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在中国的历史上,想要长久的富贵几乎是不可能的,贫与富就像是自然变化一样,不断流转更迭,一个家族的兴旺与衰落有时不过数十载。特别是近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进程不断加快,有上百年历史的就已经是凤毛麟角。
但偏偏有这样的家族,成了那一个例外,绵延传承了十七代人,后人俱是学识出众,那就是苏州贝氏家族。
名门望族的风雨
在贝氏家族里,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贝聿铭先生,作为一名享誉海内外的建筑师,1983年,他就已经获得过建筑大奖里的奥斯卡——普利策克奖,在他的百年人生里,建筑领域的奖项都被他揽入怀,被冠以“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可在贝聿铭身后的家族里,他也是传承者的一环。
明朝中期,贝氏家族先祖贝兰堂由浙江迁往苏州,靠着行医买药为生,凭借勤劳的双手与智慧的头脑,贝兰堂逐渐筑起自己的商道。传承至乾隆年间,贝氏依靠中药产业已经跻身于苏州四富之一,加上不断地往其他领域扩展,商业帝国扩大的规模常人难以想象。
贝氏也从一户之家成为分支繁多的大家族。到了近代,家国动荡,国家处于变化与革新时期,很多家族都在那段岁月里被淹没,但贝氏家族独善其身,留存着生命力,在合适的时机里再焕光彩,第十三世孙贝润生与贝哉安联手将贝氏重新推向荣耀。
贝哉安这一支经过发展,转成了金融世家,贝润生则是有“颜料大王”之称。
贝润生在加固自己的颜料产业时,独到地将投资眼光投向了房地产,根据记载,在当时的上海,贝家坐拥上千套房地产,富甲一方。
苏州修缮完整的狮子林就是他的行业,狮子林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在国家回收后,申请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而贝哉安一脉在金融上也做得风生水起,他的子孙都经营着金融相关行业,三子贝祖诒,就是贝聿铭的父亲,在其中最富盛名。
贝祖诒曾出任中国银行的副总经理,中央银行执行总裁,1948年,他远赴美国,担任驻华盛顿中国技术团代表。
此期间,贝祖诒做出留在美国的决定,成全了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长成。贝氏家族能在历史长河里保存自身,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的家族文化“诗书传家,乐善好施”。
低调富人的高尚品格
古时从商是为人看不起的行业,但贝氏先祖贝兰堂并不眼高手低,反而勤恳开创家业,后代不沉溺于眼前的富贵,只懂墨守成规,积极扩大家族,广涉多种产业。
这样的开拓精神正是让他们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即使处于低迷期,依旧保持着本心,家族里传承的不是财富,而是不为浮华遮眼的品质。
且贝氏家族在自身发展时,也重视乐善好施的家风。贝润生强调“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他在苏州园林中设立贝氏祠堂规束族人,建立贝氏的承训义庄,救济穷苦人民。
贝哉安连任苏州商会会长七年,多次发起募捐,修建马路,造福百姓。贝润生与贝哉安一同开办中国第一家新式幼儿园,为苏州的公益与慈善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家解放的关键期,孔祥熙一个人卷走国家一亿三千万美元的资产,但贝祖诒出走美国时虽然身居高位,依旧是清清白白。
贝聿铭族弟贝重威在上世纪因为右派被发配到黑龙江改造22年,靠着妹妹贝聿琳想方设法送他的白糖,硬是撑过了最痛苦地年代,他称那一点儿白糖就像是一丝希望,让他不在艰难时想到死亡。
贝聿铭九姑贝娟林与当时的大亨吴同文结为夫妻,十年浩劫里,吴同文被批斗致死,贝娟林被扫地出门,家产没收。
即便后来政府想要补偿贝娟林也被她拒绝,因为拿回来的家产也无法回到当年的气派。贝氏家族就是这样,即使身处低潮,傲骨不改,永远保留着可贵的名门气质。
诗书传家育人
关于贝氏的过去,很多资料都已经丢失,但凭借着推据还是能窥见一斑。贝哉安很早就中了秀才,不过二十就已是苏州的贡生,在父亲去世后,他扛起庞大的家业,非常重视后代教育。儿子贝祖诒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后,闯荡金融业,贝聿铭被贝祖诒送往美国求学。
新中国成立时,贝聿铭曾考虑回国,被父亲很有先见之明地阻止,后来的不安定一下子就印证了父亲的远见。
当1974年,贝聿铭再次回国时,看着家族产业衰败,人口凋敝,心里哽咽,他明白,如果自己不在美国,自己也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
所以贝聿铭从来没有在族人旁边感到过优越,不过是历史的偶然,让他逃过一劫,他与他们没有区别。正是因为贝聿铭在国外潜心修习,将中外文化融会贯通,才不至于贝氏家族凋零,反而再次大放光彩。
贝聿铭自己先后在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专业学习建筑学,与大家闺秀陆书华结为夫妻,陆书华父亲是麻省理工出身的工程师,她在上海的中学毕业后,就前往美国深造,遇到了贝聿铭。
他的四个子女都履历丰厚,三个儿子就读于哈佛大学,继承父亲的建筑事业,女儿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都是人中龙凤。
贝氏子弟都始终将家族文化铭记于心,严于律己,不断在各个领域争得前列,默默地将一切尽善尽美完成,让家族在他们的手里继续兴盛。
贝家后人无论是在荣华富贵,还是坎坷泥沼的环境里,内心都始终如一,关照族人,上下团结,骨子里穿透着气节与荣耀,不断挑战更高的层次,撑起的整个家族。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第一辈从白手起家,靠着汗水奠定家业,第二辈循规蹈矩,只顾维持产业,第三辈就是坐吃山空,家庭败落了。
《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再是有盛世,缺少后辈的支持,大厦也不过一夕间坍塌。倒是贝氏家族靠着优质教育,在浮浮沉沉的世界传承了十七代,富贵不绝,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贵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2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
下一篇: 孟买水兵起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