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论语》精华荟聚读懂的时候说明您已经长大了

华里士 2023-12-30 19:16:39

一、知者(yào)乐水,仁者乐(yào)山

——《论语●雍也篇》

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篇》

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诚信是指一个人的诚实性和信用程度,它既体现于一个人的个性、价值取向之中,又与企业的顾客商誉价值紧密相关。传统上讲,诚信就是一个人的可靠程度和可信任程度,它是人品的核心部分。人们对诚信的理解,以前主要局限于一个人诚实的程度,后来则扩展到可靠性、责任感和社会依从性等方面。

三、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有不同志向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大道,不同,君子不会刻意的选择去谋了。这是一种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豁达浩然君子之气。

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此也是孔圣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人之一生短短百年匆匆而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合自己的事,已经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了。

五、贫而不怨,难;富而不骄,易

——《论语●宪问》

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贵而不骄矜却很容易。孔子认为富足了而不骄傲容易,贫穷时保持心态平和就难了。人在解决生活温饱问题后,再去追求礼乐文明是不难做到的;但倘若总是生活在艰辛贫苦之中,就很难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了,必然不堪其忧。

六、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对于这句话,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是否努力,而不是旁边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在古人看来,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么即便在短时间内或许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是时间长了就总会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过来与他亲近。

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篇》

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这也是现如今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了:学问和修养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学问是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主要是用来解决社会生存的问题。修养,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的处理。《三字经》开篇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是淳朴善良的,只不过会因为后天接触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而保留着这份质朴的人就是君子了。

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有道德的君子对别人的好事积极支持或给予必要的帮助,君子自己好,更希望别人更好,总是给人以衷心的鼓励,帮助别人实现目标,自己也能得到精神上的快感。对于别人的坏事、给予诚信的开导,规劝,从不幸灾乐祸,甚至是墙倒众人推,利用其错误陷入于深渊。君子从来不嫉妒别人,也不会损人利己,反而是宽厚待人,诚实有信,团结友爱,处处为他人着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3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