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5日,传统节气”立夏“,标志着正式进入盛夏时节。最近多地“喜提”30+度高热气温,想必各地的同学们都能感觉到盛夏的“热情”。说到夏天,少不了的高温天气,那么在古时候的人们没有空调怎么度过酷热的夏天呢?让我们看看南宋诗人杨万里是怎么面对高温天气的,先来通读一下全诗。
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诗文释义:
夏日的夜晚就和白天一样热,推开房门在到院里稍微站了一会,并不比屋内凉快,仿佛中午炎热的阳光延续到了夜间。远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知名的虫子鸣叫不歇,到处洋溢着夏日的勃勃生机,这时突感阵阵凉意袭来,但细察庭院中的树叶并未被风吹动,想来是心静自然凉吧。
诗文赏析:
“追凉”,即觅凉、取凉。“追”比“觅”和“取”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求,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这种切身感受,而仅就“追凉”入手,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诗人悄然伫立的身影。
“夜热依然午热同”仿佛与邻居大叔闲聊:同学,你看这天气热的,都晚上了还跟中午被大太阳暴晒一样;众所周知中午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
“开门小立月明中”正因为太热了,又没有空调可以降温,因此诗人一个人站在月下也就不显突兀。“开门”两字,说明作者原在室内。可能他本来已经在睡了,但是由于夜里天气太热的缘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这里可以参考开着空调睡到半夜突然停电……)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月明”,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夜间。这样,诗人“小立月明”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纳凉可使身体肌肤舒适,赏月则可使神清气爽。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用浅显的词句及常见的事物渲染出周边的环境:竹影婆娑,树荫浓密,只听到此起彼伏的虫鸣声(要是夏日住在乡间还是这般景象,想来这许多年过去了,夜间的景色并无太多差别)“竹深树密”,点出环境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人们通常说“心静自凉”就是这个道理了。
通读全诗可知,诗人所要传递的意趣正是“心静自然凉”,想来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南宋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做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趣味性。
小问题:
今天这首带着“盛夏”热情的短诗就分享到这了。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盛夏”的古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你的分享。
“小萌娃爱学习”期待您的持续关注,我们定期更新探讨关于小学孩子生活及学习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与思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36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
下一篇: 南非世界杯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