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一首好诗
《水龙吟·杨花》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简单解释
杨花即柳絮,像花但不是花,无人怜惜,只是任它飘零,柳絮离开柳条,沿路洒落,细细品来,说它有情吧,它离开了柳条,好似抛家,说它无情吧,它却又沿路洒落,仿佛依依不舍。柳枝柔软细长,正像思春少妇心中的愁绪,柳叶飘忽迷离,恰似刚睡醒的美人眼眸,柳叶想要随风飘落,去追寻柳絮,不料却被春风一吹,长得更快,就好像沉睡的少妇,希望能在梦中与心上人相会,却被阵阵鸟语吵醒。
这柳絮飘落无所谓,还是西园的阵阵落红令人叹息。一场春雨过后,全然不见柳絮踪迹,它去了哪里呢,哦,原来是顺水而去,变成了池塘中的浮萍。如果这春色分三份,两份随落红化作了春泥,一份随柳絮坠入了水中,仔细看那浮萍,不是杨花啊,点点滴滴是离人的眼泪。
简单赏析
这算是咏物诗中一绝,对柳絮的观察细致入微,又将柳絮飘落比拟着少妇思春来写,让人分不清到底是在写物还是在写人,若是在写物,将柳条写的鲜活,读起来让人有濒临春水的感觉,若是写人,借柳絮飘落的情景描写少妇心中无情有思,巧妙至极,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无比细腻。
古人言:“诗词当中,咏物最难。“细读此诗,方解其中之意。
曾经在一堂写作课上,老师说,高手写作,不用形容词,只用动词和名词,就可以将物写得栩栩如生,事写得完完整整。
再看《水龙吟》,通篇只有一个“细“字像形容词,就连翻译时,也很难加入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反复诵读,这首诗和庄周梦蝶十分相似,难分蝶我,不知是柳是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24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美国将冲绳交给日本代治理
下一篇: 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