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人的野餐你见过么?

历史典故 2024-01-01 09:29:59

“好想去野餐啊——”

最近这一周,阳光正好,公园里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节假日一到,朋友们一起提个美美的野餐篮到户外聚餐,“咔嚓”拍上几张,朋友圈点赞“唰唰”往上涨。野餐已经逐渐成为都市人们闲暇时间出游放松的方式。

不少人以为野餐源于西方。野餐的英文是Picnic,从法文Pique-nique衍生而来,原义每位参与者都自备食品,都是宴席的主人。17世纪,贵妇们身着巴洛克时期的浮夸长裙,举着水晶酒杯饮酒嬉闹,男人们则滔滔不绝地谈论着文学、艺术、军事。野餐的功能变成了上流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交方式。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姆·蒂索的《野餐》

到了18、19世纪,野餐不再只属于特权阶级,绅士淑女们走到野外乡间,饱览大自然的景色,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心灵也得到了抚慰。印象派鼻祖马奈的那幅《草地上的野餐》是关于野餐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从色彩笔触见感受西方人的浪漫。

爱德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野餐一词,但其实户外野炊由来已久。《墨子·非乐》中曾经记载,夏代君主启“野于饮食”,可以视为游乐野餐的滥觞了。

而到了魏晋时期,文人们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同时思想上又受玄学影响,开始寄情于山水之间,约上三五好友,去往山间,饮茶喝酒饮食作画成为一种风尚。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流觞曲水”,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野餐游戏了。众人沿着溪水而坐,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沿着水流漂流,停到谁的面前,谁就得作诗、饮酒。南朝时,“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野餐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节令时俗。

明 杜琼 友松图卷

不过在古代,无论是西方的野餐还是中国的郊游,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携带各种炊具、吃食和餐具。在西方关于野餐的油画里,我们看到餐垫上总放着草编的精致野餐篮。

而中国的高人雅士则更为讲究,他们用的是工艺更加复杂制作更加精良的食盒。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写到溪山逸游用的提盒,就是食盒的一种,专供野餐,内放杯筷酒壶,上面分数格,可置果肴酒菜。在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卷》里,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提盒。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卷

食盒种类繁多,以木质最为常见,尤其是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酸枝等,用它们制成的食盒耐磕碰,又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挑、提的时候不易晃荡。同时运用榫卯结构加固,不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观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纹理色泽,给人一种典雅庄重之感,既美观又实用。往大里说,一只制作精美的食盒不仅是外出郊游时让你闪亮全场的焦点,更是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更是不仅于此,食盒还有一种进阶版,叫做“提炉子”,分上下两格,上层盛炭备用,下层放一炉,可烹茶暖酒,旁有一锅,可煮粥供客。即使在户外,也能吃上新鲜出炉的食物。

古代提梁食盒

如今,野餐不再属于贵族和上流社会,而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的表达。当平日里为学习和工作所苦恼时,不如趁着阳光正好的时节,给自己一个慢下来的机会,挎着野餐篮,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41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