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艺术藏品交易背后的“骗局”
1、骗子和你签委托合同,并且以估价为基础按比例向你收取推广费,一般是1%。想想几个月后,几百万巨款就能到手,几万的推广费也就很痛快地支付了。
2、有些皮包公司打着艺术品拍卖的旗号,伪装成正规的艺术品公司,派一些销售人员去寻找接触一些大的藏家或珠宝玉器古玩店店主,声称他们公司要采购一批艺术品或珠宝,并且把采购价提的很高,采购数量也十分巨大,并和店家签订采购意向书。等到要付款结账的时候,销售人员便会告诉藏家店主,要先给领导送一些提成领导才同意在他们这采购,不然领导没好处不签字。这时如果店主先向对方汇去所谓的提成,那大多这些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之后对方公司就会百般抵赖不执行采购合同,骗取收受害人送的好处费。
3、拍卖或私下交易不成 交退费诈 骗:当你接到业务员阐述私下交易或拍卖不成 交不收费你们就要注意了,免费操作邀约上门,签合同操作需要交保证金和定金,防止单方违约,保证金和定金到了他们公司,他们就把资金拿到别的地方做投资,拍卖不出去定金退还,扣手续费1000-2000不等,这样公司拿着你们的钱赚钱,只赚不亏,遇到不好的公司宣布破产,你的钱就退不出来了。
4、玩的人都一定听过很多故事,也会讲很多故事,一面铜镜,可以照一段颠沛的岁月;一块美玉,可以锁一段啼笑因缘;一张书法,可以托一场人生感悟;一堆瓷片,可以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可以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可以讲一桩“捡漏”奇谈…可是对于古玩行千奇百怪的故事,我们应经得起推敲,我们都不应轻信。看不准的东西,就千万不要存着侥幸心理去狂赌血拼。人不能被故事误导,一切要用事实说话。
5、假扮民工,欺骗心地善良的买家.“假扮民工”是近年出现的新招,每到傍晚下班高峰,或者周 末,隔三差五总会看到路边蹲着个民工模样的人,面前摆一个蛇皮袋,里面装一对满是泥土的瓷瓶、一尊铜佛造像等等。这些基本是不入流的蹩脚赝品,开价也不高,一两千块钱,一旦有人询问,他们就说是在工地上挖到或者拆老房子时捡到。事先这些人一定先做好功课,找一个附近正在施工的工地打底,反正上海处处有工地。这类骗子欺骗的对象是对古董似懂非懂,又对纯朴民工心存好感的人。
6、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些人虽然身怀宝物,可没人知道它的价值,所以就想找人来宣传一下,也有人专门做这种生意,从中收取不少的“宣传费”,可最终的结果却差强人意,这样的冤枉钱,还是少交为妙。
7、随着近年来各种电视鉴宝节目的大量播放,很多人对文物古董等开始兴趣浓厚,不少人甚至梦想着能低成本代价从各种渠道弄到点古董,以便发横财甚至一夜暴富。骗子们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个心理,在街头设局钓鱼,行诈 骗抢劫的勾当。这一类骗局,首先得端正心态,但绝心里症,灾祸自然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3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著名剧作家吴祖光逝世
下一篇: 刀剑中的贵族——精美华丽的工艺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