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重见经典: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再版

话历史 2024-01-01 12:31:26

今天,小喵要向大家推荐运用 汉字构形学理论研究《说文》小篆形声字特别棒的一本书——李国英教授的《小篆形声字研究(修订本)》。这本书理念明确,方法科学,数据详实,论述简洁深刻而富于启发,堪称汉字构形系统研究的典范之作。经作者修订后再版,一是改正了一些误字,二是重新制作了古文字字图,清晰舒朗,方便阅读。

基本信息

着者:李国英

书号:978-7-101-14331-7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定价:48元

开本:32开

装帧:布脊纸面精装

字数:130千

页数:188页

CIP分类:H123

主题词:小篆-形声字-研究

作者简介

李国英,1954年生,师从陆宗达教授、王宁教授、周祖谟教授,1991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出版总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版刻楷体字书文字整理”重要科研课题。

引言

小篆上承甲金,下启隶楷,是连接古、今汉字的桥梁和纽带,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汉字的一切规律,全部表现在小篆形体之中,这是自绘画文字进而为甲金文以后的最后阶段,它总结了汉字发展的全部趋向,全部规律,也体现了汉字结构的全部精神。” (姜亮夫《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59页。)小篆字系的结构系统搞清了,就可以此为基点,上探甲金,下究隶楷,贯通整个汉字发展史。

小篆是最早形成完善系统的汉字体系,又是最后一个全面保持了构形意图的汉字体系。汉字在甲骨文时期形体尚未定型,构件的归纳性也较差,归纳性和系统性都较强的形声系统还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孕育成熟。在两周金文和战国文字基础上,经过人为规整而实现的小篆字系,不仅实现了形体的定型化,而且离析、归纳出一批相对稳定的最小构字单元,复合造字高度发达,构件组合遵循构字规律,产生了孕育成熟的形声系统,形成了具有严整结构规律,符合优化精神的构形体系,奠定了汉字构形系统的基础。隶变之后,汉字体制虽几经变化,汉字的形义关系也在变化中受到局部破坏,但是整个汉字构形体系始终没有脱离小篆字系奠定的基本格局。“从汉字发展的历史看,科学地吸取小篆字系的优化经验,免除它的疏失,应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王宁《汉字的优化与简化》,载《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小篆又是最早一个完整保存了形、音、义材料并经过初步整理的汉字体系,具备了在形义统一和系统优化原则指导下进行系统分析的全部条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小篆以前的汉字大都是考古发现的成果,可以称之为考古文字。今天能看到的考古文字都是零星和局部的材料,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些局部的材料中,形、音、义及构形意图都能得到完满解释的又只占极小一部分。以甲骨文为例,“根据现有的资料统计,卜辞中所使用的文字,共计四千五百余字,目前所能认识的尚不足千字,为大家所公认的只有九百字左右”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版,269页。。这九百左右字中,形义关系不能合理解释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因此,对考古文字进行系统分析在材料的完备性方面有很大局限。小篆字系则不仅有《说文》保存下来的形、音、义及构形意图的系统材料,而且小篆又是文献文字的典型材料,有周秦文献保存下来的系统的语义和语音材料可资参证,完全具备了进行系统分析的现实可能性。

《说文》是我国文字学史上一部对小篆进行全面整理与系统描写的划时代的伟大着作。许慎在汉字学史上第一个严格遵循表意汉字形义统一的原理,优选篆字形体,确定正篆,全面分析字形结构,并且通过对小篆字群的整理和组织,显现了小篆字系构形的系统性。

《说文》对小篆个体字符的处理,严格遵循了形义统一原则。许慎以实际文献语言的词义为依据,把构形意图作为连接形与义的桥梁,并在形与义的相互制约关系中推求本义,分析构形理据,因而充分显示了汉字因义构形的表义特点。在此基础上,许慎对字符群体,又根据“据形系联”的原则,把全部正篆按照形义关系编排起来,使之“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创造性地归纳出540部字源部首,并且用部首统率了全部正篆。

《说文》以部首为经,以六书为纬对小篆进行的总体描写,展示了汉字在构形和表义上的整体相关性和可序性,启发我们认识到,汉字不是个体字符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在小篆时代已经严密化。因此, 《说文》既不是单纯储存小篆形体有文必录的字库,也不只是供人检索小篆形、音、义的字典,而是一部全面整理、系统分析小篆字形结构,并进而归纳其构形功能系统,从而证明汉字的构形原理与规律,揭示并显现汉字系统性的科学巨着。由于历史的原因,《说文》中的某些不足甚至是错误在所难免,它所揭示和显现的也还只是汉字构形系统的某些侧面,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但是《说文》中体现出的理论原则和对后代汉字研究工作产生的重要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重视曾对小篆字系进行过规整和描写的《说文解字》的研究,将是沟通古文字和现代文字的重要一环,也将是研究汉字现行楷书构形系统的一个较好的着手点” (王宁《汉字的优化与简化》,载《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李国英的《小篆形声字研究》即将出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向读者介绍关于本书作者的研究情况与特点。这既是因为自1985年至今,在相互学习与合作中我对李国英已有十年的深入了解,也是因为我应当在本书出版时,转达我和李国英共同的老师陆宗达先生生前曾表达过的一些意思。

李国英是我和陆宗达先生1985年级的硕士,1988年1月,在陆先生亲自指示下,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统考,成为北师大汉语文字学专业第一个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如今,当我翻出陆宗达先生亲笔给我写的要招收直接攻博学生的便笺时,老师临终前的嘱托,便在耳边回响,一如就在昨天。陆宗达先生去世后,因为学科点上没有博士导师,我们请周祖谟先生来作兼职导师,李国英的论文大纲和全文,又都是周祖谟先生代陆宗达先生审阅的。他得两位名师的指点,加之自己治学勤奋扎实,学业与见识都与日俱增。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对我说:“国英做事似迟缓,头脑却十分灵敏。”我比两位老师接触他的时间更多一些,很理解那个“似”字。他做事似迟缓,实际却很快速,只是迟于应答和表白。这些年来,在人手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学科点连续做了五六个大项目,并开始筹建汉字实验室,招生的量也日渐增大,他协助我抵挡巨大的压力,很多个晚上把繁重的查阅、校对、统计、制表、成文等工作接受下来,不几天,便默默地完成送来,从不诉说自己如何熬夜和劳累。但我掂量他完成任务的分量和工作的质量,再看看他瘦弱的身体,便清楚地知道,他是怎样不顾一切地克服困难完成工作的。这些年来,他不热衷于到社会上去出头露面,也不急于写书作文,很多获奖的机会宁可推给别人,甘于寂寞地做最基础的工作,相比之下,这种表现似已超出了他的年龄。能够如此,是他在陆先生身边多年,受到的教育十分深刻,的确是带着一种使命感在从事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工作的。这些年来,我们听到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非议与成见之谈越多,对自己学术道路的信心反而越强。逆境使人奋发,艰苦催人早熟,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李国英自1985年入学以来便听陆宗达先生讲《说文》。1987年,我们从以训诂为中心的《说文》学,逐渐过渡到纯文字学的《说文》学,重点研究《说文》小篆的构形系统,同时以《说文》小篆为起点,来创建汉字构形的基础理论。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关注小篆的形声字。他率先统计出《说文》小篆形声字占87%以上,并且认识到:如果把仅占12%左右的独体或合体的象形、指事、会意看成形声字的构字成分 (章黄陆都称这部分字为“《说文》声母”),形声系统与汉字构形系统几乎可以成为同义语。所以, 他是带着描写汉字构形系统的大目标来研究形声字的。

我以为李国英的小篆形声字研究方法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他运用传统的汉字形义学的方法,以意释形,对《说文》形声字进行了穷尽的微观分析,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这和不把握第一手材料,只发空论,奢谈宏观,泛作推论的路数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在进行单字研究时,他从《说文》小篆的总体出发,在字与字、字与字群的纵横关系中去考察个体汉字的形与义;这和孤立地考证单字,甚至主观臆测地给字“相面”的做法也是迥然相异的。

第三,他用科学的系统论的方法,从形声字的构形元素出发,把形声字的义符与声符作为研究的重点,采用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形声字做了客观描写,第一次在一个横断面上,让人们看到了汉字构形的总体确是成系统的。

第四,他在系统地整理了小篆,客观地描写了小篆系统,并追溯了形声字发展的历史之后,重视对汉字的发展规律和构形规律进行总结,对汉字构形基础理论的创建作出了贡献;这和只堆砌材料,轻视理论以至迷失方向的研究也是不一样的。

由于方法正确,这本书的不少论证和结论是扎实而精彩的。例如,书中关于形声字构字方式特点的论证,不但道破了汉字大量形声化的内部原因,而且揭示了汉字数千年坚持表义性的奥秘,是很有说服力的。又如,在研究形声字的声符系统时,对声符的示音、示源功能的阐述,既继承了“右文说”的合理部分,又克服了“右文说”的片面性,把同源系统与形声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说明白理清楚,是很精彩的……书中所出的义符构字频度总表和声符构字频度总表,工作十分细致,提供了很多对基础研究有价值的参数。从这些量化材料中可以看出,小篆在周代篆文自发规整的基础上,又经过秦代书同文的人为规范和文字学大师许慎的科学整理,进一步实现构形系统的完善和个体字符的优化,为后代的汉字规范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从已经完善了的这个构形系统看,汉字形声字的义符系统已经比较简化,归纳性很强,而声符系统则层次较多,内部结构复杂,总体系统纷繁。类似这些情况,都为汉字的书写、释读与教学、汉字的信息处理和汉字的科学规范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和客观的依据。这些,都是本书具有的重要意义。

这本书中关于形声字的论述,还是在传统“六书”的基础上划分构形类型的。1992年后,我们又深入进行了小篆构形系统的测查。这一工作,是将汉字按结构和功能两个维度,概括出十种构形模式来重新测查小篆。而测查的结果证明, “六书”是基本上符合小篆也只能符合小篆的,它仅是对小篆的构形加以总结,而并非各种形制的历代汉字构形分析的广泛原则。不过,“六书”中的形声构字模式,却对各种形制的历代汉字均能覆盖,所以,李国英这本书的科学价值,也就更加突出了。

李国英的这本书在1991年初完稿,而到五年后才正式出版,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重视耕耘而忽略收获,联系出版不那么积极。另一方面,等待小篆构形的总结构而不敢冒然抛出,恐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我想,他的这种不急于功利的慎重态度,也是值得赞许的。

王宁

一九九五年岁末

(向上滑动查看)

序 王宁

引 言

第一章 小篆形声字的来源与界定

第一节 汉字构字法的演进与小篆形声字的来源

第二节 形声字的界定与小篆形声字的鉴别

第二章 小篆形声字的个体字符分析与系统描写

第一节 小篆形声字的个体字符分析

第二节 小篆形声字的系统描写

第三章 小篆形声字的构件功能

第一节 声符的功能

第二节 义符的功能

第三节 声符与义符组合中的相互区别功能

第四章 小篆形声字的义符系统

第一节 小篆形声字义符系统描写的内容

第二节 小篆形声字义符系统描写

第五章 小篆形声字的声符系统

第一节 小篆形声字声符系统描写的内容

第二节 小篆形声字声符系统的描写

结束语

附录一:义符的意义关系总表

附录二:义符构字频度总表

附录三:声符构字频度总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修订后记 刘丽群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责任编辑:冯可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46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