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挑挑清平乐这个鸡蛋里的骨头

华里士 2023-12-31 00:35:04

“清平乐”热播,这部电视剧应该说在服化道、布景、场景乃至还原历史事件这些硬件方面已经做得很出色了,给它挑毛病就像我题目说的,基本上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不过这个骨头还是挑得出来的。

先说一个道具上出现的小问题,电视剧里出现的瓷器,基本上都是汝窑瓷。宋汝窑算得上中国古瓷器当中现在最值钱的一种,全世界现存的也不到70件。现在已经开始恢复窑口,重新烧造汝窑,电视剧里的道具应该都是复烧出来的,不过确实很精美。

汝窑也肯定是宋朝档次最高的瓷器,宋朝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窑排在首位。但是这里面就有个问题,汝窑是宋徽宗时期才开始烧造的,在北宋灭亡前就停止烧造了,前后也就二十多年,所以它的存世量少。其实五大名窑里面前四个,汝官哥钧都是北宋中后期才开始烧造的,都不应该出现在仁宗朝。北宋前期一统天下的是定窑瓷器,而定窑以白瓷为主,基本上没有汝窑那种青瓷,所以电视剧里摆的瓷器肯定不是定窑瓷器,瓷器上就穿帮了。

这是定窑瓷器

而且即便是有了汝窑以后,那也是极其珍贵的,属于宫廷专用,绝不可能像剧中一样,连酒楼里都使用汝窑瓷器,这个肯定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当时最高档的樊搂,都不可能使用汝窑。

再说一个礼仪上的问题,晏殊回京,见到宋仁宗立刻要行跪拜礼,让宋仁宗拦住了。其实在宋朝,大臣见皇帝完全不需要跪的,当时的大臣也没有要跪拜皇帝的意识。当时老百姓到衙门打官司都不跪,这是有宋朝人留下的图画为证的。跪拜礼的流行基本上要到元朝以后,特别是明清,基本成为定例,官员见皇帝要跪,老百姓见官要跪,下级官员见上级官员也要跪,膝盖越来越软。

跪拜表示的意思就是大臣是皇帝统治下的奴仆,而宋朝的理念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大家是合作关系。我并没有低人一等,为什么要跪你,给皇帝行跪拜礼,在宋朝的大臣心目中是不可想象的。只不过明清离我们最近,一般越是离我们近的时代,我们对这个时代的记忆也就最清楚,而且离我们近的时代留下的资料时最多的,所以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上下五千年,跪拜礼都是上下级之间主要的礼仪,这是不对的。宋朝以前只有奴隶见到主人才跪,对了,宋朝以雇佣关系为主,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明显减少,几乎没有法律意义上低人一等的贱民,所以跪拜礼很少见。

下面说史实方面的问题,这个相对就多一些了。第六集刘娥要穿着帝王的衮服朝拜太庙,遭到群臣反对,最后双方妥协,她穿着简化版的衮服,不带剑完成了朝拜礼。这场戏完了之后,紧跟着打出字幕“明道二年”,这样展示的话,那就是她在明道元年衮服朝拜太庙,其实历史上她是在明道元年十一月提出这个要求,然后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朝拜日期是明道二年二月,不是明道元年,这是一个错误。

这段戏的事史实错误还不止于此,剧中刘太后提出要求后,是宋仁宗跟群臣商量之后拿出意见,而且宋仁宗做主,把刘太后时期政争失败,被贬出京的寇准等人召回来,为此刘太后还很不高兴。其实历史上真正做主穿简版衮服,找回寇准等人的是刘太后本人,刘太后死之前,仁宗一直就是个摆设。皇帝成年不还政,也是后人诟病刘太后的一个重要问题。刘太后是因为自己快死了,想着和当初跟自己争的大臣们就此和解,化解恩怨,让他们为仁宗效力,这才做出这个决定,剧中为了突出宋仁宗的主角光环,对这个史实有所改动。

还有,仁宗是在刘太后死后才知道她不是自己的生母,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剧中改成了仁宗早就知道这个事情,开场就是一场仁宗要去见生母的戏。这个编剧的目的大概是为了设置人物感情的冲突,增强戏剧的张力。而且加入了仁宗早年间吃过李宸妃做的蜜饯果脯的情节,这个桥段最早出自台湾着名历史作家高阳写的《乾隆韵事》,那里面乾隆的生母,那位丑宫女就是善于制作蜜饯果脯,各种零食。不过这么一改,其中很多人物的面目和性情跟历史就有出入了,不过这大概就是这部剧的创作思路使然,关于这个,我还要专门用一期推送来讲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0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