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23年前的今天,1797年11月29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葛塔诺·多尼采蒂诞生。
多尼采蒂1797年11月29日诞生于意大利贝加莫的1个工人家庭。9岁入S.迈尔主持的教会音乐学校学习。迈尔很欣赏他的音乐才能。1811年,迈尔资助他进入博洛尼亚音乐学院,从S.马太学习对位法。1817年回到贝加莫,由迈尔介绍,与威尼斯1家歌剧团签定合同,写了4部歌剧。这些属于习作时期的作品,比较平庸。这时候他还写了大量的宗教音乐、管弦乐等器乐作品,表现出他在创作上1气呵成、快速多产的特点。1822年他的歌剧《格拉纳塔的佐拉伊德》在罗马演出,大获成功,受聘于那不勒斯的新剧院写作歌剧。尔后他每一年写2⑸部歌剧,从短小的独幕滑稽剧到多幕的正歌剧。这些作品由于脚本的缺点,都未获成功,但在音乐上已显现出G.罗西尼的影响和他个人的创风格格。1830年,他的歌剧《安娜博莱娜》在米兰演出成功,后又在巴黎、伦敦上演,使他名扬欧洲。他相继写出了《爱的甘醇》(1832)、《拉美莫尔的露契亚》(1835)、《军中女郎》(1840)、《嬖人》(1840)、《夏莫尼的林达》(1842)、《唐帕斯卡莱》(1843)等著名歌剧。1835年,他被聘为那不勒斯皇家音乐学院教授,1837年任该院院长。他曾两次去巴黎。1835年应罗西尼的约请,到巴黎指挥他的歌剧《马林诺法里埃罗》的演出;1838年由于歌剧《波利乌托》遭到禁演,再加上妻子病故和对音乐学院院长职务的厌倦,他移居巴黎。1842⑴843年他访问罗马、米兰和维也纳,然后又回到巴黎迎接他的歌剧《唐帕斯卡莱》的上演,取得极大成功。1845年他患麻痹病,1847年回到故乡贝加莫,1848年4月8日去世。
他的歌剧创作文体多样,如音乐滑稽剧《夜钟》,社会心理传奇剧《夏莫尼的林达》,意大利喜歌剧《爱的甘醇》、《唐帕斯卡莱》,带对白的法国喜歌剧《军中女郎》、《里塔》,浪漫主义历史英雄歌剧《玛丽亚斯图亚特》、《马林诺法里埃罗》,抒怀戏剧歌剧《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嬖人》,悲剧传奇剧《吕克莱斯波尔吉》、《安娜博莱娜》等,都各具特点。他和罗西尼、V.贝利尼,被称为美声学派的3巨头。他善于写出优雅动听的曲调,能充分发挥歌唱家的演唱技能,因此许多著名的歌剧演员都爱好他的作品。二十世纪50年代,他的一些被人遗忘了的作品,又被M.卡拉斯等著名歌唱家们发掘出来,重新搬上舞台。他的许多歌剧都取材V.雨果、大仲马、W.斯考特、G.G.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很多作品反应了意大利争取民族解放和统一的时期精神,歌颂了英雄主义和反抗暴政的英雄,如《安娜博莱娜》、《吕克莱斯波尔吉》(由于检查机关的压抑,不能不常变换剧名上演),《玛丽亚斯图亚特》(1835年上演时曾大加删改)、《马林诺法里埃罗》(根据拜伦的同名悲剧,反应了烧炭党的斗争,很受意大利复兴运动领袖马志尼的推重)等。他的喜歌剧《爱的甘醇》、《唐帕斯卡莱》中的人民形象色采鲜明,表现了生气勃勃的乐观主义精神,并与民族、民间戏剧传统有深入的联系。多尼采蒂作品的声乐风格,丰富了由罗西尼和贝利尼推至流行市场的美声歌剧基础。这3位作曲家的作品被视为19世纪初美声歌曲的典范之作。
多尼采蒂的作品文体多样,在风格上也很不一致。他初期所写的喜歌剧受罗西尼的影响。到巴黎后,法国大歌剧对他有所启示。他的喜歌剧《爱的甘醇》依然保持着意大利喜歌剧的传统风格,1933年所作的《吕克莱斯波尔吉》则开始向浪漫主义进行探索。他的正歌剧《拉美莫尔的露契亚》被认为是体现多尼采蒂独特风格的代表作,至今仍在各国舞台上演。多尼采蒂的歌剧,富于戏剧性,他善于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发展戏剧冲突,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中的一段6重唱,露契亚精神失常后的一段咏叹调,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多尼采蒂精心肠编织旋律线条,使其委宛曲折,富于表现力和歌唱性,同时在伴奏音乐的配器上寻求丰富的效果。他在创作手法上的许多优点,为后来的G.威尔迪所吸收,并发展得更加完善。
多尼采第的重要作品创作年表《皮马利昂王》 (Il Pigmalione, 1816年)
《勃艮第的亨利》 (Enrico di Borgogna , 1818年)
《彼得大帝》 (Pietro il grande, 1819年)
《格拉那达的佐拉依达》 (Zoraida di Granata, 1822年)
《吉普赛女郎》 (La Zingara, 1822年)
《阿尔弗雷德大帝》 (Alfredo il Grande, 1823年)
《1个陷人窘境的家庭教师》 (Lajo nellimbarazzo, 1824年)
《利物浦的艾米莉》 (Emilia di Liverpool, 1824年)
《阿拉霍尔在格拉那达》 (Alahor in Granata, 1826年)
《艾维达》 (Elvida, 1826年)
《维尔吉的加布里埃拉》 (Gabriella di Vergy, 1826年)
《奥利弗和帕斯夸莱》 (Olivo e Pasquale, 1827年)
《罗马逃逸记》 (Lesule di Roma, 1828年)
《高康达王后阿林那》 (Alina, regina di Golconda, 1828年)
《加莱城的吉安尼》 (Gianni di Calais, 1828年)
《肯尼华特城堡》 (Il castello di Kenilworth, 1829年)
《大洪水》 (Il diluvio universale, 1830年)
《林勃塔兹的伊美尔达》 (Imelda de Lambertazzi, 1830年)
《安娜博林娜》(Anna Bolena, 1830年)
《爱情灵药》 (Lelisir damore, 1832年)
《玛丽亚斯图亚达》(Maria Stuarda, 1834年)
《拉美莫尔的露契亚》 (Lucia di Lammermoor/Lucie de Lammermoor)
意大利语版首演于1835年
法语版首演于1839年
《罗伯托德威瑞》(Roberto Devereux, 1837年)
《阿尔巴公爵》 (Le duc dAlbe/Il duca dAlba, 1839年)
《联队之花》 (La fille du rgiment, 1840年)
《宠姬》 (La favorite, 1840年)
《帕斯夸莱先生》 (Don Pasquale, 1843年)
点评:多尼采蒂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约有歌剧75部,还有弥撒曲等宗教音乐、康塔塔、弦乐4重奏、管弦乐等,均以创作的快速、多产而著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38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