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拜访过一位老先生,他教了一辈子书,晚年回到乡下以种田为生。此生无子无女,独爱书画与香茗。笔者长辈与之有旧,自幼敬佩其为人,又久仰其才华,便挑了个好日子前去求教。老先生见故人之后自然欢喜非常,取出珍藏多年的好茶招待,交谈甚欢。
既来求教,自然不能空手而归。于是笔者就主动聊起了书法、绘画和诗词歌赋。老先生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从其五岁练字、十岁学画、十五岁可作诗词歌赋,成年之后,更是精通各种才艺,在当地颇有名气。笔者听了老先生的辉煌事迹,不由得心潮澎湃,恨不能将老先生的艺术才能一下子全学过来。老先生瞅见笔者渴望的眼神,抚须大笑,道:你可知我现在最喜欢什么?笔者茫然,老先生感叹道:人生短短数十年,不必计较太多,只需将自己最擅长、最喜爱的一两件事做好就行了。世人都知我能写、善画、诗词俱佳,可鲜有人知,我最喜欢的却是对对子啊!
笔者对“对联”并不陌生,兴致来时,也曾借对联抒发情怀,其中乐趣只可意会。听见老先生说起对联,就顺势聊了起来。不得不说,老先生对对联的理解可是远超笔者九万里,可能是为了化解笔者的尴尬,就笑着讲了两个关于对联的故事:
一、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中国古代,文人最喜欢吟诗作对。相传有一位教书先生,不知是为了显摆自己的才学,还是为了找借口为难学生,就出了一个很刁钻古怪的对联,让学生来对下联。他这上联是:(如图)
学生们听得一脸懵,别说对下联了,上联也记不住啊。眼看先生目露凶光,今日免不得要挨一顿打骂。先生正要发难,只见一个向来低调的学生站起来道:我有一个下联,先生听听对的可算工整?(如图)
教书先生听罢吹胡子瞪眼,一时岔了气,跌坐在椅子上,半天缓不过来!
二、冰比冰水冰
这个对联故事跟咱们的武侠大师们有关。话说有一次古龙、金庸、倪匡三人在一起饮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古龙先生一下子来了兴致,对金庸说:这天下人都说你才是武侠小说的正统,在文学上比我强得多。今日我出个对联,你要是能对出下联,我就服你。
金庸先生是何许人也,全无怯意,大笑迎战。古龙先生便说出了这个上联:冰比冰水冰。
或许是喝多了酒,影响了思维,金庸先生一时竟想不出合适的下联,就说今日酒醉,改日再对。没曾想直到他离世也没有对出完美的下联来。
这上联真有这么难吗?短短五个字,一三五是同样的字,第一个字是名词,三四是跟第一个字相关的名词,最后一个字不仅跟一三字相同,还得是符合事实的形容词。这个上联的大意是冰块要比冰水更凉。
笔者听老先生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只是感叹中国传统的对联文化的魅力与巧妙,当听了第二个故事,也跟着陷入了沉思,因为笔者也一时对不出太好的下联来。拜别老先生,回到家中,笔者便迫不及待地上网查询了一下,没想到当年金庸老爷子都没对上来的绝对,如今被网友对出来了,还不止一个。
笔者印象最深的一个下联是:花无花绣花。一三五是同一个字,花指鲜花,花绣指绣在绢布上或纹在身上的图案,比起真的花朵来,这花绣自然显得更加绚丽多彩。无论是从字、词、韵律上,还是字义上,这个下联都很不错。
还有网友对的下联是:仙从仙山仙,墨胜墨土墨等等,都还说得过去。当然,也曾有专家质疑,这个上联并不符合传统对联的韵律,对下联更没有任何意义!不知各位读者老师们,是怎么理解这个上联的呢?您能对出更好的下联吗?还请留言跟大家分享,欢迎点赞,感谢关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25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镇远、靖远两舰铁锚从日本运回
下一篇: 国共就修复花园口大堤达成《南京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