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8年前的今天,1973年2月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境内产生7.9级地震。
1973年2月6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炉霍县产生了7.9极地震,甘孜、道孚、色达、新龙、壤塘等县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地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鲜水河中游。区内层状地貌发育。屹立于高原上的贡卡拉山,地势陡峻,高出鲜水河谷1000多米。震区内散布有2级夷平面和8级阶地。鲜水河河谷两侧为低山丘陵,左岸缺失高阶地,低阶地的宽度也小于右岸。西南侧上升幅度相对较大,很多洪积扇呈串珠状散布。
这次地震产生在川西印支期的甘孜-阿坝褶邹带内的炉霍-道孚断裂带上。断裂带呈北50o西方向展布,沿断裂带有中、基性岩侵入,具有深断裂特点。断裂带上新构造活动10分显著,沿此断裂带历史上曾产生过量次强震。
地震构成的地裂缝带呈北50o⑹0o西方向沿鲜水河谷、以斜列式或锯齿状断续展布。北西起于甘孜县东谷附近,向南东经朱倭、旦都、虚虚、老河口,止于炉霍县仁达,全长约90千米。地裂缝带宽20⑴50米,一般可见5、6条地裂缝平行排列。地裂缝带穿过河漫滩、阶地、陡崖、山坡和垭口等不同地貌单元。其展布明显受炉霍-道孚断裂带的严格控制,并继承该断裂带的左旋扭动性质。
在极震区内,由于山题岩性软弱破碎,因此,在较陡的公路边坡出现不同范围的崩塌和滑坡,对公路交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震区房屋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在极震区内,房屋倒塌10分严重。建筑在基岩上的房屋(如旦都附近)一般破坏较轻,而建筑在高河漫滩及1级阶地上的房屋,由于土质疏松,地下水位较高,破坏较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85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原创方方老师保重
下一篇: 我国著名热带医学专家钟惠澜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