两所学校: 1924年1月24日筹办的黄埔军校,和2月4日颁布两道大元帅令着手筹办的国立广东南大学学。
其中,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资源被成功优化整合,构成一个整体国立广东南大学学(中山东大学学)从此开始在中国的教育史和教育格局中发挥侧重要作用,产生侧重大影响。
在中山先生的关怀和指点下,国立广东南大学学建校之初虽然诸事纷纷,但各项工作展开得井然有序。1924年6月9日,中山先生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南大学学首任校长。在1924年6月21日广东南大学学举行校长就职和学生毕业仪式时,他拜托总参议胡汉民代表大元帅在会上宣读了训词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扬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1924年11月11日国力广东南大学学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大会。但由于中山先生要于11月13日离粤北上,公务相当繁忙,没法脱身在临大会,他便将儒家经典《中庸》第210章中讲述儒家求知行事方法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录下来,手书国立广东南大学学成立训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并拜托广东省长胡汉民代表他致训词。这是中山先生给其创办的广东南大学学留下的最后遗训,他的教育理念浓缩在这句训词中,80余年来成为广东南大学学(中山东大学学)所遵守的校训,也是其灵魂所在。
筹办进程
1924年2月邹鲁接收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广东法科大学两校以后,即于当月24日召集3校学生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举行大会,会上宣布筹建国立广东南大学学,并报告了准备经过和进行计划等。3月3日,广东南大学学召开首次准备会议,侧重讨论并通过了国立广东南大学学准备处组织大纲。为保证准备工作的展开和国立广东南大学学的顺利开办,孙中山亲身动手张罗资金。广东南大学学的经费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1924年5月12日,广东省教育会、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广东总善堂总所、广东学生联合总会、广东总工会、留东同学会、国立广东南大学学经费运动学生委员会联合发表《请争广东关馀及欧美各国退回庚子赔款为广东南大学学经费宣言书》。1925年7月,又有广东公医大学并入国立广东南大学学。
根据准备处组织大纲,准备主任邹鲁多方函聘准备委员,成立准备处,最后聘定廖仲皑、胡汉民、汪精卫、伍朝枢、马君武、孙科、许崇清、蒋梦麟、李守常(李大钊)、石瑛、胡适、王星拱、王世杰、周览(周镀生)、皮宗石、郭秉文、吴稚挥、李石曾、易寅村、杨庶堪、陈树人、熊希龄、范源辣、顾孟余、任鸿隽、杨给(杨杏佛)、胡敦复、黄昌谷、关恩助、程天固、徐甘棠、梁龙、何春帆、陈耀祖、邓植仪35人为准备委员。
接收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和广东法科大学以后,根据准备处组织大纲和各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改成文科和理科,将广东法科大学改成法科,将广东农业专门学校改成农科;另设预科和工科,并设立6个特科委员会,以研究筹划各科的课程内容和所需的装备。
邹鲁任准备主任以后,积极聘请国内外饱学之士来校做教授。到1924年7月,所聘定海内外名人有:张真如(英美两国哲学博士)、费鸿年(生物)、谢无量(国学)、 周鲤生、皮宗石(理科)、许崇清(教育)、周佛海(经济)、萧诚、王雪艇、黄国华、梁龙、马洪焕等。
在制度、师资、经费、生源等诸种办学要素皆齐备以后,国立广东南大学学定于1924年9月15日正式上课。当时,学校并没有举行开学仪式与成立仪式。9月30日,学校举行了第2次校务会议,会上议决了此事,决定组织准备会议,选择日子补行成立仪式。后又经校务会议复议,将开学仪式及成立仪式日定于1924年11月11日这一日,也就成为国立广东南大学学的校庆日。
广大早期
国立广东南大学学建校早期,文科分设中国文学、英国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5系和高师的文史、英语、社会3部;理科分设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5系和高师之数理化、博物2部;法科分想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3系;农科分设农艺学、林学、农艺化学3系和农业专门部;医科不分系,附设第1、第2医院及护士学校;预科分设文、理、法、农、医5组,另附属低级师范及中小学,全部根据西方新学制办理;各科设学长、预科及附校设主任,分别办理教务;设秘书处、会计处、图书馆,分别办理校务、组织校务会议,以评议、筹划重要校务;设工科准备委员会,拟增办工科,并想法国里昂大学海外部,遣派留法学生。
国立广东南大学学第1次招考预科生的情势良好。全国各地报名者共有1260人,经过初试和复试以后,最后录取372人。虽然录报人数之比较小,但学校实际上也还未完成 招生计划, 372名录取人数不到招生计划520名的5分之4。可见,国立广东南大学学的预科生招考重质不重量。据1924年下学期统计,广东南大学学有本科生764人,预科生532 人,附属师范、中学、小学及幼稚园学生1228人,全校学生共2524人。
办学伊始,学校领导即大力延揽各方人材,翻开校史所录二十世纪2310年代教师名单,真是名师荟萃。其中有许多名家是引领风骚,在其所从事研究的学术领域中是顶尖的人物,他们在校期间或长或短,其学术个性、学者风范和治学方法、态度,已凝聚成为文化积淀,成为中山东大学学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山东大学学学者之间,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亦彼此相互尊重,以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为职志。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标举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反应了54以后民主与科学的诉求,成为尊重学术个性、思想自由的1面旗帜。并入广东南大学学之前,原来学校就具有1批学有所成、很有名望的教授和专家。如理科的邓植仪、丁颖、沈鹏飞、侯过、利寅等。为调剂和充实师资队伍,学校陆续聘请来很多学有专长的著名学者,如文科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穆木天、郑伯奇、冯友兰、周佛海、陈启修、陈钟凡等;理科的何衍珞、张云、陈可忠、陈宗南、王若怡、黎国昌、费鸿年、黄宾等。他们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教学与研究的风气。
为培养革命和科学文化人材,中山先生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名义于1924年2月4日发布了着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成国立广东南大学学和派邹鲁为国立广东南大学学准备主任的两道命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24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宋太祖有意传位弟弟赵匡胤为何不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