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忽然觉得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只不过是人物换了不同的主角。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是诗人羁旅四川的一个雨夜写给自己远在长安的亲人。其实他所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自己心里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日期,只能在寂寞中一天天数着熬日子。
诗中用了两个巴山夜雨,第一个是作诗时候的情景,第二个是等到相见的时候互诉衷肠说说在巴山蜀水夜雨相思的痛苦。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诗好,并不只因为形式之美,而是凭内涵意境取胜。巴山夜雨往往能引起多数人的共鸣。
李商隐的诗表达的都有些含蓄,让人在心里能懂,却又解释不出来。《夜雨寄北》一千多年来都在争论到底是寄给谁的?我南方寒冷的秋夜,下着秋雨,听雨到天亮,思念却在北方。
就如《锦瑟》和《夜雨寄北》能够对读,《锦瑟》在其文字背后,蕴藏着某种动人心魄的美,让我们沉沦在李商隐构建的文字幻境中不可自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北宋刘颁在《中山诗话》中:“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意思是说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个奴婢,这首诗是追忆李商隐与“锦瑟”的一段感情。但“或谓”是不敢肯定,只是道听途说。
《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
这是假自苏东坡之口。黄庭坚读了这首诗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就去问苏东坡,苏东坡做出了以上的解释。
然而清诗人钱良择考证说:此悼亡诗也。《房中曲》云:“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即以义山诗注义山诗,岂非明证?锦瑟当是亡者平日所御,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集中悼亡诗甚多,所悼者疑即王茂元之女。旧解纷纷,殊无意义。
这就和《夜雨寄北》有了关联。君问归期未有期,等到归来已经是物是人非,只能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这种描写是追求的遗憾美和残缺美,不完整才是最凄美的,这也符合许多人的性格,就如林黛玉,红楼梦第四十回黛玉泛舟荇叶渚之上,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林黛玉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大约是太过相思和分离的苦楚,唯独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样的残缺美,是林黛玉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节选李商隐诗: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03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很多文学家没被录入文学史?
下一篇: 厉害了漳州木偶会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