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9年前的今天,1882年4月5日,国民党3元首之一宋教仁诞生。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3102岁。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国早期第一位提倡内阁制的政治家。
6岁入私塾,17岁入桃源漳江书院,受县教谕黄寿彝和书院山长瞿方梅等人影响,萌发反清思想。
光绪310年12月13日,宋教仁到达日本。刚安顿下来,他就重新开始革命活动。首先,他筹创革命杂志《二十一世纪之支那》,3101年6月出版。8月,在孙中山提倡下,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二十一世纪之支那》改成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宋以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身份兼该报撰述。是年6月,宋教仁进入日本政法大学学习,次年2月进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本打算升人本科,因生病而停学。
光绪3103年春,宋教仁潜返辽宁安东,筹建同盟会辽东支部,联系东北马侠李逢春等人,策划在沈阳发动武装起义,事泄,潜回东京。在东北活动期间,得悉日本企图吞并间岛的诡计,他暂时放下革命联系工作,在日本友人片山潜的帮助下,打人日本从事诡计组织活动的组织长白山会,冒着生命危险,侦获该会大量假证据。回东京后,他又查阅大量典籍,很快写出《间岛问题》1书,论证间岛及延吉地区自周秦即属中国领土。日本政府侦知此事,以5千巨金索购书稿,未遂。转递清政府,如获拱璧,清政府对日谈判,凭此书的有力论据而获胜。
宣统2年(1910)春,长江中下游流域革命气力骤增,宋教仁提出相应转移革命重心。年底,从日本返抵上海,于右任聘任他为《民主报》主笔,他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扬革命的文章。次年7月,宋教仁与谭人凤、陈其美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亲任总务干事。他亲身或派人来往于上海、两湖各地,积极发展中部总会分会,筹款,购买武器弹药,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两湖革命情势空前高涨,终究致使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宋教仁非常高兴,他在上海大造革命舆论。通过发表文章和拍电报,积极敦促各国政府对中国革命严守中立,承认革命军为交兵团体;对内则大力宣扬革命的主旨,说明革命党之主义即声言在颠覆恶政,出人民于水火当中,争取人民大众的支持。同时,他积极策应长江中下游举义响应。他在《民主报》上发表《湖北情势地理说》,论述武昌的重要性,反复申言:今天下之情势,重在武昌也。激动之余,宋教仁对军政首脑大权旁落深为忧愁。10月24日,黄兴由香港抵上海,宋教仁与他久别重逢,倾谈竞夕,劝黄兴率第9镇新军夺取南京,并攻取江浙,以避免受制于黎元洪,黄兴不听。28日,宋教仁与黄兴到达武汉。此时,都督政府的组织大体建立,宋教仁仅被胡瑛所拉协助办理外交。此时列强已表示中立,外交无大事可做。宋教仁试图策划黄兴为湖南湖北京大学都督,未成功,他又转而从地方政权建设人手,起草《鄂州约法》,经审定,随即由军政府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1部共和制宪法性质文件,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精神。但当时并未付诸实行,黎元洪都督地位和权利并没有减损。黄兴主持的军事,也景况不佳。宋教仁于11月13日离开武昌,决定赴南京开辟新的局面。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车站刺杀宋教仁,两天后宋身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1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五月:浪漫的爱、芳菲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