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瓜田李下”,每次听人说起,虽然明白是一句劝人向善的话,却不甚了解其中的含义。
那么,这句话是怎么来的,“瓜田”和“李下”分别代表什么,究竟要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呢?
这句话出自曹植的一首诗《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是说一位行端坐正的君子,做事应该懂得避嫌。
经过别人瓜田的时候,就算鞋子掉了,也不要弯腰去提,不然容易让人怀疑你偷瓜。
走到别人李子树下的时候,也不要用手去扶正帽子,否则很像是动手去摘李子。
这两种行为,都容易引起误会,越是正人君子,越应该尽力避免。
这就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主动避嫌,尤其在一些有理难辨的场合。
《旧唐书·柳公权传》:“瓜李之嫌,何以户晓?”
唐文宗时期,皇帝派郭旼到邠宁地方做官,引起了朝野议论,人们认为是郭氏送了两个女儿入宫才换来这个职位的。
文宗向柳公权诉苦,说郭家的两个女儿入宫其实是为了拜见太后。
柳公权告诉皇帝,事情的真相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重要的是您本身处在嫌疑的地位,就难怪别人不非议。
“瓜李之嫌”说的就是事件本身容易引起误会,当事人有口难辩,不能摆脱嫌疑。
常言道:“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误入“瓜田李下”,也都有面临“瓜李之嫌”的时候。坦荡如君子,不该惧怕遭人误解。
只要自己做事合乎道德礼法,没有邪念,无论别人说什么,都不必太在意。
但是,毕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世俗的框架下,活在别人的声音里,所以适当的时候,还是要避一下嫌。
公生明,偏生暗。“瓜田李下”不可忧,君子避嫌是防微杜渐,只要行得端、做得正,流言迟早不攻自破。
正如晚唐诗人韩偓的诗中所言:“提防瓜李能终始,免愧于心负此身”。
人生在世,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算无法被所有人理解,但只求无愧本心就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75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阿尔卑斯山发生庞大雪崩
下一篇: 朝鲜高宗李熙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