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六大名著为什么只剩4部被删的两部是啥?同样家喻户晓

人生百味 2023-12-31 21:16:22

说起“四大名著”,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但是,从某个角度来说,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六大名著”,而这“六大名著”经过一番删减,演变成了当下的“四大名著”。客观上说,近些年,“四大名著”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很多人依靠这些产业链,获得了阶层突破,成为了成功人士。这或许是这些名著的作者在撰写这些名著之初,所不曾想过的。其实“四大名著”的正式说法出现较晚,最初有着的,是“四大奇书”说法。

所谓的“四大奇书”,指的是明朝末年文学家冯梦龙总结出的四部在明朝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冯梦龙认为:《三国》、《西游》、《水浒》和《金瓶梅》,是最值得读的四部文学作品。在当时,《红楼梦》还没有出现,《金瓶梅》迄今为止也被认为是文学价值极高的一部文学作品,可见不论是冯梦龙生活的晚明还是后世,人们的文学审美大致是一致的。

清朝入关后,对禁书的封杀审核极为严格,而《金瓶梅》中,很多描述让许多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读了以后,会产生较多负面的影响,因此,《金瓶梅》成为上不得台面的图书,而与此同时,《红楼梦》开始在民间流传,并且掀起了热潮。而清朝皇帝起初也觉得《红楼梦》也是一部不该流传的书,也曾多次下诏封杀这部书,但是,《红楼梦》的生命力毕竟比《金瓶梅》强大,并且,其受众也较多,因此,清政府再怎么努力封杀,《红楼梦》依旧在民间流传,而且和《金瓶梅》上不得台面不同,《红楼梦》具备雅俗共赏的属性,因此,清朝人提起最好的四部小说,会在“四大奇书”的基础上,剔除《金瓶梅》,改用《红楼梦》代替。

民国时代,社会上在“四大奇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大名著”的说法。所谓“六大名著”,指的是在清朝人眼里最好的四部小说基础上,增添了《儒林外史》。不过,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该书让人感觉内容太过枯燥和无趣,不像其余四部那样让人津津乐道,在民间的土壤也并不比其余四部那么深厚。此外就是增添了《聊斋志异》。时至今日,该书依旧和其余四部齐名,并且有着深厚的影响力。那么,为什么到了新中国时代,“六大”就变成了“四大”?

这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儒林》这部小说另类特殊之处太多,因为这部小说连个真正意义的主角都没有,因此没办法和其余四部摆在一起。而《聊斋》非但没有真正意义的主角,甚至连文体都有些曲高和寡。因此,考虑到这几点,这两部著作被除名。不过,在当下,文化不断发展,人们阅读已经不再需要局限于“几大名著”的范围,因此,当代人不必为这两部著作被除名而惋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25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