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狸猫换太子事件始末

历史典故 2023-12-31 13:12:47

在1011年前的今天,1010年4月11日,“狸猫换太子”事件始末。

公元997年3月9(癸巳)日,宋太宗赵光义1命归西,终年59岁。所遗皇位由太子赵元侃继承。元侃原名德昌,后又改名元休。他是太宗皇帝的第3个儿子,本无继承大宝之望,只是由于有吕端、寇准等1班正直大臣的全力推戴,他才得以面南背北。

赵元侃,即位后改名为赵恒,在位25年。这25年,赵恒1共换了3任皇后。这3个皇后,1个姓潘,乃是大名鼎鼎的潘美(潘仁美)之女,在《杨家将演义》等一些通俗文艺作品中,是个可笑的角色。另外一个姓郭,没有甚么名声。最后1个姓刘,即所谓的狸猫换太子的主谋。

刘氏真的干过狸猫换太子的勾当吗?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从刘氏的身世说起。

狸猫换太子事件始末

蜀女1笑迷君王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扫平了南方各割据小朝廷以后,带兵亲征北汉,围攻北汉都城太原。5月5日,北汉威武帝刘继元率群臣到宋军营中投降,战役结束。随同宋太宗征讨北汉的诸色人等中,有1个姓刘名通的武将,他官拜虎捷都指挥使,蜀地人氏,家有1妻1女。在班师回京时,刘通不幸染上了时疾,死在了半路上,遗下了孤妻弱女。闻听丈夫的死讯,刘通之妻龚氏急火攻心,不久也病死。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刘娥成了孤儿,多亏外公众的抚养,才使她长大成人。

转眼之间,10几年过去了,刘娥的外公、外婆、舅父、舅妈均已谢世,只剩下她与表哥龚美相依为命。15岁那年,1向以锻银为业的表哥听说京城汴梁生意好做,就带着刘娥,千里迢迢地来到了京师。到了京师以后,龚美开了1间小小的银坊,刘娥则在作坊前面的铺面里给表哥看着店面。

说来也怪,龚美的锻银技术本来一般,但他的小作坊里却常有公侯王孙们前来光顾。其故何在? 原来,这和刘娥有关。据史料记载,刘娥善播鼗。鼗,读作桃,乃是一种乐器。据郑玄注《周礼春官小师》,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有点类似于今天小孩玩的拨浪鼓。播鼗,不过就是摇晃拨浪鼓,本是小孩子闲着无聊时才玩的玩艺儿。

刘娥之播鼗,很难说是为了甚么艺术,只是为了解闷而已。可由于她人长得确切漂亮,所以那些纨绔子弟还是照来,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山水之间耳!是也。由于这些阔少们的推波助澜,刘娥的美名渐渐传播到深宅大院的王府。

有1天,刘氏1边看着表哥干活,1边坐着拨弄她那件宝贝,忽然店外1阵脚步声,抬眼1看,有1个男子正笑吟吟地带着一种欣赏的表情在打量着她。这个人就是襄王赵德昌,即后来的真宗皇帝。襄王是特地来看刘娥播鼗的。

在太宗诸子中,他的名望最大。有这样1则小故事颇能说明襄王为何这么着名。听说,在太宗赵光义晚年的时候,为了选定太子,曾召了个号称麻衣神相的僧人进宫相看几个小王爷。已看过7个了,没有1个使人满意。襄王当时午睡未醒,那个相者本来要走,但当他无意中看到了襄王的几个仆人时,却止住了脚步,回来对太宗皇帝说:臣遍观诸王,福禄无有过襄王者!赵光义感到很奇怪,他问:你又没有见到襄王,怎样会知道他的命最好?那相者不慌不忙地答道:臣刚才见到襄王的几位侍从,他们都具有以后出将入相的气质,仆人尚且如此,主人的才具便可想而知了!

刘娥1听站在眼前的这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襄王,不由芳心乱动。赵德昌不疾不徐地喝住了随从:你穷咋唬甚么!孤家今天不是以襄王的身份,而是以1个听者的身份来凝听刘美人的播鼗高技的!因而刘娥打起精神,拿出看家本领,让襄王听得如醉如痴,在如泣如诉的乐声中他恍如找到了1个潜藏在心里的老朋友,其快乐是没法形容的。1曲奏毕,刘娥停奏,回眸1笑,赵德昌恍如1下子进入了美好的幻境当中,带着这类美好的感觉,他觉得眼前的这个女子越看越顺眼,管她是甚么出身,管她从事过甚么职业,只要能常伴身边,也就足矣!经过1番讨价还价,1乘青顶小轿,刘娥被抬进了襄王府。

1对年轻人,情窦初开,自然是如胶似漆,不料却惹动了襄王乳母的不满。这位曾被宋太宗封为秦国夫人的乳母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怕小王子被新来的女人带坏了,悄悄地向太宗打了1个小报告。

太宗听了大为光火,他派人将儿子叫来训斥了1顿,然后命他立行将那个小野女人送走,否则,削去他的王位。1向畏父如虎的赵德昌堕入了1个两难的地步:是将心爱的人留下来以保住自己的爱情,还是遵从父命以保住自己王位?权衡了半天,他终究选择了后者。因而,刘娥被送出了王宫,固然,她并没有回到龚美开的那间小银作坊,而是来到王宫指使张耆的家里,这是赵德昌安排的。

进宫刘氏由贱而贵封德妃

赵德昌是公元997年3月继位的。其后不久,刘娥就被接了回来。她这是2进宫了。此时,赵恒真个是万人之上,谁也不敢再在他眼前说3道4了。因而,刘娥开始连连升级。先是被封为美人,然后又进位德妃。大概就是在刘氏被封为德妃以后不久,宫中来了1个姓李的宫女,被主管太监分给德妃做侍女。

这位李氏是浙江人。其祖李延嗣曾当过5代10国时吴越王国的金华县主簿。其父李仁德当过宋代的左班殿直。

公元1009年6月,宋真宗赵恒信步所至,来到了刘德妃所在的坤宁宫。因天气酷热,刘妃当时正在沐浴,赵恒闲得无聊,就歪开端来打量给他端茶倒水的宫女。但见她高高的个儿,细细的腰,1双丹凤眼,像能说话,敛目低眉,显得楚楚可怜。赵恒不由心动,立即屏退众人,包括刘德妃在内,令她们1律不得打搅,然后,就在常和刘德妃休息的床上把李氏给临幸了。见赵恒这么快就和别的女人胡弄,刘德妃自然很生气,但她也有弱点不能生育。在封建社会,不孝有3,无后为大,只要赵恒1搬出这顶大帽子,她就张口结舌了。但她又咽不下这口气,因而就想了1个办法。

等皇帝走了以后,刘氏着人叫来了刚刚穿着终了的李氏。李氏又羞又怕。刘德妃恍如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屏退了众人,亲切地拉着李氏的手说:你不要怕,我知道不是你要做,而是皇帝要你做的!不过,说到这里,刘德妃话锋1转,我要和你谈个条件,以后皇帝来,你还可以侍寝,但倘有娠,生下男儿,必须由我抚养!少不更事的李氏此时恨不得早点离开,所以,不管刘德妃说甚么,她都诺诺连声。

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其后,赵恒又临幸了李氏几次,李氏真的就有了身孕。

刘德妃发觉李氏有孕以后,不准她随意外出,只准在有数的几个地方活动。有1天,赵恒去彻台游玩,李氏随行,参军辇上下来,还没走几步,忽听啪的1声,1个甚么东西掉到了地上。是玉钗!赵恒见了暗暗在心里祷告:倘若天不绝宋,请过往神灵保佑,此钗不碎,李氏所产之婴一定是男孩。待到宫女拾回玉钗,果然未碎,真宗别提有多高兴了。

公元1010年4月11(甲戌)日,李氏真的产下1个男婴,宋真宗亲为此子取名赵受益。李氏也由于生子的原因而被赵恒封为崇阳县君。

刘后与李氏各得其终

民间传说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编造的。旧通俗小说及旧戏剧差不多都以不同的情势煞有介事地向人们讲述这样1个故事:

宋真宗时,有刘、李2妃同时身怀有孕。刘妃奸诈,李妃浑厚。真宗宣称,谁先生子,就立谁为皇后,立所生之子为太子。李妃先产下1子。刘妃担心李氏登上皇后宝座,便暗中命人将李妃所生之子用剥了皮的狸猫替换,然后,故意引皇帝前往认子。认真宗见到那血肉模糊的剥皮狸猫时,不知是计,大吃1惊,遂打消了立李妃为皇后的动机。李妃所生之子幸而被老太监陈琳救起,送到某王爷的府里抚养。不久,刘妃也产下1子,遂被封为皇后。但刘妃所生之子不久夭折,不能不从某王爷府中过继1子,此子即李妃所生。210年后,过继来的孩子继位,是为宋仁宗。老太监陈琳在仁宗眼前痛陈往事,又得包拯等人的协助,寻回流落民间的李氏,母子团圆。

这个故事除李氏产子被他人抚养1点之外,其余都是编造的。

且说李氏产下儿子赵受益以后,因与刘德妃有约在先,只好忍痛把男婴交给刘妃,刘妃也根本没有用甚么狸猫来换太子何况当时谁也不能料定此子后来一定是太子而是将孩子交由真宗的另外一个妃子杨淑妃,让她帮着抚养。

刘德妃是两年以后的公元1012年12月9(丁亥)日才被立为皇后的。刘氏被立为皇后,其实不是由于她抢了李氏的儿子,而是由于她性警敏,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宫闱事有问,辄援用故事以对,帝深重之。

公元1022年2月戊午日,宋真宗赵恒病死,遗诏太子赵受益于柩前继位,改名为祯,是为仁宗。由于仁宗只有12岁,所以,由刘氏帮助处理国事,所谓权处罚军国事。奸臣丁谓、雷允恭等向刘落后言,打算去掉真宗死前遗诏中令皇后权处罚军国事中的权字,因遭1班顾命老臣的反对而未果。几天以后,心怀不满的刘后投桃报李,在有关皇太后与皇帝处理朝政的问题上玩了反对她的群臣1下,她通过入内押班雷允恭之口转告众人: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辅臣决之。全部地把大权独揽了过去。

公元1030年2月,河中府通判范仲淹疏请刘后归政于帝。其疏略云:陛下(指刘太后)拥扶圣躬,听断大政,日月持久,今皇帝年龄已盛,睿智明圣,握乾纲而掌坤纽,非黄裳之吉相也。岂若保庆寿于长乐,卷收大权,还上真主,以享天下之养。刘后其实不理睬范仲淹的上疏。

又过了两年,到了公元1032年2月,一直默默无闻的李氏病重,不治而死。打从公元1010年生下儿子,到公元1032年去世,22年间,李氏是怎样生活的呢? 她绝非像民间传说中那样,流落民间,捡了两个儿子,艰巨度日,但也一直没有大富大贵。

前面我们已提到,由于产下仁宗赵祯的原因,李氏被真宗赵恒封为崇阳县君。过了几年,又生了1个女儿,李氏被晋爵为才人,然后是婉容,等到仁宗即位后,李氏又被封为顺容,被遣去看守永定陵(真宗之墓)。

李氏的晚年虽然没有得到刘后的允许去认回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刘后对她也一直不薄。为了补偿李氏的失子之痛,刘后曾派自己的表哥龚美时已改姓刘,称刘美与另外一个名叫张怀德的大臣充任寻访使,到李氏的故乡金华县去寻访李氏的家人,寻得李氏之弟李用和,由刘后亲身下令,将李用和补3班奉职。1半是由于畏惧旧主,1半是由于感恩,所以终其一生,李氏一直沉默处先朝嫔御中,何尝自弃,直到临死,才由顺容晋封为宸妃(史称她为李宸妃)。

宋朝是个很讲求礼仪的朝代,大臣们的礼仪观念极强。因此,围绕着李氏的葬礼,1场争辩悄悄地在刘后与当朝宰相吕夷简之间进行。对李氏优待是优待,但在刘太后的心中,李氏虽然已被封为宸妃仍与当年的侍儿没有甚么两样。因此,刘太后依然只想以宫人之礼安葬李氏。后来在首辅吕夷简的建议下,改用1品大礼盛敛李氏,灵柩自西华门出,李氏的一切衣饰均与太后无异。这一着棋,在吕夷简的点拨下,刘后又走对了。

公元1033年3月甲午日,刘太后崩于宫中。

刘后去世以后,燕王赵德昭(不是传统笔记小说中的8大王或8千岁)入宫奔丧,趁便向小皇帝赵祯进言,指出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赵德昭的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挑拨离间的味道。

原来,根据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的安排,北宋王朝的皇位继承方式应当是:太祖死,太宗立;太宗死,太祖的儿子接位。赵德昭是宋太祖的儿子,他见乃叔宋太宗没有把皇位传给他,自然怨气冲天,所以,出来揭破仁宗皇帝的身世之谜。听了赵德昭的话,仁宗皇帝恸哭不止,想到母亲生下自己以后就忍痛割爱,想到几10年间,儿子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认而给母亲带来的痛苦,赵祯接连几天不视朝,累日下哀思之诏自责。并下令对刘后害死母亲1事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并不是像燕王所说。最值得信任的李用和(李宸妃之弟)开棺后回来报告,说李妃死后一切均按太后之礼盛敛,仁宗皇帝的气也就消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4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