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论语智慧】不孝之人就活不出顶天立地的人生

话历史 2023-12-28 23:09:36

《论语·学而篇·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1)为人,即做人。

(2)孝,《说文》:“孝,善事父母者。”即善于侍奉父母长辈的人。本义是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本章指善于侍奉父母的人。

(3)弟,同“悌”,《说文》:“弟,善兄弟也。”即敬爱兄长。本章指 敬重兄长的人。

(4)好,《说文》:“好,美也。”本义是女子貌美。本章指心里的想法与打算,可译为喜欢、爱好。

(5)犯,《说文》:“犯,侵也。”即狗侵袭人。本义是侵害、危害、进攻。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本章指冒犯。

(6)上,《说文》:“上,高也。”即高处、上面。本义是表示方位,即指上边、高处。本章为引申义,指上位、高位、君主、尊长。

(7)鲜,《说文》:“鲜,鱼名。出貉国。”鲜,是一种鱼的名字,出产在貉国。后来引申为泛指供食用的鱼、虾。又引申为滋味美好。因为美好的东西不多,所以引申为少。本章指非常少,很不多。

(8)作,《尔雅•释言》:“作,为也。”《说文》:“作,起也。”即由卧或坐而站立。本义指人起身。引申指起来,开始劳作。本章指做出,从事某种活动。

(9)乱,《说文》:“乱,治也。”即理清杂丝。本义为治理乱丝,由此引申为治理。因为丝线是混乱不顺的,所以“乱”引申为混乱、无秩序。本章指叛乱,动乱,不安定。

(10)未之有也:倒装句,应为“未有之也”,意为“没有这样的人”。

(11)务,《说文》:“务,趣也。”即为使命而奔忙。本义是勉力去做,从事,致力于。本章指为使命而致力于。

(12)本,《说文》:“木下曰本。”即树木的下部叫本。本义是草木的根或靠近根部的茎干。本章指事物的根基或主体,即根本。

(13)立,《说文》:“立,住也。”即站住。本义为站立,本章为引申义,建立、树立。

(14)道,《说文》:“道,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即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完全通达无歧路叫做道。本章指通往仁心之道,即圣贤之道。

(15)生,《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即长进。象草木从土上出生。本章为引申义,指发生、产生,翻译为生生不息。

(16)为,《尔雅•释言》:“作、造,为也。”即制作。《说文》:“为,母猴也。其为禽好爪。”即猕猴。猕猴作为走兽,喜欢用爪子。本义为作为,做、干。本章指做、行。

(17) “仁”,会意。从人,从二。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说文》:“仁,亲也。”即亲爱。本义是对人亲善、仁爱。本章指仁道。

【译文】

有子说:“一个人做人如果能成为善于侍奉父母和敬重兄长的人,那么喜好冒犯上位的人就会非常少。在家里不喜欢冒犯父母和兄长,却在社会上喜欢去做叛乱的事情,(生活中)就没有这样的人。君子要把为社会服务作为一种使命,一生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成为‘孝悌’之人,这是君子做事的根本。这个根本建立了,那么圣贤之道就会生生不息了。弘扬孝悌,是施行仁道的根本。”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用“不孝之人就活不出顶天立地的人生”作为《学而篇》第二章智慧的分享,这是沿着第一章的“学而时习之”的“学”而来的。我们学习圣贤之道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美,让自己能活出一个成功的人生来吗?凡是成功的人生,前提是这个人是不是能够在社会上做出一番事业,能不能顶天立地在这个世间。

作为一个人来说,能否站立起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挺直的脊梁。那么我们自己的人格能不能站立起来呢?靠的就是我们品格中最美的。那么这最美的就是这一章所讲的“孝悌”。一个人做不到孝悌,他就没有资格说我是个可以挺起胸膛在社会上活着的人。一个人如果做不到孝悌,他也就没有资格说我是挺起胸膛活着的人。也就说你就根本站不起来。这世间真正能称得上顶天立地的是谁?是圣贤。我们每个人在圣贤面前,我们的人格相对于圣贤比较起来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第一章提到了“学”,我们要效仿圣贤来做人做事,这是有标准的。

第一章谈到了师承。而作为君子的修学就是学习做人。做人从哪里开始呢?就是孝悌。其为人也孝悌,“为人”是做人的意思,做君子要先从孝悌开始。善待父母,恭敬兄长,你的君子人生才算真正开始了。在“学而篇”第二章这么重要的位置,用有子的话放在这里,因为他长得像孔子。在孔子去世以后,他是第一个被推举出来当老师的人。而作为孔子的继承人,他给学习者讲夫子之道一定是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的。首先他自己做好了,然后让他人跟随自己一起去做好。对这章的理解我每一次学习,每一次讲解,都有不同的感受。因为第一章是孔子讲的,第二章是有子讲的,一次比一次感受深刻。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用“对话体”的方式表达孔子的学问。我们要明白“对话体”。现在我们说《论语》是“语录体”的话是不对的,不准确的。孔子的弟子们跟着夫子在学习,学有所成总要有收获。有了收获以后表达给别人的时候总要有自己的见解吧。孔老夫子三句话就把你的学问系统讲完了,总结出来了,我当学生的也该说说我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吧。有子是学习《论语》学问的代表,所以,这一章也能包含孔子学问传承的全部。

在这说到有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弟子就是曾子。

曾子是孔子学问的正宗传人,我们常常说“思孟学派”。“思孟学派”是怎么回事儿呢?孔子把他的学问传给了曾子,曾子把他的学问传给了孔老夫子的孙子子思,到了后来孟子又跟随子思的门人学习。曾子是在第四章出现的,他留下来的学问,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大学》,就是大人之学。虽然有子在这一章所讲的内容看似很少,就这一章,但他和曾子的《大学》从结构上是非常相似的。曾子和孔子所学的做人之道,与有子和孔子所学的做人之道是一回事儿,他们跟一个老师学的,但是他们的表达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就可以从《大学》和这一章找到他们的相似点来。就像今天我们讲的课程,每个人去表达的时候他是有差异的。《大学》是讲什么呢?是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我们拿这一章来对照这句话,怎么对照呢?就是说做到孝悌就是修身的开始。君子有很多美德,比如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最基本的美德就是孝悌。

在接下来有子所讲的,在家不冒犯父母,不冒犯兄长,就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你在家不冒犯父母和兄长了,你的家庭就和谐了。你做好了,就会成为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你做好了,家庭就和谐了。这就是“齐家”的开始啊!

接下来,一个人不到社会上去作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就是参与治国。我们要明白治国这个概念,治国不仅仅是为政者做的事情。“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啊,每一个民众都是治理国家中的一员。陆游说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就是参与对国家的治理。

一个人走向社会,从家庭里走出来,成为社会的一份子,能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就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们怎么看他?要看他在家庭中能不能做到孝悌。一个人心里装着父母兄弟,即使当他有可能违法乱纪的时候,他心里的那个道德的天平,就会衡量他该不该做这个事儿。只要心中有了这份对家庭的顾忌,他做什么事情都会有道德底线。他会怎么想?我千万不要给父母惹事儿,我出了问题,父母该怎么办呢?一个人一旦有了这样的思维,就会阻挡住一个人的恶行。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个自私的人,第一条就是看他是不是孝敬父母。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说明他做什么事儿都是从自我出发的人。在“我”和父母之间,最后还是倒向了自己。整个天下,“我”才是中心。这种人走向社会,对他人也是如此。如果拥有了权力和地位,就会把这些作为私有的东西。权力私有化,于是贪官污吏就这样被炼成了。实际上,贪官污吏在家基本都是不孝的。

这些贪官污吏虽然性格不同,表现也不同,也有差别,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私。曾经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有些贪官贪了钱也用来孝敬自己的父母,这话看似是有道理的。我们看看那些贪官,哪一个真正是为了养父母、孝敬父母才去贪的?他们贪的理由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一个人能在家尽孝,就一定能对国家尽忠。忠于国家和民族,就是最大的孝。

所以说,在家尽孝和忠于国家是一个道理。再接下来就是“平天下”。天下最伟大的事业是什么?分工不同,表现就不一样。弘扬圣贤之道,教化民众,就是最伟大的事业,这是圣贤的事业。国君推行仁政,使得万民安居乐业,就是最伟大的事业。那么作为君子呢,践行圣贤之道,做好自己,然后成为榜样,影响他人,这就是最伟大的事业。修学儒家学问的开始和最终目的,用一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仁”。

只要我们每个人能够立志使自己成为仁者。这就说明你已经开启了最伟大的事业。我们把有子的话和曾子的《大学》做一个对照,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孔子学问的传人。《大学》的开篇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把孝悌作为立身的根本,能使圣贤之道生生不息,这就是“本立而道生”,就是“大学之道”。“本立而道生”就是“大学之道”。人的所有美德,孝悌是最基本的。不断修炼自己,这就是“明德”。一个不在社会上作乱的人,他一定会做“亲民”的事情。一个人通过修学圣贤之道最终成为仁者。仁者的境界是什么?就是“止于至善”啊。

所以,儒家的君子之道是从孝悌入手的,就是践行圣贤之道的不二法门。也就是说你要践行圣贤之道,做君子,没有别的路径。第一个路径从哪开始?先从你的家,从你的父母和兄长开始。做君子除了这条路再没有别的路!你说我通过别的路修君子之道,如果这一条你做不好,前面根本就走不通。孝悌就是最根本的开始,所以这一章从孝悌开始,最后成为仁者。

(曲阜儒风国学院第三期传统文化讲师修学课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30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