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局1912(zhonghuashuju1912)
“新冠”疫情给全人类带来了一场严峻的考验,也让人们开始追寻灾难发生的根源,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大自然的关系。对这些话题,古人也没少投入思考。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要读古人的书,不光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希望在古代经典中寻求智慧,给生活带来启迪,解决当下面临的困局。
对于我们来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古代经典,可能就是《论语》了。说熟悉,是因为中小学语文教材里都有《论语》的选段,孔夫子的话时常出现在课本里、作文里、试卷里——“不耻下问”“文质彬彬”“后生可畏”“不亦乐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些中国人“张嘴就来”的成语典故,都出自《论语》。说陌生,因为《论语》里说的那些事儿都过去了两千多年,满篇的“之乎者也”,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是很友好的阅读体验。
其实,换一种打开方式,你会发现《论语》实际上并不神秘,也并不那么深奥,而对于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论语》其实都给了我们启示——
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新冠”疫情让人不禁联想起17年前曾经肆虐的“非典”,那场瘟疫的起因是人们对“野味”猎奇式的病态追求、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致使人类感染了动物身上的病毒。其实,包括“新冠”肺炎在内,很多可怕的疾病都是人类不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求、践踏自然规律的恶果。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就会给自己招来祸患。《论语》里早就说过: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钓鱼不用大绳系住网截鱼,射鸟不射巢中的鸟。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也就是不对猎物赶尽杀绝,不妨碍动物的繁衍。这不禁令人想起孟子的话:“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自然界,人类要施以恩德,这不仅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精神,更说明古人早就意识到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历朝历代,政府都会出台保护生态环境的律令,滥砍滥伐、过度猎取都可能被视为犯罪。
保护自然环境,善待地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自己才能享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时至今日,受科学技术与工业化生产之赐,人类过上了越来越便捷、舒适的生活,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古人的环保经验,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如何提升道德修养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些人趁机囤货居奇,哄抬物价;有些人散布不实消息,误导大众;还有些人故意隐瞒病情,害人害己…… “新冠”疫情也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某些违反法律、践踏道德者的丑陋嘴脸。要守护社会的秩序与正义,守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除了依靠法律的约束,提升个人道德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可以。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小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大车”是牛拉的车,“小车”是马拉的车,车辕前端有一条横木,套在牲口身上,这横木上的插销,就是“輗”和“軏”。孔子说,人不讲信用,就像车套不住牲口,寸步也难行。
守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生活在群体和社会中,离开他人的协助和配合就无法生存,为了相互配合,各方必须遵守承诺,以达成目标。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总是破坏约定,就等于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必然会失去他人的信任,遇到困难时,可能也就不会有人再帮助他了。历史上因为失信而名誉扫地甚至招来杀身之祸的事情并不鲜见,现代社会的运行,比孔子那个时代更加复杂、精密,更讲求效率,这就更需要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讲诚实、守信用。
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是抵御病毒的“九字真言”。俗话说“病从口入”,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样不但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做的:
食不语,寝不言。
席不正,不坐。
升车,必正立,执绥。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坐席的位置摆放得不端正,不坐。
上车时,一定要端正地站好,拉着扶手带登车。在车中,不向内回看,不很急地说话,不用手指指点点。
这几句话为我们生动而详细地描绘出了孔子的生活画面。无论吃饭、睡觉、坐卧、乘车,孔子的一举一动都非常规矩、严谨,这不仅是遵守礼仪的体现,更是健康与安全的需要:吃饭时说话容易呛到;睡觉时说话会影响睡眠;坐姿不正,时间长了就会疲劳;在车中喧哗、乱动,可能会妨碍驾驶者,影响行车及自身的安全……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更要遵守公德、规范和礼仪。我们应当明白,这些行为规范并不是为了给人添麻烦才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恰恰相反,遵守它们才能减少麻烦,为别人和自己提供便利。 文明的行为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教养,更凝聚着生活的智慧。人人讲文明、守规矩,大家才能获得和谐、有序、健康的生活。
如何在困境中互爱互助
瘟疫给人类带来了痛苦与死亡,但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人间大爱,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正如孔子和子贡所说的: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道:“假若有这么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
孔子道:“哪里仅是仁道!那一定是圣德了!尧舜或者都难以做到呢!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一大核心,孟子说:“仁者爱人。”这种“爱人”的表现之一,就是“成人之美”,帮助别人。对别人施以援手,自己也会得到回馈,即所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是推己及人的,自己想有所成就同时也要使别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诸事通顺同时也想别人诸事通顺。
孔子强调礼治与等级,但“己立立人”的观点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平等的意识。孔子认为以平等之心对待他人,哪怕对方社会地位低下,也应给予其发展的机会。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发展机会都是平等的,与人合作,应追求共赢,自己有所成就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使他人有所成就,这样自己也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排版:郭磊峰
○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62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欧洲经济区成立
下一篇: 玩收藏:发家的没几人翻船的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