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治丝益棼这个成语蕴含的大道理不可不知

人生百味 2023-12-31 08:54:43

从一堆乱丝中理出个头绪,你有方法吗?古人也有这样的困惑。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

记得十年前,写硕士论文期间,面对各式文献资料,还有市面上数不尽的同类参考书籍,我的脑袋都快要炸了,根本无从下手,不知怎么从中理出个子卯寅丑来。导师见我就快神经衰弱,赶紧支了几招,并顺口说了一句:你这是治丝益棼,不得章法。

治丝益棼是啥意思?我也不敢多问,免得再挨训,跑到图书馆,赶紧查了一下,才有恍然大悟之感。

语出自《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这句话是一个叫众仲的臣子对鲁国国君息姑(鲁隐公)说的,意思是只听说君王施德政,而非发动战乱来安定百姓。今日,若发动战乱,就好像要从乱丝中理出个头绪,却越理越乱。

众仲为何要对鲁隐公讲这番话呢?原来和当时卫国的第14位国君州吁有关。

州吁自幼好战,长大后变得性情暴戾

州吁是卫庄公的儿子,从小喜好打仗,长大后变得骄横奢侈,不受人爱戴,被当上国君的哥哥卫完(卫桓公)罢免了职务,于是逃离了卫国。后来,州吁聚集了卫国的流民弑杀卫桓公,自立为君。当了君王的州吁照样喜欢打仗,不受国民拥护。

继位后,州吁想替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攻打郑国,便联合宋国、陈国和蔡国一起行动。这个消息传到了鲁隐公这里,他便问谋臣众仲:"卫国的州吁能成功吗?"

于是就有了《左传·隐公四年》中那段著名的对话。众仲在"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之后还讲道:"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意思是:州吁这个人,喜欢动用武力而手段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群众,残忍就没有亲附的人。百姓不顺从于他,亲近的人又离开,最终是难以成功的。战乱犹如火一样,不去扑灭它必将烧到自己。

历史上第一位弑君的人就是这位州吁

这段话很有分量,除了治丝益棼,还出两个成语:众叛亲离、玩火自焚。

最后,不得民心的州吁没能逃脱宿命的安排,死在了本国臣子石碏的手下。

治丝益棼由此引申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不得要领,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现如今,这个成语虽然不常用,但意义很大。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方法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方法或方法不得当,事情不仅难以做成,更有可能变得更糟糕。

看看古今各界人士都是如何运用治丝益棼的——

宋代朱熹在《答严居厚》中说道:"但此章文义正自难明……今以迫切之心求之,正犹治丝而棼之……"

当代学者辛德勇所著《中国印刷史》中写道:"……本来已经找到了正确的解析路径,并且已经阐明其基本发展脉络,只是后之学人未能循其轨辙,更进一步,以致治丝益棼,反而去其真相渐行渐远。"

赵秀娟的《心有猛虎》一书中是这么说的:"……艺术家都在研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却治丝益棼……"

总之,治丝益棼强调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

理解了治丝益棼背后的深意,我也终于明白导师对我的一片良苦用心。无论讲学还是治学,他都视方法为致胜法宝,就算是在生活中,一个懂得为人处世之道的人,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现如今,浩瀚的知识以及碎片化的信息资讯,犹如狂轰乱炸般,朝我们砸来。该如何消化它们,没点得当的方法,真就陷入治丝益棼的局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