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过这样一番话:“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沈德潜认为,王之涣的《凉州曲》,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王昌龄的《长信怨》并列为四首唐诗绝句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关于《凉州曲》有这样一个浪漫的故事。
开元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伶人先后唱了高适和王昌龄的诗,王之涣成名已久,素来对自己的诗作自豪,见此情形便指着最美的伶人对其他两人说:“待会她唱的,如果不是我的诗,我终身不敢再与你们抗衡。”果然,最美的伶人开口,第一句便是“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便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黄河远上白云间”,首句描写由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景象,只见汹涌澎湃的滚滚河流蜿蜒流向天际,仿佛与白云融为一体。一黄一白,颜色鲜明。读到这里,我们容易想起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的写法恰好相反,描写由远及近,由上游到下游,也写出黄河一泻千里的巨大气势。
“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是小与大,少与多的对比。一座单薄的孤城,周边却是万仞高山,层层叠得,仿佛把孤城困在其中,更何况戍城的将士呢。在白云、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守城士兵的孤独处境,便可见一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素以含义丰富为人所知。“杨柳”与离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连听到羌笛吹出的《折杨柳》曲调,也会触动离情别绪。可是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将士们只能听听这荒凉的曲调,连折杨柳都做不到。因为这里春风不度,柳条不生。
这句有两种理解方式,情调却是天差地别,关键在于“何须怨”三个字怎么理解。如果“何须怨”以劝慰的语调说,则表示不要怨,羌笛不用怨杨柳,因为这里没有春风,征人们也意识到戍边责任的重大。虽悲凉有之,却无衰飒之气。如果“何须怨”是以愤激的语气说,则恰恰表示征人们的怨恨,因为这春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指皇帝的恩泽,“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是说皇帝的恩泽没有到这偏远的孤城,征人们被朝廷遗忘了。
这首诗神思飞越,气象开阔,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是所谓“唐音”的典型代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78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印度宣称克什米尔成为印度一个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