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名家方玉润来教我们该怎样读《诗》

话历史 2023-12-28 22:08:09

方玉润字石友,自号鸿蒙子,是清仁宗时期的重要学者。与他同游的王柏心说他:“博大纵横无不备,虽未能存乎中庸,顾自往往具有特识,要为不向古人颐下起气者。”由此可以见得,他的作品是独具一格,不落俗套,有自己的思想的。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经原始》是学《诗》者无法绕开的必读作品。他大胆地否定汉以来的权威《毛诗》,与他同时代的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多次称颂,认为他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据民国时期袁嘉谷先生《卧雪诗话》可知,《诗经原始》在当时就颇为传诵,海内的各类文家,都纷纷去拜访他。

方氏读《诗》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这套方法,把重点放在了读《诗》的次序上。他主张读《诗》要一口气读下来,又受朱子读书法的影响,非常重视“反复涵咏”的作用,然后主张根据文字去追寻作者的意图。这个读《诗》的次序分为三步:首先浏览全篇的局势,把我一个大概的脉络。其次观察笔阵开合变化,体味诗的起承转合的节奏。最后再仔细寻求字句研炼之法,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因此能够“精探古人作诗大旨”。他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读者迅速明白作诗者的意图与诗中的气象,使读者的心思与作者的心思自然而然地默会贯通,不用过多言语就能自己解开诗中的意思。

比如对《关雎》篇的题旨总评中,他竭力反驳《毛诗序》“后妃之德”的说法和《诗集传》“宫人咏太姒文王”的观点,认为他们的说法过于牵强附会,没有确切的证据。他根据诗文本身的意思,指出《关雎》实际是“周邑咏初婚者”。再比如《芣苢》篇,方玉润深入体味此诗的意思,否定《大序》、《小序》认为是“后妃之美”的说法,在艺术上同汉乐府进行比较,建议读者尝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就能恍惚听到田间的妇女三三五五于风和日丽的风光中,在平原旷野之上,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近忽远,乎断乎续。这首诗可以不必细细去推敲便自然体会它其中的难言之妙。

方氏读诗,总是务求寻到古人作诗的本意才停止,常常从诗篇实际出发去反对那些“迂儒拘士”。他在驳斥《七月》是所谓“周公遭变”而作的说法时说:“《七月》一篇,所言皆农桑稼穑之事,非躬耕垄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如是。周公生长世胄,位居冢宰,岂暇于此?”可以见得,方氏解诗,总是力求实际,不去以那些无法求证的,与诗文内容相关甚小的说法去解诗。 民国时期的文人刘衍文在他的《雕虫诗话》中说:“方玉润《诗经原始》,专从文学角度剖析,能还《诗经》以本来面目。”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方氏把领会诗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他把浏览全篇的局势放在第一位,而把寻求字句放在最后一步的原因。并不是字句不重要,只是把握《诗》中作者的情感才是读诗的首要目的,情感才是诗教得以实行的主要因素。

孟子之说《诗》曰:“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的读诗法固然高明,然读者往往难得其法,方氏读诗法,既抓得孟子精神,又使读者可以知道具体的入手方法。这种方法,不止适用于《诗经》,唐诗之类,亦可借鉴,读诗者不可不审!

作者:赓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28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