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和王维比肩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出身于襄阳的一个薄有资产的书香门第。
他自小便饱读诗书,和大多数文人一样,渴望入仕,可惜的是他这一生从未真正步入仕途。也许正因少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名利的侵扰,他才能写出那些清新自然的山水之歌吧。
寄情山水的他,善于发现生活和自然之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春晓》,初读平平无奇,再读回味无穷。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几乎人人都会背,却很少有人真正读懂。
此诗是他晚年的作品,写于他隐居鹿门山期间,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春光图,流露出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以及对青春易逝,韶华难留的一种淡淡惋惜之情。
孟浩然早年也曾汲汲于功名利禄,写过干谒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也曾奔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然而都不尽如人意。
尤其更是后来因为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得罪了最高统治者唐玄宗,断绝了仕途。
他也曾失意彷徨,后来渐渐看开,回到老家襄阳,隐居在鹿门山一带。
《春晓》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鹿门山就在襄阳城外,是个人间仙境,云雾缭绕,野花飘香,林木苍翠,东汉末年的名士庞德公,晚唐诗人也曾在此隐居,故而有“圣山”的美誉。
孟浩然在20岁的时候,便曾和友人隐居在此,10多年后,他回归故里,仍然选择了鹿门山作为最后的栖息地,足见对于他对鹿门山有多喜爱。
故而他才会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妇孺皆知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歌首句便点题,写出了春眠的香甜,而这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不少都曾被啼鸟惊醒,例如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哥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吴文英的“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抒发的都是那种被莺啼惊扰而醒的怅惘、忧愁之情。
但是孟浩然这里不一样,对于这处处可闻啼鸟,他是包含赞美的。
这大概和他当时的心境有关吧,经历了仕途上的那些坎坷,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时的他已返璞归真,全然陶醉于这山光水色之中。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前两句是对春光的赞美,这两句却隐隐流露出了惋惜之情。
听着窗外叽叽喳喳的鸟鸣,他想起了昨夜潇潇的风雨声,不知道庭院有多少花朵零落成泥?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不禁涌起淡淡的伤感之情。
而令他伤感的不仅是那满地的落红,即将逝去的春光,还有隐藏在流年里的种种遗憾。
即使此时的他归隐田园,淡泊名利,但是想起早年的岁月,也不免感慨一番。
青春易逝,韶华难留,世事变迁,这是很多中年人都会产生的想法,人之常情,他自然也不能免俗。
但是他的这种慨叹不是消沉的,而是积极的,所以总的来说全诗的感情基调还是颇为欢快的。
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唐诗归》有云:“通是猜境,妙!妙!”
整首诗初读平平无奇,再读却回味无穷,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58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北京国际电信局开通
下一篇: 北京现代·索纳塔轿车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