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琴赋》册太美了

人生百味 2024-01-01 02:46:33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册,纸本,纵25.5厘米,横9.8厘米。

《莲社图记》册为文徵明1530年作。钤印:文征明印、悟言室、停云。溥儒题“此卷结体精密而有宽绰之致,侣不经意而有山阴家范,公书中之上驷也。宝之当何如哉?乙未(1955年)秋七月旅夜题”。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在文徵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徵明一身。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文徵明的处世思想,导致他为人、治学、从艺等方面部有一种较为明显的特征。他的为人可谓高风介行,时时举止端庄,处处风流儒雅。这种处世思想多少影响了他的书法审美观。他的书法审美属于“优美”的美学范畴,主要体现出“法”“精”“润”“雅”“清”等方面的特征。

文徵明认为书法的好坏,首先得合乎法度,不可任笔漫书。他在《跋李少卿帖}中一再肯定书法中“法”的存在,他说:“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大小、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他在《跋怀素自叙帖》中也说:“藏真书如散僧入圣,虽狂怪怒张,而求其点画波发有不合于轨范者盖鲜。”这种书法审美观与他的处世思想是很有关联的,他一生为人谨慎,行止得当,生怕有所过失。文徵明自己在书法方面也非常讲究用笔合乎法度,从不任笔漫书,以免为后人留下笑柄。他在《题欧公二小帖后》中说道:“欧公尝云:‘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日便为故事’。且谓古之人皆能书,唯其人之贤者传,使颜公书不佳,见之者必宝也。”他这样看待书法难免会有一些不足,尤其是对于他本人艺术能力的发挥往往有所束缚,以致他的书法“法度有余而天趣不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32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