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8年前的今天,1983年1月9日,我国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复制成功。
在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1组年龄时期编钟
1978年5月,在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中发掘出了1套罕见的古乐器。这套乐器由65件大小不等、音调不同的青铜钟组成,悬挂在架子上,叫做编钟。编钟是我国古代用于祭祀、庆典和宴会的古乐器。这套编钟出土时分3层悬挂在钟架上。最上层的是钮钟,共19件。钮钟最大的重11.4千克,最小的重2.4千克。中间和下层的钟叫甬钟,共45件,其中最大的重203.6千克,最小的重8.3千克。每件甬钟外表都刻有曾乙侯乍时和有关音乐内容的铭文。钮钟和甬钟上共有铭文2800多字。根据测音和铭文的内容,知道钮钟是定调的,每一个钮钟上有两个乐音。中层甬钟有3个半8度音阶,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一些乐曲。而且每组甬钟都可以单独奏曲,音色优美,声音响亮嘹亮,动听动听。下层甬钟形大体重,声音深沉洪亮,在演奏时起烘托气氛与和声的作用。
编钟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全长10米左右,上下3层,通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人形园柱承托,托住了总重量达3500多千克的65个编钟,用时两千年,至今仍然完好无损。钟架旁,还有6个丁字形彩绘木槌,作为敲钟工具;两根彩绘长棒,作为撞钟工具。
1983年1月9日,曾侯乙墓编钟的复制品在武汉通过誉定。现在,用曾侯乙墓编钟的复制品演奏的古代乐曲,作为1个新节目,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引发了国内外人士广泛的兴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66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怀大梦想行中庸道过小日子
下一篇: 人越朴素越高贵(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