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向全国的‘士’阶层中选拔人才,纳入整体的行政系统,担任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职务。”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汉武帝到宋代都是以“五经”试“士”,元代开始改以“四书”试“士”,基础文本是朱熹的《四书集注》。在之前的文章中,小夫子为大家详细介绍过过五经,详情可戳→中华文化核心来源于这五部经典,你知道几个?今天呢,主要来说说四书。所谓“四书”就是大语孟中,大是《大学》,语是《论语》,孟是《孟子》,中是《中庸》。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其中的《大学》和《中庸》本不是独立的书,而是从《礼记》中抽出来的。等到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解》问世,就有了“四书”的说法。《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据说《大学》是孔子的高足弟子曾参写的,以“仁爱之道”为中心,提出“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为三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条目。北宋时期,二程(即程颢和程颐)对《大学》百般褒扬,“《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南宋时期,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并把它列为“四书”之首。《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论语》的中心人物是孔子,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了解原始儒家思想应以读《论语》为主。《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早在汉朝时,《孟子》根本没被当成儒家经典,当时的学者认为《孟子》只是一本儒家经典的辅导书籍。五代时《孟子》“翻身”被列入“经书”。到南宋,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儒家承认世界上有矛盾,主张用“致中和”的办法防止激化,采取非对抗的恰当的方法来处理,从而达到平衡与和谐,无过无不及。《中庸》里讲的这一“心法”既是儒家的道德信条和人生准则,也是处理所有问题的总原则和基本方法。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基础文本被诵读诠释,就算科举制度废止一百多年,很多人不再读四书五经了,但其很多思想精神乃至语言习惯,仍然以各种方式存在并发挥影响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48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九千岁魏忠贤与皇帝奶妈偷情
下一篇:
赵薇军旗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