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字并肩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封建皇权时期,我国对尊卑等级制度的设置十分严谨。其中,在政治上,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往往都会设置一套完备的官位等级制度,让他们为自己的服务,受自己调配。古代官位等级制度简称为古代官职,它包揽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因其朝代政策不同,其官位等级制度也不尽相同。
不过,从宏观来看,中国古代官位等级,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中央官职相当于我们今天在国务院任职的职位,而地方官职就是分布在各地辅助中央管辖的各省父母官员。两者相辅相成,为统治者营造了一个健全的体制机构。从微光来说,我国古代官僚制度大都延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的基本制度。赋予官位法制性的强制措施,使得各个官员各司其职,减少了冗官现象的产生。
除“九品十八级”以外,统治者为了遏制各方势力,还对一些贵戚功臣给予爵位封赐。其爵位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每一等级所对应的权利也有高低之分。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其中,等级最高的就是王爵中的一字并肩王。顾名思义,一字并肩王即拥有与皇帝并肩的地位。受封者,通常在其王爵前,冠以朝代的的名称,如“韩王”、“齐王”、“赵王”等等。王爵名称往往和其本人历史功绩及出身相连。
比如西汉韩信,助刘邦攻灭齐国,被封为齐王,后受帝王猜忌,流放楚地又被削为楚王。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而且,一字并肩王在面见皇帝时,可以不用对他行君臣之礼,二人交谈时,可平行而立不用交错而行。由此可见,一字并肩王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控制欲极强的帝王,真的允许一字并肩王的存在吗?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一字并肩王根本就没有字面上的那么猖狂,毕竟帝王给你台阶,你不能顺着往上爬,要学会拒绝,否则那天被算计进去了,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比如,齐王韩信,虽身负杰出的军事才能,却无异心,帮助刘邦问鼎中原,本是一个开国功臣,拥有大好前途。却不懂得为臣之道,在刘邦被敌人围困时,逼他册封自己为齐王,建朝以后,又不知收敛,直言自己领兵打仗此刘邦厉害了不知多少倍。最终,死在了刘邦的算计中,死在了吕后和萧何的谋略中。
反之,李世民也是一位一字并肩王。可他就懂得为臣知道,知晓帝王的用意。要知道李渊还是他的亲生父亲,可每次他与李渊走在一起的时候,都恭恭敬敬的,丝毫不显示自己一字并肩王的特权。因此,李渊对这个儿子也是喜爱有加,认为他不仅具有将帅之才,还有恭敬孝道。
而且,所谓的一字并肩王其实是帝王出于时局考虑,笼络人心的一种策略。待困难解决,朝堂安定之时,他也就成了一个摆设,此时就要看其本人的领悟能力了。聪明一点的,就会主动放权以取得帝王的信任,做一个闲散王爷保住一条命。好大喜功者,则会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些特权,最终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弄丢了。因此,从帝王的角度来看,一字并肩王比起爵位来说,更像是一种荣誉,一个虚名,与我们今天的“荣誉称号”相同。
一字并肩王,按字面意思即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的一字王。属于王爵的最高一种。通常在其王爵前冠以古代国家的名称,如“韩王”、“齐王”、“赵王”等等。
王爵名称往往和其本人历史功绩及出身相连。如西汉韩信因灭齐有功,被封为齐王,后因刘邦猜忌,借口楚地未平而被封为楚王。再如彭越,因最早在魏国地界起兵,后被封为梁王(古代地名魏梁通用,如梁惠王又被称为魏惠王)。
扩展资料
一字并肩王历史记载:初期的东王杨秀清,他以“天父代言人”和太平军实际最高军事统帅的身份拥有了甚至凌驾于天王洪秀全之上的实力。一般在野史中可以拥有一字并肩王地位的,都是立下非常重大或特殊功劳的名臣大将,不然就是篡位预备队。
像电视剧《薛仁贵》中就说薛仁贵被封为一字并肩王,虽然在平定高句丽之后,薛仁贵就被封为右威卫大将军、检校安东都护、平阳郡公,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但实际上薛仁贵终其一生都未得封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字并肩王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是通过什么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呢?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那这就自然而然的延伸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官职体系,让大臣们为皇帝服务,受皇帝管束。古代官位等级制度非常的严谨,包括署名、官名、官员的任务等等。但是因为朝代的更迭,每个朝代的等级制度也是会有差异的。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官位的等级,大概可以分成京官和地方官的,京官就是中央官职。打个比方就是相当于如今在国务院任职。而地方官就是全国除去中央之外其他地方的官员。京官系统中以文职官员为主,地方官系统中则文武兼有。这两种官位等级,都是比可少的,两者相辅相成,为统治者构造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但是从更细致的来说,官位是分很多的等级的,而我们国家古代大多是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制度。
除了这九品十八级之外,皇帝还会根据一些实际情况来对皇亲国戚进行封爵位的。爵位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每个等级的爵位所享受的实际权力和地位都是大不相同的。其中,最牛的还得说王爵中的一字并肩王了。并肩王?并谁的肩呢?那肯定是皇帝了。
一字并肩王在面见皇帝的时候,可以不用行君臣之礼。并且与皇帝交谈的时候,不用非要跟皇帝错开的,可以与皇帝并肩交谈。由此可以见得,一字并肩王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皇帝真的会允许有一字并肩王的存在吗?
其实,真正获封一字并肩王的人并没有这么嚣张。毕竟伴君如伴虎,皇帝给你这么大的权利,可是你敢用吗?打个比方说,韩信。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也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刘邦在还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封韩信为齐王。等到汉朝建立,韩信却不知收敛,不懂为臣之道。最终被刘邦杀害。
相反的,李世民。他也是一位一字并肩王,可是他比韩信更加懂得如何与帝王相处。虽然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但是李世民也没有因此而改变,一直都是恭恭敬敬,从来都不会在自己的父亲面前摆出一字并肩王的架子。为此,李渊也是对于李世民非常喜爱,认为他不但有将帅之才,又有孝心。
其实吧,一字并肩王的出现,只是皇帝在特殊时期的一种手段罢了,用来拉拢人心。等到事后,变成了一个摆设,如果聪明能看穿这点的话,就去做一个闲散的王爷就好了,相反如果自己天天大摆并肩王的架子的话,那就离死不远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