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什么明明故宫里珠宝的品相很差却成为无价之宝?

人生百味 2023-12-30 02:31:43

我们都知道故宫里有很多宝贝,但很多人参观珍宝馆时,可能会有这种感觉——里面的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之类的,似乎品相都不太好,杂质很多?都当上皇帝这么牛逼哄哄了,还没有好的宝石用吗?那些进贡来的,质量这么差的吗?

其实这种感觉是对的,故宫中的珠宝品相确实不咋地……

先别急着反驳匠子啊,匠子说珠宝品相差,没说玉石啊!玉石好不好,咱还能不知道吗!这里说的是“珠”“宝”类,原因要从多方面来说。

产地中国地大物博,很多资源都有,但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的优质产区,却并不在中国。

明清朝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宝石产地,主要在印度和周边地区,珍珠名产地是波斯湾,丝绸之路、西域通商也是时断时续,再加上后期的闭关锁国,交通更不方便,很多彩色宝石运过来的就比较少,品质好又漂亮的就更少了。

有人可能要说珍珠了,古人很喜欢珍珠呀,东珠很有名!是的,但是东珠是淡水珠,天然来说个头就比不上海水珠,以前的养殖技术也一般,再加上珍珠的保存难,“人老珠黄”就不好看啦!

审美审美是个很主观的问题,有时间性和地域性。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到底是因为具有某些材料,才塑造了这样的审美,还是先有审美再选择了材料?匠子以为,是材料限制和审美互相作用~

比如说同时期的中西方高级别的古董,我国对于宝石形状的规整好像不是太在意,基本上都是雕件与蛋面。定陵出土的凤冠

同时期,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首饰

对比处理手法,中式基本是不规则的点缀,相对比较糙,西式大多会细致切割、打磨,展现宝石的光泽、通透。

工艺就像上面展示的,一些年代久的首饰,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很好的切割打磨,比如说早期的钻石首饰和红蓝宝,硬度太高,加上有些处理不好比较易碎,也没办法很好的制作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时间

最后就是时间的影响了,多年的氧化、包浆下来的老古董,当然比不上现在精心抛光的啊!

还有些宝石会改变状态的,粉水晶暴晒过就变成了灰蓝色了。一些金属时间久了结构也会被破坏。

其实还有光线和展示环境的原因,博物馆内的光线和普通门店里的光线不同,为了保存文物是有专门要求的,商场的珠宝还会用反光特别好的纸衬托,所以视觉感知是有区别的。

故宫里的珠宝,价值其实已经不是本身的美丑与否,更多的是背后的文化价值。以前这些珠宝只能是小部分人群的玩物,现在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咱们普通人也能够得上、玩得起了!

图文/网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73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